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处理”的魅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冷处理”化解同学矛盾
  班级管理中,常会被类似“他骂了我”“他把我的作业本撕烂了”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搞的晕头转向,焦头烂额,甚至烦躁不安,这些琐碎的“小事”要不要管呢?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信任,尽心去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师德的一种体现,那么,是不是班主任就应该整天陷入这些琐碎的“小事”?“冷处理法”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案例:我班学生李某借了王某一本资料忘记归还,王某也不记得借给谁了,有一天,王某偶然在李某的桌子上看见了和自己曾借给他的资料一样的一本资料,便气愤的扯着李某到班主任处告状,说是李某偷了他的资料,当时我见李某一脸冤屈,王某一脸愤怒,于是对他们二人说,这会儿老师有事忙,你们二人先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再说。
  第二天,当我微笑着喊来两位学生时,他们说事情已经解决,他们和好如初了,于是我对王某进行了“遇事勿冲动,调查后三思而行”和“同学间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说服教育,对李某进行了“借东西要及时归还”的教育。
  感悟一:对待学生的纠纷“冷处理”不时推诿而是对学生负责,是班主任工作技巧的体现,两名学生走进班主任办公室的时候,一个气愤、一个冤屈,仔细聆听了一生的陈述,细致的观察了两名学生的表情,并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揣摩了两名学生的心情。
  随之认为用“冷处理法”较妥当。其实,许多时候,学生由于情绪告状时往往非常气愤,过一晚上气平息了,或者与父母、同学沟通,受父母、同学劝解而消气,弄清事实真相的现象很多,这种情况下,如果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不细致观察,讲究教育技巧,而草率处理此事,很可能将二位同学的关系搞僵,甚至结下不解之仇。
  感悟二:对学生的负责任、爱心及教育一定要依托恰当的机会。李某和王某之间矛盾的纠结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迅速解决,很容易让一方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继而产生负面效应,本着“以教育为根本,以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师德观,先让两名学生回去“再想想”,学生走后,再次分析了事情的症结所在。第二天找两人谈话前,已备好了一节“谈话教育课”备好了态度:面带微笑;备好了内容:既谈李某的不足也说王某尚未完善之处;备好了方式:先由学生自己说再由班主任来总结,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效果好。
  感悟三: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冷处理”后一定要进行“冷处理”的再反馈,并及时提供学生具体可行的做法。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是平息矛盾,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今后自己生活中的矛盾,所以当“冷处理”后一定要再反馈,教给学生与人相处应有宽容和讲诚信的良好品质。
  二、“三心”转化“后进生”
  在建设良好班集体的过程中,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关键。“后进生”一般具有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精力旺盛,表现欲强的特点,但由于在学习方面表现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班级内外的“活动能量”相对较大,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上,班级中做出一些“特异”的言行,作为其表现欲的“心理补偿”进而成为影响健康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能否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对班主任的考验,也是影响班集体形式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良好班集体,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案例:刘某由于基础差,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的,但他很好动,表现欲强,加之个头高,在班内很有“影响力”,几乎谁都不敢“惹”他,别的老师更不想说他,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很“自负”,我观察他好长时间,他虽“自负”但希望受到重视,一次一位同学告诉我,他曾说过如果让他当生活委员,他一定能改变自己,我听后觉得这是教育转化该生的好契机。
  可是班里同学都不同意,其他老师更是担心他会影响全班师生安全的早餐,我反复做班委会成员工作,征得勉强同意让他担任生活委员二周,老师对他的信任,使他热情高涨。第一天他负责领来早餐,有同学当面问他,“饭菜没问题吧?”我当面狠狠批评了那位同学,并第一个开始吃饭,看到班主任对他的信任,他当天就有变化,我及时肯定了他的进步。接下来我又让他负责检查教室、清洁区的卫生并不断肯定他的付出,逐渐地他的变化越来越大,一个影响良好班集体建设的“问题学生”终于被转化了。
   感悟:爱心、耐心、诚心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三大法宝。有教育家说过,只有爱学生,他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的强大动力;老师对学生的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影响学生情感发展变化、改变自己的强大动力,在任何一种教育面前,爱时最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责任,耐心是爱心的集中体现,面对“问题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诚心,爱心就不会开花结果。
  (陕西省洋县书院中学)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难点。一说到作文,学生感到头疼,老师也感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多数也是东拼西凑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应该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中无材料呢?这是因为我国的作文教学历来不重视作文取材的指导,这与“代圣人立言”、“文以载道”的陈腐观念有直接
期刊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困难易于激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而问题的解决又可以让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近期,笔者上了一堂省级公开课《庖丁解牛》(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第2篇课文),赢得了听课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以漫画激趣  上课之前,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记下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留待课堂讨
期刊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急需大批高水平、实用型外语人才。  而目前,我市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外语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上来,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培养更多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运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运用,优势体现得也十分明显。  随着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加快,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理想的教学媒
期刊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搞好班风建设  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话,那我就首先做到这些。  在上
期刊
中国现代新诗是五四新文化以后,中西文化对抗、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它不仅继承了唐诗宋词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大量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尤其是象征主义的引入,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内涵,它以独特的审美视点和精致的语言形式赢得了人们青睐,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百花园中的一夺奇葩。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现代新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现代新诗成了一块被人遗忘的角落,学生接受的是一种
期刊
教育感作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教学的素质,有其自身的特点:  内隐性。教育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潜在思维活动,是潜意识,其隐含在教师的知识、经验及习惯性行为中,一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表现、发展和完善,有时可以意会,却不可言传,也不以具体固定的形态显现出来。  实践性。教育感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形成一种直觉,再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
期刊
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对课堂交流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但在我国,过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认识肤浅,重视不够。现在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目前高考的指挥棒还没有明确,教学评价也没有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许多老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地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授课。  于是教学模式大体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
期刊
课程改革专门就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做了相应的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前提的。所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各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认真钻研,下工夫来探究如何实现目标。  笔者作为具备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式,经历了数次尝试和屡次调整,最终总结出了思想政治课五步教学法:教师导课、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