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灌溉心灵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当今中学生中约有30%存在着心理障碍。任何教育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人的发展目标。美术教学作为一种文化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理解画面所传递的情感情操,体味画面所蕴含的意境,品位在水墨“黑白”里面所隐含着的古代文人的人格魅力。要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必须让学生了解美术是存在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的,美术作品不应只作为一个孤立的、简单的“绘画”作品来看,而应让学生尽可能全面细致的了解其他相关的知识点。怎样揭开学生要面子的面纱让他们释放压抑的创造欲望,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让美术教学体现价值,需要教师踏实的工作态度,全面的知识素养,还要与时俱进,能懂得学生心理,让美术教育精心浇灌学生心灵的“绿洲”。
  关键词: 情境之美 黑白之韵 画外之意 绘画之乐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当今中学生中约有30%存在着心理障碍。有人将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称为当今青少年五大不良心理,这是一个令教育者汗颜的报道。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教育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只是片面迎合“考试”而忽视了学生“心智”的成长,教育的本意被扭曲了。
  任何教育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人的发展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程度。而人的发展目标是指获得人的一般素质和能力,具有终极意义。丰子恺先生曾说美术教育应从“小艺术品,小的知识,小技能的教授转向大艺术品——人类生活,社会公民以美的鉴赏力、创造力,发展人的感观,催生人的智慧,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实现十分正当、十分远大、十分认真地涵养美感,陶冶身心,养成人格,有伦理,伦理方向,更有美学方向的现代艺术教育的宗旨。”[1]所以,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细心寻求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让美术教学不仅绽放出它独特的学科魅力,更作为一种文化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或许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
  一、巧设情境之美
  课堂情境是师生双方的一种交流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自然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而更好的领悟教学内容,同时在有意无意间感受到情境之美。
  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动人心弦的音乐,直观便捷的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动用多种感观去体验,主动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
  美术教学作为直观性很强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它容量大,信息多,图片清晰,可以使很多难以言传的知识难点变得简单生动,而且是营造情境的好帮手。
  如在进行《感受色彩》一课的教学时,教材中的图片非常小,很难让学生产生美感,怎样让学生进入“感受色彩”的状态呢?我收集了大量大自然的美景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静静的欣赏着夏日傍晚天际逐渐变幻的云朵,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池水,甚至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随风摇曳的野花,或一片普通的呈现着令人陶醉的深浅浓谈变化的绿色的树林,学生通过清晰的大屏幕置身于色彩变幻的氛围里,产生诗一般的联想。因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自觉的运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认识世界。学会用眼睛观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并能享受这种美带来的愉悦和感动。教会学生主动去发现自然之美不易,而要让他们感悟到色彩的内在之美,精神之美,协调之美,意境之美则更难。我选择了几位色彩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画家,因为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及审美趣味的不同,让色彩焕发出独具特色的个性魅力。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的那些表现北欧风光的震撼人心的风景画,最大限度的排斥了各种条件色,沉静的蓝色和白色,使画面看上去几乎象单色画。画面中静静排列的整齐的松树和纯白干净的雪地,呈现出朴实无华的美,让人心灵获得宁静和抚慰。