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教育感觉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感作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教学的素质,有其自身的特点:
  内隐性。教育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潜在思维活动,是潜意识,其隐含在教师的知识、经验及习惯性行为中,一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表现、发展和完善,有时可以意会,却不可言传,也不以具体固定的形态显现出来。
  实践性。教育感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形成一种直觉,再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实践智慧,这种感觉不是靠理论学习或培训获得的,必须有教师自己的体验,必须在实践的体验中逐渐悟出。没有自己积极主动的实践,不会产生教育感。只有将理论与自己的判断、体验、创造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育感。
  即时性。教育教学事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着。这些变化无论有多微小,都实实在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感知,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而应变过程也就是教师教育感的展现过程。所以教师的教育感觉是即时性的,那种行动是“未假思索的”,因为教师不可能从此时中退出来细细地思索然后再执行,只能边思考边行动,边行动边思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教育感实际上也是一种机智行动,一个“瞬间反思的行动”,是一种随机应变,一种顿悟式的智慧的体现。
  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活化,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敏锐感受,对教学时机的及时把握,对教学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都是教师的创造力的表现。教育感不是教育经验,也不等同于教育理论,而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智慧的体现,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形成敏锐的教育感呢?
   一、爱是形成教育感的基石
  教育感与其说是一种经验的积淀、智慧的展示,不如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这种爱源自于教师内心油然而生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真诚地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是一种职业的本能体现。教育感的形成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关注,并倾注自己的爱。有了爱,教师便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师生双方生命和生活中,发掘教育价值的行为,进入一种专业状态,滋养专业精神,提升专业品质——对教育现象的感知感悟。因此,爱是形成教育感的基石。爱之深,才能感之切。只有爱,才会有教育智慧的生成,才会有敏锐的教育感悟能力。
  二、学习交流是拥有教育感的保障
  闪动着智慧灵性的教育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以增加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灵气和教育教学智慧,促进教育感的生成。因此,我们应勤学习,多读教育经典著作、文学名著,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存,在积累中提升素质。教师的学习首先是自觉地进行自我学习,确定学习目标,制订读书计划,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其次积极参加群体活动,群体活动是一种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教育感离不开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学习他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及充满智慧的做法都能给自己以启迪,有助于激活自己新的思想,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在思想的砥砺中产生新的教育感悟。郭沫若说过,“胸中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习交流,能让我们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学习,能让我们思想常新,激情常在,心灵智慧,为我们拥有教育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意识是获得教育感的关键
  教师的教育感也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积累的结果。勤于研究一定能提高教育感的灵敏性。“教师即研究者”。这就需要教师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有了研究意识,我们就可以走进教育的生活世界,将研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当然,这是获得教育感的关键。
  这种研究意识首先需要教师有极强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就是我们教师加强对教育教学生活本身的自我观察,能从其所提供的现象或已形成的结果中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等,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察觉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样能督促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产生顿悟,增强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的的感悟能力。
  其次,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反思能力。教育感必须要用心灵去体悟,用头脑去思考和判断。我们教师应形成一种问题意识,保持一种职业的敏感和探究的欲望,通过反思不断唤醒自我的教育责任感,做一个有心人,观照和关注日常的教育教学现象,及时进行梳理、总结、提炼、提升。反思,应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研究习惯。只有不断反思,我们才会强化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敏感度。
  四、写作是生成教育感的催化剂
  教育感的生成也需要不断的积淀、内省、总结、提炼。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及时记载、归纳。而教师的写作不仅是一种总结、提升,更能促使我们不断地实践、思考,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及时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激活自己的教育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是教育感生成的催化剂。我们的写作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表达方式,抒写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感悟、体会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等等。在写作中,我们能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教育教学艺术和教育教学智慧,潜移默化地提高教育感悟能力。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参考文献:
  1.刁培萼 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陈震.做温暖的教育者[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周荣华.智慧 教育现场中的发现与创造[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朱永新.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目前初中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转化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等。  一、 方程和函数思想  例1: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解放军某部接到了限期打30口井的作业任务。部队官兵到达灾区后,目睹灾情,心急如焚,他们增派机械车辆,争分夺秒,每天比原计划多打3口井,结果提
期刊
摘要: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能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缺点。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因“材”施教;二、因“地”施教;三、因“时”施教;四、因“情”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用爱去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
期刊
心理学表明: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爱意浓浓的情感语言虽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就说明教学语言一旦饱含爱,就能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深挚情感,字里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难点。一说到作文,学生感到头疼,老师也感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多数也是东拼西凑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应该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中无材料呢?这是因为我国的作文教学历来不重视作文取材的指导,这与“代圣人立言”、“文以载道”的陈腐观念有直接
期刊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困难易于激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而问题的解决又可以让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近期,笔者上了一堂省级公开课《庖丁解牛》(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第2篇课文),赢得了听课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以漫画激趣  上课之前,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记下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留待课堂讨
期刊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急需大批高水平、实用型外语人才。  而目前,我市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外语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上来,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培养更多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运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运用,优势体现得也十分明显。  随着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加快,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理想的教学媒
期刊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搞好班风建设  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话,那我就首先做到这些。  在上
期刊
中国现代新诗是五四新文化以后,中西文化对抗、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它不仅继承了唐诗宋词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大量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尤其是象征主义的引入,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内涵,它以独特的审美视点和精致的语言形式赢得了人们青睐,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百花园中的一夺奇葩。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现代新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现代新诗成了一块被人遗忘的角落,学生接受的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