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都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话,那收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小学生阅读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只有阅读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写作、学习口体语交际、学习综合性知识的基础,对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发展以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和激发创新精神 ,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农村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而且深远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注重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普通话。更何况我们学校汇聚了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入学前学习的都是本民族的语言,如果不注重普通话的训练,他们就无法学习语文,更无法进行阅读。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只有让学生学好了普通话,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1.1课内外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交流
  我们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没有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家里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绝大多数都是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为了使学生的普通话有所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多下功夫。我为了能让学生能用普通话交流,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阅读、提问、与老师交流等必须用普通话,否则一律重来。刚开始,学生要做到这些的确很困难。可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发现本班的普通话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刚开始从来不说普通话,每次让他说普通话总说不会。我就让她最好的朋友每天监督他说普通话,随时提醒他。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在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再也不说不会说普通话了。虽然说得有些拗口,可他已能够坚持了。
  总之,只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他们的普通话就会得到训练和提高。进行阅读时才更富有感情,更有利于阅读教学。
  1.2对方言中容易混淆的发音进行指导
  盏西中心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傈僳族、景颇族、傣族。他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往往有许多地方容易混淆。下面我就傣族学生容易混淆的发音做一些总结。
  首先发n和l 时比较容易混淆.普通话中“男与蓝、怒与路、年与连、女与旅”,容易吧不同“男、怒、年、女”读n声母,“蓝、路、连、旅”读l声母。可很多傣族小学生都比较容易把n和l声母的读混。我先让他们学习n、l的发音,且让他们多练习可拼读这类词语。
  其次,zh、ch、sh与z、c、s分不清。普通话了“遭、曹、臊”的声母是z、c、s,“招、潮、烧”的声母是zh、ch、sh。可很多傣族学生却分不清,往往读成一样。Zh、ch、sh和z、c、s两组的声母发音不同,不同的是前者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翘起来,后者是平舌音,发音时舌头要放平。
  还有i和v分不清。很多人把i和v读成一样。如“女的(nǚ de)”读成你的(nǐ de),把“白云(bái yún)读成白银(bái yín)”等。我们最主要的纠正方法是学会i和v的发音和分辨其韵母的字,让学生做到多读、多看、多听。
  总之,只有把每个字都读正确了,才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阅读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只有对其感兴趣我们才有可能把它学好,阅读也是一样,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2.1利用课外阅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课外书籍可谓是少之又少,有些小学生甚至连小学毕业都没有拥有过一本课外书,而霍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还可扩大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全面、更广泛地走进世界、了解世界,尽可能多地采集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指导课外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向学生推荐健康书物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读物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和家长往往不知道该买哪方面的书刊。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指导学生买一些健康的、有针对性的书刊。比如我在上完《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在学习了《飞向蓝天的恐龙》时,让学生去阅读有关恐龙方面的知识等。这样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1.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许多班级都会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这是营造阅读氛围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班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捐出来,我也把我的书捐出来,共同建立了我们班的图书角。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要求学生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这些书刊。刚开始,学生觉得是一种任务,总不能专心阅读。可经过一个学期,学生不再把看书看做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学生之间还悄悄比谁读的书多,谁读的速度快,谁的阅读体会深。
  2.2课堂上多鼓励学生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真实现实。”在教师的教学课堂中,教学语言贯穿整个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教学的成败。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年幼的孩子,鼓励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热情,对提高课堂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验证明,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主动性很大,自信心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还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成功。因此,教师一定不要在鼓励性语言上吝啬,要经常鼓励,要多鼓励,对优生要鼓励,对大多数普通学生也要借助鼓励来促进其进步,在遇到一些学困生或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时更要加倍的鼓励。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调去读,有位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朗读时,语调平缓,没有激情,可声音很洪亮。我就对他进行表扬,你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多向你学习,并让学生夸夸他,听到我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接下来我又说,你的声音很响亮,可本文的语调应是激扬欢快的,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把它读得很好,愿意表演给我们看看吗?没想到平时胆小的他勇敢的把本文顺利的读完,而且还读得很好。就在他读完的一霎那,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的掌声,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站起来读书,这时他心里更是无比的自豪。从此以后,这位学生变得越来越好学,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2.3用名言吸引学生阅读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读懂了这些名言警句就认识了读书的意义,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激发出学生在书海中采撷的兴趣。
  开学初,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段时间后,我组织学生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书善犹药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我最初的故乡.”……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如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两句话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的苦难经历外,更主要是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在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实许多不说话的许多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学生在言谈中不仅显得词藻优美,知识丰富,而且语言逻辑也增强了。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3.1重视字、词、句、段、篇的朗读
  朗读应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训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3.1.1字的朗读
  在朗读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读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由于地区不同,读音会有所差异。我们南方地区对n和l组成的音节发音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拼音教学时,对此多下功夫,花大力气突破难点,做到正确读字音。方法是: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二坚持天天练。区别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音节;三是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同,要据词定音。教师在学生平时的语言环境中要注意指正,使学生确实做到读音正确。
  3.1.2词语的朗读
  词是语言最小的单位。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首先要读好双音节词,如“懒人”、“红色”第一个要重读。“小明”、“友情”则第二个要读得重一些,教学时,要把词语强调的部分弄清楚后再选重音。其二,在课文中有的词本身带有感情色彩,读前要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如“小芳难为情的说”,“难为情”是不好意思,应采用稍低而慢的语调,这样才符合词语的意思。其三,在词语中要正确读出轻声。其四要注意变调,学生练习时要给予指导、示范。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从中悟出规律和方法。
  3.1.3句子的朗读
