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有首著名的诗曰《天真的预言》,开头四行是这样写的:
  To see the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佛学大德弘一法师(李叔同)曾这样把这诗翻译成中文: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现代诗人梁宗岱(1903—1983)则这样翻译了这首诗: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我更喜欢弘一法师的翻译。他的翻译中有一处故意的错误,就是把英文原文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变成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弘一法师故意的犯错,更有佛法的光辉,这和他对佛典的熟悉有关。
  《华严经》说:
  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在佛教的经典里,常常借微小以表达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认为微小的颗粒中,存活着微妙广大的世界。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一个“小宇宙”。
  寻常细微之物,换个角度,却原来孕育着大千世界。
  最深刻的佛法,体现在最简单、浅白的日常对话中。《金刚经》中,佛祖对须菩提说: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也是亚洲的著名大河之一,最宽的地方达二十公里,它的上游在西藏,其源头是一个貌似大象的山口,中途集纳百川。因为它从雪山流下来,就像从天上流下来一样,所以恒河的原意叫“天堂来”。恒河滩上的沙子,细若面粉,难以计数。当然,宇宙中有成千上万条无法计量的“恒河”,所聚集沙子的数量,就可想而知了。
  佛祖每遇庞大的数字,总喜欢借恒河沙譬喻。恒河沙数,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
  恒河一粒沙平平常常,可每一粒沙子都蕴涵无穷能量,等待人们去开发,象征每一个平凡人,都有伟大的潜能,具有无限价值。
  每个生命都是太阳底下的新事物,以前从未有像它一样的东西,而且永远也不会再有。有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是这样说的:海边,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许多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用不了多久就会干死。一个小男孩,拼命地从水洼里捞起一条条小鱼,然后扔回大海。大人对小男孩说:
  “孩子,这水洼里面有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寓言展现的是小男孩纯真、执着、向善的人性之美。这种美,剔除了种种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的修饰,所以令人感动。而大人之所以“不在乎”,就是掺杂了后天诸多的杂念:救不过来,每天都有,我无法改变……
  是的,每一条鱼,都有自己的生命与世界,所以,在人生的点滴处,请多留一分心:你随手摘掉一朵野花,看似无关紧要,但毁坏的很可能是蜂、蝶的一座天堂。
  我觉得,我们不能把佛教当作普通的宗教,更不能把佛教当作迷信来看待,佛教是一种文化,一种让我们善待并尊重地球上一花一木的文化。
  在佛法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拥有生命的。所谓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有佛性,一花一草皆为生命,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要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
  一朵野花,虽然渺小,但对于蜂、蝶来说,却是一个天堂。
  只有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自己的世界。佛深知,再美丽的风景,只有用心体悟,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再高妙的佛法,也要经过亲身践行之后才能得道。
  佛祖经常传教世人:心若无物,一花也是一世界;心若太满,万物空如。
  参透这些,一贫如洗的你,即便握住一粒沙子,也能拥有整个世界。
  无论自己能力大小,只要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都能获得自在与幸福。如果你是一条小河,就努力流入大海吧;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尽情地展示你的绿色吧;如果你是一片浮云,就随风飘荡去看世间美景吧。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灯,都有一分小小的温暖,可以唤醒人间的欢乐、神圣和美好,化解愁苦与悲凉。
  一沙一世界。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个世界,一个需要顿悟的世界。
  (选自《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中华书局)
其他文献
战国后期,赵国与齐国结盟,并互派人质。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去拜见赵国当时临朝听政的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以示友好。赵威后热情地接待了来访使臣。使臣献上了齐王准备的礼物,又呈上了一封齐王的亲笔书信。赵威后收下信,并未立即拆开,而是与使臣聊起天来。她亲切地问道:“贵国的庄稼长势可好?贵国的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贵国君主也还好吧?”使臣听后,大为不悦,说道:“我是奉了我国国君之命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
