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的发展,发现翻译理论的发展明显地受到人类发展时代的特色影响,从而展现出时代的特色。
【关键词】时代特色 翻译理论
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各个人类历史阶段的影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同样也紧跟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步伐,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翻译理论发展的阶段划分
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划分方法,如李文革(2004)、刘军平(2009),谭载喜(1991)等。本文根据学界对翻译理论史公认的两次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把翻译流派分为:文艺学派、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流派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往往是各个流派的相关理论甚至贯穿了整个翻译理论发展的所有阶段。但是可以根據不同的流派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来进行划分:翻译文艺学派从古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上半叶;翻译语言学派从20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90年代,以1959年雅科布逊发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为标志;文化学派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巴斯奈特和勒弗菲尔合作的《翻译、历史与文化》和《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为标志。
二、不同的时代特色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1.翻译文艺学派时代。翻译文艺学派有很多分支,但是总的出发点认为语言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翻译是一门艺术,是文艺创作,追求的是艺术再现的效果。
西方第一个翻译高潮出现在公元前3到2世纪,古罗马人征服了古希腊,是一次野蛮落后的文明征服了先进的文明,但是由于古希腊的文明远胜古罗马,所以古罗马人迫切需要学习古希腊的先进科学和文化,因此出现了第一次翻译高潮,把希腊语翻译成拉丁语。
古罗马人同样继承了古希腊人对语言的思想和观点。古希腊人对语言的研究大多都是依附在哲学和文学的讨论之下,对语言的研究也大多是由哲学家和文学家来完成的,他们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本质,从文学的角度去探讨语言的表达和风格等。
古罗马人主要继承了古希腊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理论。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秉承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亚历山大的释经学虽然也认同圣经的字面含义(literal sense)这一层面的意义,他们的首要兴趣却在于天主在旧约圣经的历史和文学细节中所启示出来的奥秘。这种思想体现在翻译理论上,就是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表现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寓意和风格,甚至译者可以语言形式进行艺术再创造,如西塞罗提出的“灵活翻译”理论。正是西塞罗开启了翻译文艺学派的时代。
欧洲中世纪时代,是西方翻译历史的另一个重要时代。这个时期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这个时代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封建割据,连年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几乎停滞。思想上教会统治严厉,严格控制科学思想传播,学校教育也都服务于神学。
这个时期的翻译活动主要聚焦于宗教文献的翻译,尤其是《圣经》的翻译。到中世纪初期,拉丁文是翻译和创作的主要语言。但是,后期随着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元800年,日耳曼人用口语化的德语翻译了第一部德语《圣经》,九世纪下半页,英国的阿尔弗烈德国王采用“随心所欲的活译”的方法,翻译了古英语版的《圣经》,后来十四世纪的约翰。威克利夫、约翰·珀维等对圣经的翻译都采用了同样灵活易懂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活动以及这个时期的翻译理论都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翻译文艺学派的翻译思想。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经历了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从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个时期世界交流日益频繁、民族意识觉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主张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
在哲学思想上当时出现了经验主义哲学和理性主义哲学相互对立相互并存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直接影响到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实际上,这个时期古典的翻译文艺学派继续保持这强大的活力,而翻译语言学派开始崭露头角,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但丁(Dante)、阿雷蒂(Aretino)、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赫尔德(Herder)、歌德(Goethe)等翻译家依然坚持翻译文艺学派的理论,另一方面,荷尔德林(Friedrich Holderlin)、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洪堡特(Humboldt)等翻译理论家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分析。
2.翻译语言学派时代。和翻译文艺学派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不同,翻译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一门学问。他们从语言学基础理论出发去寻找翻译的客观规律。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划时代地宣告了现代语言学的兴起,从此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地成熟的学科(冯志伟,2013)。受此影响,翻译语言学派也逐渐壮大。
1959年雅科布逊发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开启了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时代。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皮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方法、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莱斯的“综合性交际翻译”理论、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曼塔里的“翻译行为论”、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格特的“关联理论”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3.翻译文化学派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翻译文化学派兴起并迅速壮大,其标志是巴斯奈特和勒弗菲尔合作的《翻译、历史与文化》和《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的出版。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共同提出,翻译研究所要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必须在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展开自己的讨论。他们还明确提出“转向文化”的方法就是要去研究翻译过程中复杂的文本操控是如何发生的。
翻译文化学派的兴起,其背景是当代全球化的大趋势。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都希望彰显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从而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实现这种期望。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也使得弱势文化渐渐获得话语权,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渐渐衰弱。
霍尔姆斯提出了“翻译路线图”、佐哈的“多元系统论”、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及翻译生态理论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整个翻译理论的演变过程中,翻译理论都不可避免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受到时代特色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Nida E A.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84(2).
[6]方旭燕.重估中世纪翻译的重要意义[J].时代教育,2014(12).
