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整合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具有很多的共同性,在生活实践中是紧密结合出现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探索数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科整合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学科整合”,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本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使教学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学科整合的理念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弱化学科的过分专业性,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提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点。
二、数学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可能性
(一)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比较匮乏的农村小学,数学和语文老师是一个人,或者本身学的是数学而教语文,或者本身学的是语文而教数学。这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与自己本身的学科相互融合。
(二)生活资源。
小学生生活圈子比较小,生活经验较少,教师开展教学创设的生活情境基本相似,数学和语文的外延都是生活,这就为学科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三、数学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一)从查字典入手。
字典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工具,在小学数学中也可以使用。比如在上“倒数的认识”这一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倒数的概念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把字典拿出来,很多学生很是疑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还是很配合地拿出了字典。我在黑板上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在语文课上咱们学过“倒”吧?它是一个多音字,都有哪些读音和相对的词语呢?我们再复习一下,快速用你手中的字典查一下,告诉我答案。
(学生们查得很快,我让先举手的几个孩子把拼音和相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好,我们现在看一看,“倒”一个读“dǎo”,组词“倒霉”;一个读“dào”,组词“倒影”。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多音字掌握得比较好。那你们看黑板上我写的这个应该怎么读呢?
生:倒(dào)数。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这个“倒”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我示意他们赶紧查字典。)
生:是上下颠倒或前后颠倒……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选“上下颠倒”这个意思。那大家想想“倒数”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上下两个数颠倒过来!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3/5,3/5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位置就成了什么数?
生:太简单了!3/5颠倒后就变成了5/3。
师:对,我们说5/3就是3/5的倒数,那么怎样求7/8的倒数?
生:7/8的倒数就是把7/8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位置,即为8/7。
师:说得很对,倒数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学会了吗?
生(异口同声):会了。
数学学习相对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教什么是倒数,再教“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将诗词引入课堂教学。
中国诗词中有很多以数字入诗的,本身就和数字有关系,将这些诗词引入数学练习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全面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时候,我就用“一蓑一笠一叶舟,一枝竹竿一条沟,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编了数学练习题:这首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_____,这个字出现了_____次,占全诗总字数的_____%。如果这是将语文引入数学,我下面布置的这个课后作业就是将数学引入语文:请你课后找一首合适的诗,这首诗要求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5%,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学生就将语文和数学结合起来学习,既要读诗,又要计算,感受就比单纯的计算要丰富,收获自然也就丰富。
(三)挖掘语文学科课程资源,巧设情境。
数学和语文的外延都是生活,数学学习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和数学本身的特点,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中选取材料,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册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我就借用了语文的教学资源。我先让学生背诵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学生不明白我的真意,但是还是很快地背诵下来。我接着发问:“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首诗包含的道理呢?”学生不明白这是上语文课还是数学课了,基于之前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班风,不少学生举手。我选了一名中等生:“诗人要表达的大意是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事物,因为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我很是满意,表扬了他:“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清楚简洁。这就像是我们写游记文章中常用的‘移步换形’,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是事物就不尽相同。今天我们也要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就被完全激发起来了,很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亲身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和语文课程具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利用这些合理的因素,以促进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学科整合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学科整合”,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本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使教学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学科整合的理念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弱化学科的过分专业性,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提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点。
二、数学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可能性
(一)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比较匮乏的农村小学,数学和语文老师是一个人,或者本身学的是数学而教语文,或者本身学的是语文而教数学。这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与自己本身的学科相互融合。
(二)生活资源。
小学生生活圈子比较小,生活经验较少,教师开展教学创设的生活情境基本相似,数学和语文的外延都是生活,这就为学科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三、数学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一)从查字典入手。
字典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工具,在小学数学中也可以使用。比如在上“倒数的认识”这一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倒数的概念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把字典拿出来,很多学生很是疑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还是很配合地拿出了字典。我在黑板上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在语文课上咱们学过“倒”吧?它是一个多音字,都有哪些读音和相对的词语呢?我们再复习一下,快速用你手中的字典查一下,告诉我答案。
(学生们查得很快,我让先举手的几个孩子把拼音和相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好,我们现在看一看,“倒”一个读“dǎo”,组词“倒霉”;一个读“dào”,组词“倒影”。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多音字掌握得比较好。那你们看黑板上我写的这个应该怎么读呢?
生:倒(dào)数。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这个“倒”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我示意他们赶紧查字典。)
生:是上下颠倒或前后颠倒……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选“上下颠倒”这个意思。那大家想想“倒数”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上下两个数颠倒过来!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3/5,3/5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位置就成了什么数?
生:太简单了!3/5颠倒后就变成了5/3。
师:对,我们说5/3就是3/5的倒数,那么怎样求7/8的倒数?
生:7/8的倒数就是把7/8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位置,即为8/7。
师:说得很对,倒数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学会了吗?
生(异口同声):会了。
数学学习相对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教什么是倒数,再教“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将诗词引入课堂教学。
中国诗词中有很多以数字入诗的,本身就和数字有关系,将这些诗词引入数学练习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全面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时候,我就用“一蓑一笠一叶舟,一枝竹竿一条沟,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编了数学练习题:这首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_____,这个字出现了_____次,占全诗总字数的_____%。如果这是将语文引入数学,我下面布置的这个课后作业就是将数学引入语文:请你课后找一首合适的诗,这首诗要求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5%,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学生就将语文和数学结合起来学习,既要读诗,又要计算,感受就比单纯的计算要丰富,收获自然也就丰富。
(三)挖掘语文学科课程资源,巧设情境。
数学和语文的外延都是生活,数学学习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和数学本身的特点,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中选取材料,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册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我就借用了语文的教学资源。我先让学生背诵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学生不明白我的真意,但是还是很快地背诵下来。我接着发问:“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首诗包含的道理呢?”学生不明白这是上语文课还是数学课了,基于之前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班风,不少学生举手。我选了一名中等生:“诗人要表达的大意是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事物,因为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我很是满意,表扬了他:“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清楚简洁。这就像是我们写游记文章中常用的‘移步换形’,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是事物就不尽相同。今天我们也要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就被完全激发起来了,很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亲身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和语文课程具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利用这些合理的因素,以促进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