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已不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传统教材中内容分散,教学时间长,教学偏重技能的训练,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导致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差。怎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觉得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强调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喜爱数学。(2)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性。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3)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
  二、精选练习题,举一反三
  练习题是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的重要手段,重复式的训练只适合动作技能的学习,不适合智慧技能的学习,更不适合认知策略的学习。应用题的练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增加变式训练的机会。变式训练容易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式课主要有五种基本方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二是改变条件:三是改变重点词句:四是改变问题;五是同时改变条件和问题。根据题目的结构设置的不同,应用题的解题训练还可以有扩题、缩题、拆题等几种变式训练。
  三、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为中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教学中要另编一些具有一定技能的练习题,进行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着眼于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对问题的解决过程的质疑习惯,形成数学能力。
  这里以“变式课”为例。“变式课”有五种基本方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即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或句子的叙述方法。二是改变重点词句。重点词句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三是改变条件,即问题不变,把直接条件变为间接条件,或把间接条件变为直接条件。四是同时改变条件和问题,即把条件变成问题。把问题变成条件。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改变。五是改变问题,即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
  由于“变式课”的形式多样化,既有灵活性又有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思维越广阔,变的途径就越多;思维越灵活,变的式样就越新颖;思维越深刻,变的内容就越复杂。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
  有一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学生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来思考是根本没办法下手的,这样一来,他们便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死胡同”。对于这种题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思维的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在整体上把握,全面地观察数量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如此一来。解题的效果就好多了。
  例如: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2,这5个数字的平均数便是10。那么,改动的那个数字原来是多少?刚读完题目,大部分的学生可能都会想知道这5个数到底各是多少,然后都去找这5个数,显然,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个应用题的解答应从整体角度来把握,不能只看其中的某一个数,而把这5个数分开考虑。首先,要知道改动后的5个数总和是10×5=50,改动前的5个数的总和是8×5=40,改动后的总和比改动前的总和增加了50-40=10,那么,什么数“增加10”以后会变成12呢?这样,问题便简单了。
  五、授于学生应用题解题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技巧的引导,学生解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为了切实提升这项能力,就需要进行技巧化的引导。比如开设专门的应用题解题技巧训练课,教授一些解题思维的策略: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题思维策略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策略;也可以开设一些应用题解答的兴趣小组,进行一些难题征解的比赛,这些技巧化的策略对拔优和补差都能起到相当的教学效果。
  六、让学生学会自编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己编一些应用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应用题的结构与特征,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分析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也是一种检验教师应用题教学效果如何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个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编写出来的应用题是否符合逻辑要求,编写出的应用题是否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另外,指导学生进行编写应用题训练的时候,还应注意他们的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要符合小学生这阶段的认识能力与心理特点等。
  随着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一定要根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对数学应用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营销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的营销方式,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成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然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水平,不断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习得,更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之一。结合平时的教学,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出自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中描述了这样的景象: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之时,菊
期刊
对于它们的区别,要注注意实数可比较大小,有正负或不等的概念;而复数集为非有序数,故实数的绝对值有如下的等价定义,而复数就没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可见,学法指导的实质是学生在学习中终生受益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学习方法的人”。正如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学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
按照人本教育的要求,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这里有效指的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  一、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  我们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基,在高的楼层只能是空想。对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学生是没法合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素质的基础内容,也是重
本文在对Z镇8村政治经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运用第一手资料以经济与政治间关系为基本分析框架,提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内源性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对农村政治发展的不同影响,用SPSS社会科
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序地展开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互动成为实质,让活动得以落实。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有效性已经是迫在眉睫。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作用  1.1 数学交流可以加深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