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以创新求发展是我国教育领域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创新,责无旁贷,势在必行。本文从建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的内容应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革故鼎新;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体化”管理;教学评价从重结果到重过程;提高高校体育科研水平,服务社会,服务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看法和建议,开创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总的来说是指能为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创造价值和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资或精神产品。通常包括发明、改进和引进转移。而创新教育是指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覆盖教育的各个层面。体育创新主要是指创新主体在体能领域中,对创新客体在现有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造,从而实现一定社会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主要特征就是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创新教育的作用
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则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发挥创新能力的过程正是体现个性的过程。创新教育以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入现行教育而推动教育改革。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水平。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具备适应发展、改造现状和创造未来的能力,这是高等教育社会职能进化的必然。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支柱,因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
3.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活动课的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1 思想的创新。
如发展娱乐性体育和健身性体育是转变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也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
3.2 教学内容的创新。
应选用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以改变体育教材单调、枯燥的弊端。
3.3 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
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去创造更合理更完善的技术动作;用发现法教学来不断刺激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活动的兴趣;用学导式的传教法来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起来,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改变以往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
3.4 体育考核的创新。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体育考核也应该是多样的、立体的。素质教育绝不忽视正常的考试,关键是如何相结合,既不压制体育特长生和个性的发展,又要看到体育差生的进步,这要求必须要创新出可行的体育考核办法和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
4.创新教育的作用
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则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发挥创新能力的过程正是体现个性的过程。创新教育以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入现行教育而推动教育改革。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水平。
5.高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
5.1 内在因素。
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否保持对某种体育活动的稳定兴趣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直接影响体育创造力的表现。如果学生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即使有再好的创造天赋也不会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体育活动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活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和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力。
5.2 外在因素。
体育活动中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协助他们发挥创造力的指引者,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创造力能否发挥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适时点拨指导,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创造性教育。
6.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融单纯知识的教学于兴趣浓厚的系列活动中,如:在对学生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安排“贴膏药”游戏、“报数追逐”和“超越极限”等游戏活动,都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跳跃教学时,可安排“赶鸭子”、“跨越障碍”和“摸高接力”等竞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在丰富而有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展现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主的参与下各种素质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并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和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下,完成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且使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学又能和活动完美的结合,所以广大的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同仁们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创新,必然会带来有缺陷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发奋努力地学习,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有用之才。
7.结束语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提出了应具备有“创造能力”的素质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这一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途径是思想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考核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方法和手段以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就能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真正发挥高校体育在推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志先.试论学校体育围绕创新教育的改革及其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
[2] 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体育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 宛祝平,孙晓春.结构式体育健康教程[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总的来说是指能为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创造价值和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资或精神产品。通常包括发明、改进和引进转移。而创新教育是指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覆盖教育的各个层面。体育创新主要是指创新主体在体能领域中,对创新客体在现有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造,从而实现一定社会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主要特征就是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创新教育的作用
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则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发挥创新能力的过程正是体现个性的过程。创新教育以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入现行教育而推动教育改革。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水平。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具备适应发展、改造现状和创造未来的能力,这是高等教育社会职能进化的必然。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支柱,因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
3.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活动课的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1 思想的创新。
如发展娱乐性体育和健身性体育是转变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也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
3.2 教学内容的创新。
应选用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以改变体育教材单调、枯燥的弊端。
3.3 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
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去创造更合理更完善的技术动作;用发现法教学来不断刺激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活动的兴趣;用学导式的传教法来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起来,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改变以往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
3.4 体育考核的创新。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体育考核也应该是多样的、立体的。素质教育绝不忽视正常的考试,关键是如何相结合,既不压制体育特长生和个性的发展,又要看到体育差生的进步,这要求必须要创新出可行的体育考核办法和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
4.创新教育的作用
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则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发挥创新能力的过程正是体现个性的过程。创新教育以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入现行教育而推动教育改革。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水平。
5.高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
5.1 内在因素。
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否保持对某种体育活动的稳定兴趣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直接影响体育创造力的表现。如果学生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即使有再好的创造天赋也不会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体育活动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活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和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力。
5.2 外在因素。
体育活动中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协助他们发挥创造力的指引者,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创造力能否发挥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适时点拨指导,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创造性教育。
6.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融单纯知识的教学于兴趣浓厚的系列活动中,如:在对学生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安排“贴膏药”游戏、“报数追逐”和“超越极限”等游戏活动,都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跳跃教学时,可安排“赶鸭子”、“跨越障碍”和“摸高接力”等竞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在丰富而有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展现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主的参与下各种素质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并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和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下,完成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且使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学又能和活动完美的结合,所以广大的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同仁们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创新,必然会带来有缺陷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发奋努力地学习,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有用之才。
7.结束语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提出了应具备有“创造能力”的素质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这一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途径是思想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考核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方法和手段以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就能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真正发挥高校体育在推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志先.试论学校体育围绕创新教育的改革及其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
[2] 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体育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 宛祝平,孙晓春.结构式体育健康教程[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