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村庄农户福利需求、宅基地腾退意愿及整理模式对比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i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宅基地整理工作已在全国多个省份展开试点,根据农户的意愿制定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宅基地整理模式是当前趋势所在。本文以山东省3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工矿型和普通型两种村庄类型,并对两种类型村庄农户当前福利需求、闲置宅基地上交意愿和现居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了对比分析,藉此探讨了各自宅基地整理模式,得出结论如下:工矿型村庄在地形、公共服务设施、交通便利度以及集体经济实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型村庄;两类型村庄农户都十分看重家人的健康、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三项福利,福利需求已由物质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过渡,且工矿型需求层次略高于普通型;71.93%的工矿型村庄农户和64.86%的普通型村庄农户认为闲置宅基地可以上交,但是希望当地政府给予经济补偿,工矿型村庄农户对宅基地依赖性更大,普通型村庄农户更加缺乏宅基地相关知识,90%以上的工矿型村庄农户和普通型村庄农户在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或其他形式的补偿措施下愿意退出现居宅基地;适合工矿型村庄的宅基地整理空间技术、组织管理、资金筹集和建制变动模式分别是迁村并点、政府组织、政府市场共同出资和建制式;普通型村庄依次为村庄改造控制、政府组织、政府投资和改造式。
  关键词:工矿型村庄 ;普通型村庄;农户福利;宅基地腾退;宅基地整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146-06
  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1]。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增加城市人口比重的同时减少了农村人口比重,由此引发了地域建设用地需求变化,即转为城市户口的农户对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但是不断减少的农村总人口对宅基地的需求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原因一是农户进城后并未放弃原有宅基地,二是随着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宅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有提高,虽然有一户一宅政策的约束,但是原有宅基地的面积有扩大趋势,究其原因都是在于缺乏闲置宅基地退出機制和对现有宅基地的规划[2~4]。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矛盾,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工作已在全国多个省份展开试点,区域不同,采用的整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如北京市平谷区宅基地整理采取政府扶持、村集体与农民资金相配套的方式,兰州市城中村改造则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厦门市近郊村宅基地整理则实施“金包银”[5]。宅基地在整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能集约节约土地创造经济价值[6~10]。根据农户的意愿制定适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宅基地整理模式是当前趋势所在。
  1研究区域及样本特征
  1.1研究区域简介
  高庄街道办事处地处莱芜南部,东与钢城区颜庄镇接壤,西与牛泉镇毗邻,南与新泰市以莲花山为界,北依汶河水,总面积157.8 km2,山区、 丘陵、平原各占1/3,辖90个行政村。人口9.5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 2009年农业产值41 548万元,工业产值165 700万元。高庄街道办事处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为主的生产体系。已探明的煤炭地质储量达3亿吨,可开采储量达2.4亿吨,煤质在2.1×104 kJ以上,是山东优质煤炭生产基地,在调查过程中涉及调查村庄的煤矿有鄂庄煤矿、华西煤矿、魏家洼煤矿、槲林煤矿。
  1.2样本特征分析
  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村庄在地形、公共服务设施、交通便利度以及集体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首先将调查基本单位之村庄进行了分类。宅基地整理相关研究中,高燕等(2004)[11]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类型时按照区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将村庄分为城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三种;黄顺江等(2008)[12]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的总体形势,将农村划分为城郊型、工矿型、普通型和离散型四类。根据调查区域的具体情况,对照不同类型村庄的概念,本调查将30个村庄分为工矿型和普通型两类。
  本文调研的主体是农户,以村庄为单位,采用问卷统计和入户座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取该街道的30个行政村。通过农户或是村委会对村庄进行大致了解,然后让农户或村委会推荐3~5名调查农户,进行深入访谈试调查,每户调查时间约为30分钟,共计100户,剔除无记名村庄的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为94%。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特征、家庭收入、农户社会福利情况、农户居住环境、本村发展机遇与就业环境以及宅基地整理农户意愿6个部分。
  通过表1可以看出工矿型村庄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普通型村庄以丘陵和山区为主;工矿型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数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普通型村庄。