正如庄子所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而凡•高的作品所展现的却是另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浓烈的大红,耀眼的金黄,纯粹的天蓝,构建出凡•高充满激情的色彩世界:一种既强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情绪,让观赏者热血沸腾。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无一例外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色彩传情达意的特点被生动传达。它引领着学生的目光,越过钢筋水泥铸就的灰色楼群,透过被废气浓烟遮蔽的天空,找到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而这些是我们的眼睛和心灵不能缺少的爱和希望,如同玛利亚•凯丽的那支《hero》
  沙沙的森林的和音
  陶冶过我
  我在万花丛中
  懂得了去爱
  二.领略“黑白”之韵
  中国传统美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有大量篇幅是中国传统绘画,而当今学生的眼球大多数被日本的漫画所吸引,怎样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保护意识,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工作。我觉得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点子皴”,什么是“披麻皴”是不够的,也是枯燥和乏味的。作为一名中学生,无需对一幅中国画作出非常精深的评论,但一定要懂得欣赏画面所传达的文化,理解画面所传递的情感情操,体味画面所蕴含的意境,品位在水墨“黑白”里面所隐含着的古代文人的人格魅力。这样才是一个中国人面对中国画时应有的素养,也才能让学生去真正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的美术文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与中国文人的情感情操是相统一的,在西方绘画大师们探讨该何去何从时,中国画家已早他们十几个世纪提出“画者,心印也”,“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理论,画家画的是自己。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必须理解中国古代画家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中国画以“写意”为特点的艺术观,十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其作品并不特别重视形象的视觉真实,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越真实自然本。,清朝朱耷的《荷花翠鸟图》中,孤石独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的水鸟立在石头上,画中大片空白,画面充满悲凉气氛。这当然不是真实自然的再现,而是表白自身的清高,孤僻,对黑白颠倒世界的冷漠和仇视。元代王冕的《墨梅图》用黑色画出充满生机的梅花,并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也是对自己胸怀的表白。郑板桥画竹时“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心怀更是其高尚人格的体现。这种手法在中国画中比比皆是,因此才有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四君子画,才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独特风格。如果不了解这种背景是无法理解这类作品的,更谈不上欣赏和喜爱了。
  中国画画面特别重视诗情画意,利用虚实、黑白、枯湿、藏露等对比手法;“以线为主”,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黑等绘画语言;重法度,讲程式的高度匠意,更能诱发欣赏者丰富的想象。齐白石的《虾》,只画虾而不画水,却丝毫没有减弱虾的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反而因墨色虚实浓淡的巧妙运用,显示中国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特色,更添画面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这种表现手法和题材正是相得益彰。而“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更让这一特色发挥到极致,形成中国画独具特色的魅力,体现着作者人品的素养和人格的魅力。
  三、感受画外之意
  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学,美术与时代等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必须让学生了解美术是存在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的,美术作品不应只作为一个孤立的、简单的“绘画”作品来看,而应让学生尽可能全面细致的了解其他相关的知识点。
  中国绘画与时代精神惊人的吻合,汉唐作为国力强盛的泱泱大国,唐以前的艺术都把具有力度气势和阳刚美的作品作为正宗和欣赏的主流,所以欣赏汉唐作品,不可不介绍这样的历史背景。吴道子“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是因有强盛的国力,强大的国家作后盾,所以才会有气势恢弘的艺术作品。而宋代社会审美发生了变化,把阴柔视为美,因而宋王朝再也没有汉唐那么强大。宋以柔弱为美的倾向一直占主流,且一直被延续下去,直到被人用大炮轰开了国门。艺术不仅体现了时代精神,同样会影响时代精神,因为“民族要强大,必须有各方面的充实与辅助,尤其是意识方面的,艺术正是意识方面的形态啊”。[2]