[7]胡兴文.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划分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简介:黄子意(2000.7-),女,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4)班学生。
【关键词】时代特色 翻译理论
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各个人类历史阶段的影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同样也紧跟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步伐,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翻译理论发展的阶段划分
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划分方法,如李文革(2004)、刘军平(2009),谭载喜(1991)等。本文根据学界对翻译理论史公认的两次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把翻译流派分为:文艺学派、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流派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往往是各个流派的相关理论甚至贯穿了整个翻译理论发展的所有阶段。但是可以根據不同的流派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来进行划分:翻译文艺学派从古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上半叶;翻译语言学派从20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90年代,以1959年雅科布逊发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为标志;文化学派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巴斯奈特和勒弗菲尔合作的《翻译、历史与文化》和《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为标志。
二、不同的时代特色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1.翻译文艺学派时代。翻译文艺学派有很多分支,但是总的出发点认为语言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翻译是一门艺术,是文艺创作,追求的是艺术再现的效果。
西方第一个翻译高潮出现在公元前3到2世纪,古罗马人征服了古希腊,是一次野蛮落后的文明征服了先进的文明,但是由于古希腊的文明远胜古罗马,所以古罗马人迫切需要学习古希腊的先进科学和文化,因此出现了第一次翻译高潮,把希腊语翻译成拉丁语。
古罗马人同样继承了古希腊人对语言的思想和观点。古希腊人对语言的研究大多都是依附在哲学和文学的讨论之下,对语言的研究也大多是由哲学家和文学家来完成的,他们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本质,从文学的角度去探讨语言的表达和风格等。
古罗马人主要继承了古希腊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理论。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秉承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亚历山大的释经学虽然也认同圣经的字面含义(literal sense)这一层面的意义,他们的首要兴趣却在于天主在旧约圣经的历史和文学细节中所启示出来的奥秘。这种思想体现在翻译理论上,就是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表现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寓意和风格,甚至译者可以语言形式进行艺术再创造,如西塞罗提出的“灵活翻译”理论。正是西塞罗开启了翻译文艺学派的时代。
欧洲中世纪时代,是西方翻译历史的另一个重要时代。这个时期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这个时代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封建割据,连年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几乎停滞。思想上教会统治严厉,严格控制科学思想传播,学校教育也都服务于神学。
这个时期的翻译活动主要聚焦于宗教文献的翻译,尤其是《圣经》的翻译。到中世纪初期,拉丁文是翻译和创作的主要语言。但是,后期随着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元800年,日耳曼人用口语化的德语翻译了第一部德语《圣经》,九世纪下半页,英国的阿尔弗烈德国王采用“随心所欲的活译”的方法,翻译了古英语版的《圣经》,后来十四世纪的约翰。威克利夫、约翰·珀维等对圣经的翻译都采用了同样灵活易懂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活动以及这个时期的翻译理论都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翻译文艺学派的翻译思想。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经历了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从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个时期世界交流日益频繁、民族意识觉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主张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
在哲学思想上当时出现了经验主义哲学和理性主义哲学相互对立相互并存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直接影响到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实际上,这个时期古典的翻译文艺学派继续保持这强大的活力,而翻译语言学派开始崭露头角,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但丁(Dante)、阿雷蒂(Aretino)、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赫尔德(Herder)、歌德(Goethe)等翻译家依然坚持翻译文艺学派的理论,另一方面,荷尔德林(Friedrich Holderlin)、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洪堡特(Humboldt)等翻译理论家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分析。
2.翻译语言学派时代。和翻译文艺学派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不同,翻译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一门学问。他们从语言学基础理论出发去寻找翻译的客观规律。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划时代地宣告了现代语言学的兴起,从此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地成熟的学科(冯志伟,2013)。受此影响,翻译语言学派也逐渐壮大。
1959年雅科布逊发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开启了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时代。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皮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方法、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莱斯的“综合性交际翻译”理论、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曼塔里的“翻译行为论”、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格特的“关联理论”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3.翻译文化学派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翻译文化学派兴起并迅速壮大,其标志是巴斯奈特和勒弗菲尔合作的《翻译、历史与文化》和《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的出版。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共同提出,翻译研究所要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必须在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展开自己的讨论。他们还明确提出“转向文化”的方法就是要去研究翻译过程中复杂的文本操控是如何发生的。
翻译文化学派的兴起,其背景是当代全球化的大趋势。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都希望彰显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从而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实现这种期望。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也使得弱势文化渐渐获得话语权,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渐渐衰弱。
霍尔姆斯提出了“翻译路线图”、佐哈的“多元系统论”、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及翻译生态理论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整个翻译理论的演变过程中,翻译理论都不可避免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受到时代特色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Nida E A.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84(2).
[6]方旭燕.重估中世纪翻译的重要意义[J].时代教育,2014(12).
[7]胡兴文.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划分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简介:黄子意(2000.7-),女,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4)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