  2农户福利需求和宅基地腾退意愿对比分析
  2.1农户福利需求对比分析
  关于农户福利的选取,Bullinger(2006)[13]认为对于农户,有五个重要的影响福利的因素,工作、住房、教育、交通和电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依次由低到高分成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前两项属于物质性需求,后三项属于精神性需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区域实际将农户福利设置为8项,请农户对设置的8项福利进行打分,最高分10分,分度设置是10~0,如果认为两项福利都很重要,可以打相同的分数。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纵向比较,不论是普通型村庄还是工矿型村庄都将家人的健康、工资高收入多、社会保障好三项福利依次排在前三位。从第四位开始,普通型村庄农户更看重的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好,工矿型村庄农户更看重的是子女的教育环境,原因在于工矿型村庄在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便利度等方面优于普通型村庄,他们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会比较满意,需求自然落到其他方面。普通型村庄农户最不看重的是发展机遇和就业环境好,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普通型村庄农户的劳动力大部分在城市打工,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地点,对村庄的发展机遇和就业环境的需求程度降到了最低;工矿型村庄农户最不看重的是家庭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横向比较,相比于工矿型村庄农户,普通型村庄农户更加看重或需要的福利是工资高收入多、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好、家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尊严和社会地位,原因在于工矿型村庄乡镇企业数多,可吸收当地更多劳动力,农户经济收入水平自然高于普通型,公共服务设施较完善,需求欲望低于普通型;相比于普通型村庄农户,工矿型村庄农户更加看重或者需要的是社会保障好、发展机遇和就业环境好、子女的教育环境和家人的感情交流,在调查中发现工矿型村庄农户虽然目前在乡镇企业,多数为当地煤矿工作,收入稳定且满足家庭经济需要,但是还在忧虑未来的发展,原因在于煤炭总有挖尽的一天,因此在上述四方面他们的福利需求高于普通型。
  综上可以看出,不论是工矿型还是普通型村庄农户的福利需求已由物质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过渡,且工矿型需求层次略高于普通型。
  2.2闲置宅基地上交意愿分析
  调查发现,研究区域宅基地闲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闲置的原因多种,其中因为举家搬入城中,房屋无人居住的占42.60%;其次,另批宅基地盖新房导致原来旧宅基地闲置的占30.18%;此外,因老人去世导致宅基地闲置的占21.89%;其他还有因房屋塌陷造成无法居住、有投机意识的少部分农户多占地而造成的闲置等。宅基地的闲置与土地的集约节约使用相悖,研究区域有必要对上述原因造成的闲置宅基地进行整理。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论是工矿型村庄还是普通型村庄,绝大多数农户认为闲置宅基地可以上交,但是希望当地政府给予经济补偿;其次是21.05%的工矿型村庄农户和16.22%的普通型村庄农户认为宅基地作为生活保障不能上交,一般认为村庄的集体经济实力越强,吸收当地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外出务工劳动力也就越少,对宅基地的依赖性就越强,所以工矿型村庄的农户认为宅基地不能上交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型的;普通型村庄农户选择无偿上交闲置宅基地和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比例要高于工矿型村庄的农户,普通型村庄的劳动力只能转移到其他地方来就业,对于家庭的宅基地也不会过于依赖,所以选择无偿上交闲置宅基地的比例要大,同时由于缺乏宅基地相关知识,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比例也较大。
  2.3现居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
  山东省宅基地整理行动开展较早,由政府主导的“盖楼房搬楼房”以房换房规划在部分农村开始试点,30个行政村中,共有13个作为试点村庄,占总数的43%,其中工矿型村庄中作为试点的占全部工矿型村庄的62.5%,而普通型村庄只有21.4%。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不论是工矿型村庄还是普通型村庄,比例最大的都是选择有条件退出,其中工矿型村庄选择此项的农户比例高达48.33%;同时选择政策规定退就退以及不会退出的农户比例稀少,绝大多数农户集中选择无条件退、有条件退和政府强制执行退,将三项比例加总,工矿型村庄为96.67%,普通型村庄为97.72%。此项数据可以解释为:假设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或其他形式的措施来满足有条件退出农户的意愿,以及对部分农户进行宅基地相关知识宣传和思想劝告,努力促成倾向于政府强制执行才会退出的农户达成退出协议,那么可以完成宅基地的顺利腾退,从而为宅基地整理工作做好铺垫。
  3宅基地整理模式探讨
  由于我國地形地貌及人口分布聚集程度的不同,根据不同农村居民点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不同的整理模式,如作业模式、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等[1]。赵玉领等(2012)[14]在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中总结出4种整理模式,分别是空间技术模式、组织管理模式、资金筹集模式和建制变动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前文对两种类型村庄农户的福利需求和宅基地腾退意愿的分析,基于农户视角来探讨适合工矿型村庄和普通型村庄的宅基地整理模式。
  3.1空间技术模式
  工矿型村庄地理位置更接近城镇,交通比较发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塌陷问题。
