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阅读,主要读网络小说或社交媒体推送的文章,内容比较浅易,读起来轻松。有人认为这种浅阅读现象是快节奏时代的产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精神寄托。也有人称手机等移动终端把人们的大脑变成了“杂拌信息的跑马场”,认为碎片化的浅阅读正在毁掉人们的专注力。
关于浅阅读,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大都市纷繁的风物使我不辨今夕何夕,我宁可隐入山中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假如方寸大小的泛光屏幕令我无所适从,我宁愿放下它,躺在屋顶,长久地凝望星空。
浅阅读何时浸入我们的生活呢?或许,在腾讯推出微信的第一版,在《斗罗大陆》第一章发布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它们定义了现代人的另一种生活——浅阅读:几十秒便可读完的推送,配上明亮的高清大图,成为不少人的全部阅读内容。
我从不相信“浅阅读”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认真的“阅读”。“震惊!刚刚曝光!”“不转不是中国人!”这样的标题几乎充斥了朋友圈的每处空白,不过我常在想,一个由“人生真谛”和“内幕消息”填塞的朋友圈究竟有多少真朋友。点开一篇消息,我们用大拇指划动几下便阅毕,整个过程当然轻松,而且似乎获知了什么。然而在读完另一篇推送后,你可否还记得方才知道了什么呢?——脑中空空如也吧。所以不断重复的“点开——翻页——关闭”机械循环,就像是用手捞起水中的月色,徒然捧在掌心看它流逝。“信息”唾手可得,“意义”踪迹寥寥。
我渴望在一个风清气爽的午后,能翻开唐人、宋人的诗词集,粗粗读罢再细细品尝。偶然瞥见一个动我心弦的句子,半日清闲便换作了一瞬恍然。只有在李太白酒剑随心的流浪,晏小山落花微雨的低语中,才能悟到一丝阅读的深意吧:不是纸上快餐,而是浅斟低唱;不是信息洪流,而是心游萬仞。工作和生产线总在提速、升级;但是阅读,快不得,也浅不得。
在统计物理中有一个“信息熵”的概念:每摄取一点信息,熵都将增加,而熵增只会使系统愈加混沌和无序。原来百年之前的科学家早已知道:过多的信息并非知识,而是造成混乱的根源之一。何止物理学呢?浅阅读连同所裹挟的斑驳杂色的信息冲刷着我们,信息才留下几许?我们自己的专注和思想又能存活多少?
我无意批判浅阅读,因为它是属于我们时代的必然产物,我也不愿成为古代的卫道者。我见过许多优秀的网站和推送作品。在混浊的数据海洋中,有的科普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量子力学,也有的文学爱好者不断推送古籍资源以饷同好——他们是这片海洋中清澈湛蓝的港湾。但正如那位科普作者所说:“好的作品应该让你心生向往,我不希望你在读了我的文章之后只是哈哈一笑。”
是的,请浅阅读以深阅读为依靠,就像看过十篇浅显的科普短文也不及拿起纸笔啃下几页高等数学。浅阅读不该是万花筒,幻光流转明灭,引人迷失;它应该是望远镜,透过它,便在现世中又望见另一个世界。
愿浅阅读再深一点、深一点,使人有心凝望星空。
(编辑:王莹)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阅读,主要读网络小说或社交媒体推送的文章,内容比较浅易,读起来轻松。有人认为这种浅阅读现象是快节奏时代的产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精神寄托。也有人称手机等移动终端把人们的大脑变成了“杂拌信息的跑马场”,认为碎片化的浅阅读正在毁掉人们的专注力。
关于浅阅读,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大都市纷繁的风物使我不辨今夕何夕,我宁可隐入山中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假如方寸大小的泛光屏幕令我无所适从,我宁愿放下它,躺在屋顶,长久地凝望星空。
浅阅读何时浸入我们的生活呢?或许,在腾讯推出微信的第一版,在《斗罗大陆》第一章发布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它们定义了现代人的另一种生活——浅阅读:几十秒便可读完的推送,配上明亮的高清大图,成为不少人的全部阅读内容。
我从不相信“浅阅读”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认真的“阅读”。“震惊!刚刚曝光!”“不转不是中国人!”这样的标题几乎充斥了朋友圈的每处空白,不过我常在想,一个由“人生真谛”和“内幕消息”填塞的朋友圈究竟有多少真朋友。点开一篇消息,我们用大拇指划动几下便阅毕,整个过程当然轻松,而且似乎获知了什么。然而在读完另一篇推送后,你可否还记得方才知道了什么呢?——脑中空空如也吧。所以不断重复的“点开——翻页——关闭”机械循环,就像是用手捞起水中的月色,徒然捧在掌心看它流逝。“信息”唾手可得,“意义”踪迹寥寥。
我渴望在一个风清气爽的午后,能翻开唐人、宋人的诗词集,粗粗读罢再细细品尝。偶然瞥见一个动我心弦的句子,半日清闲便换作了一瞬恍然。只有在李太白酒剑随心的流浪,晏小山落花微雨的低语中,才能悟到一丝阅读的深意吧:不是纸上快餐,而是浅斟低唱;不是信息洪流,而是心游萬仞。工作和生产线总在提速、升级;但是阅读,快不得,也浅不得。
在统计物理中有一个“信息熵”的概念:每摄取一点信息,熵都将增加,而熵增只会使系统愈加混沌和无序。原来百年之前的科学家早已知道:过多的信息并非知识,而是造成混乱的根源之一。何止物理学呢?浅阅读连同所裹挟的斑驳杂色的信息冲刷着我们,信息才留下几许?我们自己的专注和思想又能存活多少?
我无意批判浅阅读,因为它是属于我们时代的必然产物,我也不愿成为古代的卫道者。我见过许多优秀的网站和推送作品。在混浊的数据海洋中,有的科普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量子力学,也有的文学爱好者不断推送古籍资源以饷同好——他们是这片海洋中清澈湛蓝的港湾。但正如那位科普作者所说:“好的作品应该让你心生向往,我不希望你在读了我的文章之后只是哈哈一笑。”
是的,请浅阅读以深阅读为依靠,就像看过十篇浅显的科普短文也不及拿起纸笔啃下几页高等数学。浅阅读不该是万花筒,幻光流转明灭,引人迷失;它应该是望远镜,透过它,便在现世中又望见另一个世界。
愿浅阅读再深一点、深一点,使人有心凝望星空。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