期刊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废封建、行郡县以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总体上经历了从郡(州)、县二级制向省(州、道、路)、州(府、郡)、县三级制的演进,并始终保持着中央集权的特质,即所谓“百代都行秦政制”。但不论是二级制还是三级制,州、县两级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古人常说,“郡县治,天下安”,寓意深刻。作为州、县主官的太守(郡守、知府、知州)、县令(县长、知县)执掌一方政务,其得人与否,直接关系
期刊
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一带闹灾荒,饥民暴乱,盗贼四起,太守束手无策。汉宣帝想选一位能臣前去治理,丞相和御史都推荐了龚遂。  汉宣帝决定亲自考察一下龚遂的人品和能力。当他见到七十多岁、貌不惊人的龚遂时,不免有些担心,问道:“渤海郡法律废弛,饥民作乱,我很担忧,您准备怎么处理盗贼?”龚遂回答:“渤海远离京师,没有称职的官吏去安抚,百姓饥寒交迫,不得已做了强盗,就好比赤子拿着兵器在水塘中戏耍罢了,并不是
期刊
善抓根本  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邓析子·无厚》  大意:不治理根本问题而忙着处理细枝末节,就好比是垂下一块石头去救落水的人,扔一捆柴禾去扑灭烈火。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灾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国语·晋语》  大意:如果不从根处砍伐树木,它一定还会再生;如果不从源头堵住水流,它一定还会再流;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灾祸,它一定还会再
期刊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朝野震骇。叛军安禄山初役大捷,气焰嚣张,派勇将尹子琦率军十万进攻睢阳。时逢御史中丞张巡驻于睢阳,见敌军来势凶猛,决定据城固守。  张巡鼓舞将士,犒飨三军,并亲率唐军与叛军交战二十余次。一天晚上,叛军刚刚休息,忽听睢阳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琦急令部队备战。但唐军虽擂鼓呐喊,似要杀出城来,却一直紧闭城门,按兵不动。尹子琦的部队被折腾了一宿,彻夜未眠。到了第二
期刊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品读  唐寅在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赴北京会试时,与江阴豪富举子徐经(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高祖)同行。考试前,徐经收买主考官程敏政的家人,得到试题,唐寅也知道了这件事。他生性坦诚,不谙世故,竟与朋友闲谈时说起,因此被出卖,同徐经一起下狱,饱受皮肉之苦。
期刊
近日读到杨庆存著《宋代散文研究(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我从该书获得的众多启益中,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在厘定宋代散文的历史成就、解析其渊源的时候,揭示了宋仁宗的“文德之治”对宋代文风革新的“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  宋代营造了中国散文史的巅峰时期,散文创作卓有成就的唐宋八大家,宋代占六位。然而,更令人讶异称绝的是,宋代的六位散文大家,均是宋仁宗赵祯在位时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并脱颖于
期刊
晚凉秋风,转眼间明月就出来了,满地是溶溶的光,树梢上重重层层的枝叶也反射着银色,在这上下清澈的月的世界里,不觉想起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恍如在谛听一首美妙而悠远的歌曲和浏览一幅年深月久却美丽如故的工笔长卷——这是丙辰年(1076)中秋,苏东坡通宵喝酒直至大醉,忽然忆及已经分别七年如今近在咫尺却无由相会的弟弟苏辙,万端愁绪一时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写下的千古绝唱。就词而言,状写明月无有出
期刊
经过了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得胜称帝,建立了汉朝,随后便开始大封功臣。在封赏了立有大功的二十多位臣子后,其余的功臣却因功劳大小日夜争吵,久久不能解决。  一天,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休息,他从阁道上向下眺望,看到将领们三五成群,坐在沙土地上窃窃私语。他召来谋臣张良问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张良回答:“陛下还不知道吗?他们在商量造反的事呢!”刘邦听后大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何要造反?”张良说:“陛下
期刊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是中国文艺界乃至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第一次获得这个一直由西方文化价值统领的奖项,无疑使人振奋。媒体围绕着莫言及其文学作品,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莫言作品出版物一夜之间全告售罄。这确实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冷静下来反思时,却高兴不起来,先不说莫言作品的文学价值,也不狭隘地去揣度西方人让莫言获得此殊荣的真正目的,就说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