  不仅是房屋塌陷,耕地也因为地面下沉导致排灌水利设施受到影响。当农民的住房裂缝达到一定宽度便由村委会联系开采企业进行赔偿,但是几乎没有赔偿标准可以参考,而是象征性给农民一定资金让其修复房屋或是另批宅基地。为了当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集约节约使用,比较适合的空间技术模式应该是迁村并点,
  即选择没有塌陷的地区作为中心居住区,进行整体搬迁,对塌陷区域进行土地整理,使其恢复到可以利用状态并收归国有,同时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满足工矿型村庄农户对子女教育环境的福利需求。
  普通型村庄多数交通不便,公共基础设施差,做好村庄规划,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户居住和生活环境更能体现农户意愿,加之普通型村庄经济实力较薄弱,所以比较适合的空间技术模式应该是村庄改造控制,一方面满足农户的福利需求和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杜绝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
  3.2组织管理模式
  宅基地整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农户,宅基地腾退方是农户。通过表2可知,不论是工矿型村庄农户还是普通型村庄农户,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家人健康、工资收入、社会保障,通过表3和表4知道,不论是工矿型村庄还是普通型村庄,选择有条件上交和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占绝对比例,这里条件是指政府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综上,关于宅基地整理的发起方自然归结到政府部门,因此适合两种类型村庄宅基地整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均为政府组织。
  3.3资金筹集模式
  工矿型村庄宅基地整理后受益主体是农户和煤矿企业,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宅基地整理后解决了企业开采煤炭资源造成的塌陷补偿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出资帮助政府进行宅基地整理,所以适合的筹资模式应为政府、企业共同出资。
  普通型村庄经济实力较弱,无乡镇企业的支持,宅基地整理适合内部改造,适合的筹资形式应为政府出资。
  3.4建制变动模式
  建制变动有三种,分别是转制式、建制式和改造式。转制式整理是指在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区周围及建制镇,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有较强的农村城镇化趋势,通过土地产权和建制转变,直接纳入城市建制,其用地性质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建制式整理是指保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体所有制性质,通过村镇建制及空间布局的调整,将规模小、布局分散的自然村搬迁至新村或中心村;改造式整理是指农村居民点不进行用地权属或建制上的调整,在原村庄内开展重新规划,调整挖潜,或增加新的住户,或减少居民点占地面积,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15]。适合工矿型村庄的应为建制式,适合普通型村庄应为改造式。   4结论和讨论
  本文对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对调查区域的宅基地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文献和调查对象的差异,将村庄划分为普通型和工矿型两类,调查了村庄宅基地闲置的原因,同时对两种类型村庄农户的宅基地整理意愿和福利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基于此对两种类型的村庄宅基地整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具体结论如下:
  4.1根据样本特征分析,工矿型村庄和普通型村庄在地形、公共服务设施、交通便利度以及集体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工矿型村庄优于普通型村庄。
  4.2在福利需求方面,两类型村庄农户都十分看重家人的健康、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三项福利。普通型村庄农户更加看重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而工矿型村庄农户更看重子女教育环境。两类型村庄农户的福利需求已由物质性向精神性过渡,且工矿型需求层次略高。
  4.3在宅基地腾退意愿方面,71.93%的工矿型村庄农户和64.86%的普通型村庄农户认为闲置宅基地可以上交,但是希望政府给予经济补偿,工矿型村庄农户对宅基地依赖性更大,普通型村庄农户更加缺乏宅基地相关知识;96.67%的工矿型村庄农户和97.72%普通型村庄农户在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或其他形式的措施辅之必要的宅基地相关知识宣传和思想劝告的条件下能够达成现居宅基地退出协议。
  4.4适合工矿型村庄的宅基地整理空间技术、组织管理、资金筹集和建制变动模式分别是迁村并点、政府组织、政府市场共同出资和建制式;普通型村庄依次为村庄改造控制、政府组织、政府投资和改造式。
  宅基地整理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既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集约节约使用,还要兼顾农户意愿,维护农户权益,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促进宅基地的顺利腾退,最终实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从农户的角度,政府出台一些合理的经济补偿或者其他措施,农户还是愿意上交闲置宅基地和退出现居宅基地来支持村庄宅基地整理工作,但是经济补偿的多少或者应采取其他符合农民意愿的措施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现状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9-10.
  [2]张秀智.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9(6):23-30.
  [3]谢娜.农村闲置宅基地成因分析——基于104个农户的调查[J].安徽農学通报,2011,17(11):23-25.
