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紫米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英文)

来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紫米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较长,达146 d,生物产量达10 t/hm~2以上,但经济产量仅3 t/hm~2左右;种植密度对紫米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中株行距20.0 cm×20.0 cm处理产量最高,可达3.63 t/hm~2。粮田紫1号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yield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rple rice was studied using a purple rice variety ’Nongtian Zi No.1’ as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grain field violet 1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146 days, and the biological yield reached 10 t / hm ~ 2, but the economic yield was only 3 t / hm ~ 2. , Grain number per spike, seed setting rate and yield all had great effects.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ow spacing of 20.0 cm × 20.0 cm was the highest, reaching 3.63 t / hm ~ 2. Grain field purple 1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key technical measures to be further studied and improved.
其他文献
2013国际线路板及电子组装华南展览会(2013 HKPCA&IPC Show)将于2013年12月4 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主题为“汇聚科技智慧,把脉行业发展”。作为华南地区旗舰展会,现场
任有福,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人武部政委,上校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石海之弟子,其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选,1997,年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其作品并永久收藏,
吉优360是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恢复系广恢360与吉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高抗稻瘟病,于2016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
本文通过分析档案类博客的特点及其在档案学科建设和实践工作中的优势,探讨了如何实现档案类博客在档案信息传播工作中的作用。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
目的:以端粒保护蛋白POT1作为诱饵蛋白,大规模发掘它的相互作用蛋白,试图构建以POT1为中心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为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进行初步的基础性研究和原始数据
目的本实验以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简称李斯特菌)感染Vero细胞,建立细菌侵入非吞噬细胞的模型,对李斯特菌刺激下的Vero细胞内PLD活性变化及其对李斯特菌侵染量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将李斯特菌以不同感染比(细菌:细胞)及不同感染时间刺激Vero细胞,观察Vero细胞内PLD活性及李斯特菌侵染量的变化。李斯特菌的侵染量用Vero细胞内释放的活菌数表示。PLD的活性用在乙醇存在条件下,其催化产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可以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成红细胞的集落刺激因子。EPO的产生细胞主要位于肾皮质近曲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或基底膜内。慢性肾功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条件。方法:取成人弃骨骨髓,通过全骨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研究目的: 观察高糖与茶多酚对全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平衡、其质金属白西酶及其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茶多酚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