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特点是,好动、好奇心较强、上课精力不集中、容易做小动作。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实施动手实践教学,能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通过动手实践实现数学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四个方面论述了其重要性。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性
一、动手实践帮助小学生认知到数学价值
动手实践能够帮助小学生正確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义,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学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作用价值。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民币的认知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给学生设计“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大小额人民币的换算,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让学生用一元钱去换1角和5角的硬币,或者把零钱换成整钱。也可以模拟超市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收银员、消费者。进行拿钱去购买物品的模拟,比如一元钱能买多少东西,或者应该找回多少零钱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体验数学,学生在掌握了知识后,会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利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真实实现了学习数学的根本意义。
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并不完整,所以对于教材内的一些内容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一个原因。而动手实践是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并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以及认知规律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生加减法课程中,就可以利用小木棍、火柴棒等等教具让学生自己进行摆一摆、放一放或者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画一画等等。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的感知,让抽象变的更加具体,让知识内化。教师有目的的设置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会把精力集中到数学学习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动手实践提升了学生数学各方面的能力
动手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去发现事物的奥妙所在,发现事物的规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20根小木棍教具,在黑板上出题17-8=?让学生从20根木棍上拿出17根,然后通过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摆法:例如先拿出10根,从10根中减掉8根,用剩下的两根加上7根。或者从17根中拿掉7根在拿掉1根……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口述把自己操作的过程进行演示,学生会从中得到好几种解法,让写学生在思维上进行了拓展。
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上述中让写学生以摆小木棍的形式验证一道题多种解法,很多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能够算出正确答案,但是让学生口述分析却无法正确表达出来。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正确了解到摆放与口算和笔算间的关联,从而准确掌握计算的原理,这种方式也可以辐射到启发的运算当中,促进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代表了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也就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际。动手实践能够在这方面,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小学生对人际交流有很大的需求,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小学数学测量一节的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测量下桌子的长宽,各个合作的小组会进行明确分工,比如专门测量的、专门记录的、总结的等等。通过明确的分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进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例题讨论中,教师可以出一题多解的习题,放到小组内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进行解题,小组内成员在接触答案时,会根据结果发现自身长短和优劣式,让学生学会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的设置动手实践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操作,促进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
小学数学是学生义务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较为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构建动手实践课堂,是符合了当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奥妙,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运用数学知识,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超.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考试周刊,2019(05):100.
[2]卓文丹.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中华少年,2018(36):197.
[3]李敏.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18(12):50.
[4]林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分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1):89.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性
一、动手实践帮助小学生认知到数学价值
动手实践能够帮助小学生正確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义,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学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作用价值。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民币的认知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给学生设计“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大小额人民币的换算,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让学生用一元钱去换1角和5角的硬币,或者把零钱换成整钱。也可以模拟超市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收银员、消费者。进行拿钱去购买物品的模拟,比如一元钱能买多少东西,或者应该找回多少零钱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体验数学,学生在掌握了知识后,会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利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真实实现了学习数学的根本意义。
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并不完整,所以对于教材内的一些内容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一个原因。而动手实践是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并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以及认知规律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生加减法课程中,就可以利用小木棍、火柴棒等等教具让学生自己进行摆一摆、放一放或者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画一画等等。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的感知,让抽象变的更加具体,让知识内化。教师有目的的设置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会把精力集中到数学学习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动手实践提升了学生数学各方面的能力
动手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去发现事物的奥妙所在,发现事物的规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20根小木棍教具,在黑板上出题17-8=?让学生从20根木棍上拿出17根,然后通过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摆法:例如先拿出10根,从10根中减掉8根,用剩下的两根加上7根。或者从17根中拿掉7根在拿掉1根……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口述把自己操作的过程进行演示,学生会从中得到好几种解法,让写学生在思维上进行了拓展。
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上述中让写学生以摆小木棍的形式验证一道题多种解法,很多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能够算出正确答案,但是让学生口述分析却无法正确表达出来。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正确了解到摆放与口算和笔算间的关联,从而准确掌握计算的原理,这种方式也可以辐射到启发的运算当中,促进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代表了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也就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际。动手实践能够在这方面,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小学生对人际交流有很大的需求,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小学数学测量一节的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测量下桌子的长宽,各个合作的小组会进行明确分工,比如专门测量的、专门记录的、总结的等等。通过明确的分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进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例题讨论中,教师可以出一题多解的习题,放到小组内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进行解题,小组内成员在接触答案时,会根据结果发现自身长短和优劣式,让学生学会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的设置动手实践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操作,促进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
小学数学是学生义务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较为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构建动手实践课堂,是符合了当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奥妙,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运用数学知识,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超.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考试周刊,2019(05):100.
[2]卓文丹.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中华少年,2018(36):197.
[3]李敏.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18(12):50.
[4]林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分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