  [4]龙开胜,刘澄宇,陈利根.农民接受闲置宅基地整理方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83-89.
  [5]龚黎君,刘双良.宅基地整理需辨证施法——北京、兰州、石家庄和厦门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的调查[J].中国土地,2011(3):42-44.
  [6]陈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
  [7]周华,周生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时空布局与模式选择的决策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230-237.
  [8]周婧.贫困山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11-17.
  [9]赵鑫.宅基地流转中的农户权利保护研究——基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D].广州:暨南大学,2011.
  [10]陈荣清.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实证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1,13(5):68-71.
  [11]高燕,叶艳妹.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J]. 农村经济,2004(3):23-25.
  [12]黄顺江,曹妙会.新农村的四种类型及规划[J].城乡建设,2008(5):59-60.
  [13]Bullinger C.Comparison of local government’s policies on Kutai and Dayak Benuaq villages in Kutai Barat,Indonesia: factors influencing village life and household well-being since decentralization[M].Bogor,Indonesia: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2006.
  [14]赵玉领,郧文聚,杨红,等.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综述[J].资源与产业,2012,14(3):77-83.
  [15]孙建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 以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烟富3号’脱毒苹果苗和常规苗为试材,建园后测定了1~4年生脱毒富士植株和常规富士植株的长势以及4~8年生富士的产量、优质果率等。结果表明:一年生脱毒富士的百叶质量、1~4年生富士植株长势以及4~8年生植株的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富士植株;4年生的初果期脱毒富士果园较常规果园增产98.41%,8年生盛果期的脱毒富士果园较常规果园增产29.08%;2012年,4~8年生脱毒果园果品销
期刊
摘 要:聊玉23号是以F1822为母本、178为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抗倒、抗病等特点。2009~2012年参加山东省玉米新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综合表现突出,2013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省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种植。  关键词:玉米;聊玉23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034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利用小麦成熟胚脱分化基因芯片对脱分化过程中MADS-box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检测到MADS-box家族转录因子基因及其靶基因共19个,上调表达基因3个,下调表达基因12个,混合表达基因4个,其中,CA730918、CK213813、BE417035、BJ276784、CA726603可能在小麦脱分化过程中意义重大。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CA670406、CK213813、C
期刊
摘 要:以西洋梨品种早红考密斯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1-MCP (0.5、1.0 μl/L)处理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贮藏保鲜效果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5℃)及低温(0±1℃)条件下,1-MCP处理均可抑制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延缓果实后熟和衰老,延长果实货架期;同时,1-MCP处理均可降低两种贮藏条件下的果实腐烂率,提高果实鲜食品质,且1.0 μl/L处理效果更好。  
期刊
摘要: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全球发表的关于苹果研究的文献类型,年度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归属等情况。结果表明:2001~2012年间全球发表的苹果文献共17699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文量最高,约是2001年的2倍;美国、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发文量居世界前5
期刊
摘 要:以4个抗性较强的转Hpa110-42基因小麦株系和扬麦16(YM16)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穗下节间长度、旗叶长宽、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外源基因的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各株系的株高显著降低,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上升,而穗下节间长和旗叶宽无显著差异;4个转基因株系中,2个株系的直链淀粉、
期刊
摘 要:病虫害专家系统能够对病虫害实现实时远程诊断、专家决策以及预测预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病虫害专家系统发展很快,自动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病虫害数据共享和数字化预警系统等的建设有待加强,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支持。  关键词:病虫害;专家系统;自动诊断;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S43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9-0138-06  病虫害专家系统,即植物保护专
期刊
摘要:根据农村村务电子化的需求,研究了电子村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电子村务系统框架及其功能要求,对电子村务系统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利用SAAS云服务技术在Asp.net环境下进行了开发。该系统有助于塑造一个更有效、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村委会,以期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电子村务系统; 农业信息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本项目在完成胶北镇10个农村居民点地籍和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开发利用潜力,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调整土地利用总结构两方面来研究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潜力,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具有较大的土地整理潜力。本研究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潜力;潜力系数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选择山东省内应用范围广、宣传力度大的不同剂型垫料发酵菌剂,采用微生物培养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其中的好氧发酵菌,并对其进化关系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发酵菌剂中主要有效菌均为芽孢杆菌属,菌种数量在108个/g以上,其有效菌间遗传进化关系很近,同源性都在99%以上;红糖水培养对发酵菌剂E、F的增殖效果不稳定,培养液中含菌量都不到108个/g,粉剂型含菌量高且稳定、更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