  在句子中怎样停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停顿不合理就会影响表达效果,让人听不明白。如“小白兔弯着腰在山上割草”,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了谁、怎么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根据句子前后所表达的各部分意思来停顿。可要求用“∕”画出停顿并正确朗读这个长句:“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除此之外还要读出逻辑重音。还要学会读标点符号。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读句子时,要坚持把思维、理解、朗读有机结合进行训练。
  3.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训练
  3.2.1加强学生朗读基础训练。
  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念词、咬字吐字、发声等训练。这些训练出了发音、正音训练外,其余内容很容易被认为与朗读训练无关。学多学生在朗读时只“念字”不“念词”,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而不读成“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这与教师不注意“念词”训练有关。我们不但要在词语教学时交给读词的方法,还要在朗读时教学生“连词读”。至于咬字吐字、发音等训练,是提高声音表现力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学生朗读时“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等毛病有重要作用。
  3.2.2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方法。
  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停连、轻重、快慢、语调等四个方面。通过朗读技术训练,达到流利地朗读,既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不唱读,又停顿恰当,轻重合适,快慢准确,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一致的效果。有的教师只是把朗读作为讲读教学的一个过渡环节,很少进行技巧训练;有的教师则训练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朗读技巧的训练既是读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有声语言表现力的需要。
  3.3情感色彩的培养
  3.3.1让学生多读
  教学过程中,要减少繁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遇到难度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3.3.2教师要发挥范读作用
  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在朗读上,学生往往存在认知水平高于行为水平的现象。学生也想达到有感情地读,但怎样的读法才是有感情地读,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读,心中无数。此时,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声调、肢体语言、表情的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并有所感悟,从而产生朗读的欲望,从模仿中逐步形成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要从备读入手。试想,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尚且不能做到有感情地读,怎么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呢?   3.3.3抓赛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充分发挥学生好胜、好强、好动的身心特点,通过赛度,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采取师生赛读、生生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赛读。
  4.加强学生的默读能力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它是阅读的主要方式。平时讲的阅读能力,包括新课标中提到的“看书报的能力”,实际上讲的就是默读能力。因此,默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训练之一。
  4.1默读时应注意的事项
  默读的视角广角大,速度快。同时默读不出声,有利于思考,不懂之处可以反复多看几遍,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它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今后主要的读书方法。
  默读要求,一是不能出声,不动唇,不指读。默读时不能以字为单位,要以句子来认读。二是速度要逐步加快。默读速度慢,反而分散注意力,受外界干扰,默读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较快地读完该读的课文。三是默读时要边读边思考,动手摘记,圈画,批注,提高阅读效率。
  4.2默读在生活中的作用
  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这是因为默读有很多作用。
  4.2.1有助于理解课文。默读时边读边想,对课文反复分析,达到理解,而小学生的阅读又是一种以理解为目的的阅读活动。
  4.2.2默读省时省力,最为经济。从生理上讲,默读减少了听觉的“核准”程序;从心理上讲舍弃了外部语言的干预,因此,同一篇课文,默读效率较高。朗读需要发声,时间长久,容易疲劳,默读则无需此虑。
  4.2.3默读过程形式灵活,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自由掌握。可以摘要读,跳行读,跳段读,根据需要,自由浏览,特别适合看报,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学习形式。
  4.3朗读、默读的比较
  朗读、默读的差异,从速度看,除一年级不会默读外,以后各年级,总体上默读速度比朗读快,高年级尤为显著。从理解上看,默读也优于朗读。一般来说,朗读有助于识记背诵,默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从识记看,朗读能力的水平是影响识记效果的重要因素,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识记效果比较好,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则相反。
  总之,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和所有的艺术一样,需要用心雕琢每一个细节,展现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阅读教学更应该充满思想碰撞,心灵触动、情感陶冶和审美熏陶。只有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使语文教学得到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
期刊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思想表现不好,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儿童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觉悟较低,是非观念模糊,缺乏上进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他们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精力不放在学习上,整日想的是吃、喝、玩、乐,喜欢结伙滋事,寻求刺激。他们虽是一个班级的极少部分,但对班级的破坏作用极大,常常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工作和班级日常事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他们与社会上的
期刊
新课标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突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我们的课堂由“无声”走向“有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变得开放了,尤其是语文课堂更是“绘声绘色”。当然这样的课堂会给我们生成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若在教学中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好这些课堂生成性资源,它将丰富我们的课堂,提高
期刊
【摘要】随着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经济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得更加活跃、更加开明和开放。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如何针对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新特点以及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努力去进行新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是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况且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摘要】事物是在发展中前进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汉语教学也在不停的发展。而部分地区现在教材和教学的方法都很陈旧落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汉语教学改革中,教材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两大主要环节,因此,少数民族学好汉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好作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母语与非母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汉语教学法  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
期刊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过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人们认识问题总是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思维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是透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是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新型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期刊
质量是生存之本。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现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浅谈我的看法:  1.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何谓优质的教师队伍呢?就是教师们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熟练的教学能力,有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恒心,有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这样的队伍才能教出好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知识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学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语文是一门伸缩性比较大的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你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随意驰骋,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下面谈谈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具体的做法:  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主动,轻松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文为半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