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非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 非
  1959年生,陕西合阳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非先生是我们在中等师范学校读书时的美术老师。印象中,那时的王非老师,虽然个头不高,身形清瘦,但额头宽阔,目光淡然而有神,所以给人以神清气朗的感觉。那时他经常穿着干净的灰色青年装,颇有些儒雅温和之风,处事也不张扬,和周围的人比起来,显然多出几分从容与淡定。
  


  毕业后的这些年,和王非老师还时断时续地保持着联系,也去他现在工作的西安美术学院和在长安一中的家里看望过他。那是九十年代初期,头一次踏进他在一中的家,它的简单让我们觉得意外,那是王老师的爱人在学校的宿舍,屋内不过一床、二桌、一柜、一沙发、一茶几,墙上挂着一两幅字画。空间虽然狭小,但也不觉得局促,虽然不是摆设整齐,但觉得很洁净。我们问他在哪里写字画画,他说有时用餐桌有时用茶几。王老师像对待朋友一样接待我们,问起我们各人的情况,又拿出他平时的许多字画习作让我们说说看看,他也不时谈他的所想。他真是一个对字画痴迷又用功的人,十多年时间过来了,他怎么还是在临帖?要是我们,早都创作颇丰了。也许我们和王老师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当时诧异他为何不让这些字画变些银子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不过看着王老师乐观的神情,这种话也没有问出口。记得那个年代,正值全民下海经商,听说字画也值钱了,连我们这些小人物都在蠢蠢欲动,禁不住到海边湿湿鞋呢,而王老师一个大学老师却如此安贫乐道,真让人不好理解。
  如今,又是十几年过去了,王老师已经有了学校分配的房子和画室,但他还是住在长安县的家中,说是那里空气景色都好,也已经习惯住乡村了。现在这个家也比以前大了点,有了单独的画室。说起这个画室,还真是不一般,那是这所中学早年留下的窑洞,曾做过校长办公室,位置确实不错,背靠少陵原,面临空阔的樊川,门前一个大平台,绿树丛竹环绕,十分清净。加固装修之后用作王老师画室,我们去过几次,那真是潜心书画的一个天堂。王老师在字画上多署“穴居士”,那是名副其实的。
  这些年里,在这口窑洞画室和王老师家里,我们几次看到过他很多字画,虽然我不会写字画画,但每次都觉得耳目一新。王老师的确太勤奋了,五十岁左右的年纪,我没见过第二个。他数十年如一日,对字画在笔墨、境界上的追求,全靠的是他认真的态度、精进的精神和豁达超然的心态。时下书画界的各种浮躁风潮、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我在王老师那里都没有看到过。这种人格境界和品质,在他的字画里应该都能看得到。他近些年除了写字以外,画了不少竹子兰花,那笔墨我不懂,只是觉得笔笔扎实、精到、好看,有书法趣味,而画中扑面而来的干净清爽和书卷气息,真是叫人提神,反正我是百看不厌。
  


  多年来,他除了教学,就是写字画画读书。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又紧凑,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是王老师的学生,我觉得他除了字画好,又很博学,中西古今文化典籍广泛涉猎,又能融会贯通。他作文惜墨如金,发表过的为数不多的论文,无论谈书法还是论绘画,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引经据典进行透彻说理,文风雅致爽朗。真是画如其人,文如其人。作为一个业余书画欣赏者,我无法对王老师的画作出所谓的专业评论,只是觉得他画上的兰竹真是很美,而且美得纯粹,美得自然,欣赏久了,能让人感到心境清澈,产生一种在这个甚嚣尘上的世界上灵魂经过炙烤之后获得一片绿洲的安适清凉感。(张红梅)
其他文献
郭西元  又名锡元,曦元。1947年生,山东诸城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谊中心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认真”没饭吃      亚明老师诙谐,谈到画画和做人,说画家人品重要,做人要认真,但话锋一转说画画不能“认真”,他的意思是指画面僵、死、无生气意趣,特别“文革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声声慢》为例,从中探讨在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情绪问题,从作品实例出发展示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同时简要论述标题音乐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并对自己的观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审美;情感;情绪;表现;标题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6-0098-02  [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简介]郑发奋(1973-),男
期刊
王和平  1949年生于福州。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现为福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    人要保持悠闲的心情极难。1500多年前,有人买了一座山,在那里住着以养闲情,可见其难。心无牵挂才能致高远。“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元代,有位画家倪瓒住在太湖之滨,他将财产交给兄长,
期刊
[摘要]卢奇亚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是20世纪意大利享誉国际的作曲家,他的《序进 Sequenzas》系列共十四首,其中《Sequenza IXb》是一首萨克斯独奏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作品的相关音乐分析研究,以接受美学的角度与方法,揭示对以《序列九号》为代表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影响下的音乐作品的音乐理解问题。本文认为,完成这一类多元化且标新立异的音乐作品的“音乐理解”,是作曲家、演
期刊
一、“民间音乐家,在轻纱胧月下”  谈及“民间音乐家”,不禁使人怀想阿炳。怀想阿炳,在夜下,二泉旁,用饱经沧桑的琴奏出生命的绝响,如泣如诉,为人动容。黑暗的世界早已被心中那轮明月照亮,熠熠生辉。他在所处的动荡岁月,留下了宝贵的沉淀哲思;聆听阿炳,他那“走心”的旋律,似乎在启迪我们,是时候该静下来,抛开浮躁,来“晒晒月亮”了。话说阿炳,他只是个盲艺人,只是个乞丐,杨荫浏先生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平凡的盲人
期刊
[摘要]  《原野》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歌剧趋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弄臣》是意大利19世纪末里程碑式的西方歌剧代表作。两者都带有鲜明男性演唱风格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法、文献考察法和笔者的个人体验,对两部歌剧中男性角色的演唱进行分析,梳理了中西方歌剧中男性角色演唱的异同,论证了中国歌剧男性角色演唱需要在学习西方歌剧演唱特征基础上保持民歌和传统戏曲融入的演唱特征。以多维视角展开的比较分析,对歌剧演唱
期刊
王吉田  祖籍河南南阳。197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从事行政工作。1992年转调教育系专心从事中国画写意花鸟教学至今。
期刊
韩长生  1957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199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      大写意强调一个“写”字。中国古代画家大多书画兼长,当他想要“解衣盘礴”地抒写胸臆时,选择了书法的途径“写”,而不是“存形莫善于画”的画。“写”首先强调的是“骨”,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说:“怊怅述情,要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骨”是形
期刊
李荣伟  1964年生,祖籍山东青岛。198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      生于山东,长于海西,作为一位女性,李荣伟似乎从小就比别人多了一些不凡的经历:幼赴千里之外,壮结一画之缘。作为一位女画家,李荣伟似也不免要在遥遥古道中寻觅文化真谛了。  也许就因为如此吧,我从李荣伟的画里怎么也看不出流行的所谓女性意识。话又说回来,性别是一个标准吗?我以为不是
期刊
吉武昌  1962年出生于陕西华县。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现为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汉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化建设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美术事业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昌盛的时期。作为民族文化精粹的中国画在整个美术发展大格局中,其创作的主流形态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在社会发展及自身对本体结构的调整变化中正呈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