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情境,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的、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掌握知识。这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的精神。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对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数学情境,可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愉悦身心。产生“入门”效应,迅速“抓住”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圆》这一节内容时,便以故事开场:“在抗日战争年代,一天一个侦察兵去前面侦察敌情,走到前面有一条河,他必须知道这条河的宽度,但身边没有任何工具,他想了一会儿,马上测出了河宽。”学生听了很吃惊,大家纷纷议论,回答不可能。我笑了笑说:“军人有帽子,有军人的步伐,他是把帽子拉下正好遮住看那边防河堤的视线,然后一脚不动,另一脚转动,让视线形成一个圆,再用步伐测量半径的大小。”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对圆的学习兴趣倍增。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自主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单一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这才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我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发给一个不透明的袋子,操作规则:不许打开袋子看,每次从袋子中摸一个球再放回,摇晃均匀后,再摸第二次,每人摸十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时摸到红球,有时摸到黄球,自己操作,自己练习,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说:你们每组把摸到黄球的百分比求出,跟其他组对比,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百分比比较接近,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最后叫学生打开袋子往里看,学生发现自己的百分比与袋子里黄球的百分比接近。一节课由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能力
  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含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知道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内容时,可以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问题引入:“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接着我问:“头的数量与哪两个量有关?足的数量与哪两个量有关?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用两个字母表示未知量是不是很清楚?”由于问题的提出有情节,有情感,切合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数学的乐趣,从而萌发了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4.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又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情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在教学“认识全等三角形”时,让学生四人一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放在一起,学生发现不重合。接着,我让学生先画一个30°的角,然后在角的两边量3厘米,4厘米,连接两个端点,剪下三角形,再放在一起。我提问:“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小组合作,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讨论出来。”在此情境下,大家纷纷动手实践,判定方法由此产生。
  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群体智慧上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且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启发有利于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实效。
  5.创设想象情境,拓展多向思维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受固于现实原型的束缚,因而它又是一种具有极大自由度的思维形式。对数学教学来说,创造想象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学习数学知识、解题及创造性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就越有创见,思维方式就越多样越独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五个角的和为540°,如果四个角的和为375°,第五个角为多少度?如果有一个角在相加时加了两次和为600°,这个角多少度?这样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
  情境教学目前已为广大教师所普遍采用。但情境的创设不应只是多彩的动态画面,而应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要蕴含着数学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所有的情境只要能产生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不断前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语言作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载体,其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听障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把培养和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锻炼听障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不断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作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让技校学生爱上数学: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兴趣导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二是教师用真挚的爱点燃学生学数学的火花,三是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 技校生 数学学习兴趣 引导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
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某种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互不对话。这种被忽略的割裂状态致使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我在任教初一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甚至出现成绩明显滑坡现象,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以下几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上课不要多讲并不代表少讲或不讲.
碘是人体所需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主要通过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在人体生命各阶段发挥作 用[1].合理摄入碘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碘过量或缺乏都会造成不良影响[2-3].过去几十年的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对EPO抵抗肾性贫血的影响。  方法:将79例EPO抵抗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组(A组)、温肾补脾汤组(B组)和左卡尼汀组(C组),检测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问题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促进其思考,强化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中专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 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 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它的探索精神,而“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发明创造”反过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强烈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中专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教师应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
摘 要: 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现状、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参与度 原因策略    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加上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多和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一旦学生的数学成绩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
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对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没有热爱之情,甚至十分厌恶,这是教学的失败;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这也是教学的失败。因此,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