  全面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触摸到文化的脉络,不仅能理解中国画独树一帜的绘画语言,更懂得该如何去欣赏一幅作品,感悟作品的“灵魂”所在,从中得到启迪,懂得去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更懂得去珍惜和保护自身宝贵的“意识”。
  在欣赏欧洲绘画时,大多数的同学会比较容易欣赏拉斐尔笔下圣母的柔美与恬静,或者也能够欣赏莫内笔下丰富大胆的色彩,而面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大多数的同学无法把握这幅作品的美。在此之前,我们也欣赏过表现战争的绘画作品,如《希奥岛的屠杀》,这幅作品无疑有着真实的人物和场景,战争在希腊人民脸上刻下的伤痛和不屈的烙印也真实生动。这些都能让学生产生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情绪。而毕加索的这幅作品,不是轻易就能读懂的,正如教材所说“再现性的写意因素被抛弃”。“它给人的影响,与其说是艺术的影响,不如说是精神的震惊和对理性的挑战,但确实又夹杂着某些迷惑力,一种令人不解不安的理性思维的巨大力量” [3]。正是这种象征的表现手法,令这幅作品具有更醒目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不禁被作品吸引并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学生在仔细的品味这幅作品时,都认为用肢解,歪曲,错位,变形的形象来象征战争的凄惨,恐怖和残酷,用黑白灰形成压抑,暴烈的气氛比西方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更新颖、更具震撼力。毕加索用他独特的表现手法声讨法西斯的罪行,表明他热爱和平,热爱人民的高尚思想情操。画面所运用的技法也完全抛弃了西方写实的传统,而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美及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毕加索运用的立体主义的手法正因能与画家的真情实感完美统一,所以形成了人类艺术史的杰作。正如毕加索自己所说:“画家不是要尊重眼睛的真实,而是要尊重心灵的真实。”毕加索这种在艺术上勇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样是值得学生敬佩和学习的。学生如果能从中激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态度,“不拘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我相信,这将使其终身受益。
  因此,教师不应仅仅传授中西方美术流派或技能技法这些学科知识点,而且应将教材中蕴含的艺术价值观,学生的智能和情感的培养都与之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更全面理解“画”外之意,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四、体验绘画之乐
  我五岁的女儿经常会拿起一张白纸,满心欢喜,毫不犹豫的画下一幅画,是多么享受呀。而她画面中所流露出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又多么令人羡慕呀!她经常会给小白兔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她喜爱的小姑娘穿上粉色的衣服,在鲜花丛中舞蹈,她从来不会去管小姑娘的两只胳膊怎么从身体的同一侧长出来了。儿童这种喜爱涂鸦的本性是多么宝贵啊!而画中所流露出的童真又是多么让人赏心悦目!
  而在我的课堂上,很多同学是怯于动笔的,当你走到他身边时,他会用整个身体挡住他面前的画纸,仿佛那纸上全是令他蒙羞的图画,也会有些同学坦言“我不会画!”“我不喜欢画!”。
  画,其实是早于语言而成为人类的交流工具的,我们的始祖在岩壁上,山洞里到处留下他们的图形,而这些图形常常令我们这些“文明先进”的后代心醉神迷。他们没有谁去学过什么高雅艺术,可他们又有着天真无邪的天生的美的创造力。什么时候这种能力慢慢退化,让美术不再是我们传情表意的“游戏”,而成为高不可攀令人畏惧的“艺术”了呢?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天地运行也有它的规矩和法则。人们发现了客观世界的规矩与法则之后,便十分重视,也谨慎的遵守着这些规矩和法则,反而忽视了乾旋坤转之义。法规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结果人们却被法规束缚、蒙蔽。因此,有了法而不能理解法的意义,这法便反成了障碍。我经常对学生们说,高雅的“艺术”有“艺术家”负责呢,我们是在做游戏,感到快乐,开心就好了。
  学生每周只有四十五分钟美术课的时间,当他们在初中或小学时,有的没有开设美术课,有的经常会因为是“小三门”之末而被其他教师“借用”,即使是正经上了,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有限的资源,能让学生学到多少技法呢?可以说,同学们没有任何美术技法可言,但是,儿童美术作品中的无技法往往是令成人羡慕和效法的呀,怎样揭开学生要面子的面纱让他们释放压抑的创造欲望,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记得在图案课里有一节“添加法”的学习,教材中是莲花中添加鱼——“连年有鱼”或在猪身上添加花草等传统的装饰纹样,比较陈旧。于是在准备此课时,我特意收集了许多“鱼”的装饰图案,题材多样,极富创意。如用菱形及圆形的中国传统的中国结装饰鱼身,搭配大红大绿的民族色彩,底纹是竹席,整幅画仿佛农家小院墙上晾晒的咸鱼干,富有民族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或将鱼设计成化石,造型概括,结构突出,色彩单纯,眼、尾似乎凝固,突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还有将鱼设计成临门一脚的足球,飞箭般的速度似乎可将鱼网戳破;还有的在鱼身上再绘一条可爱的小鱼,母子亲情,其乐融融;甚至只用自己喜爱的几何形上喜爱的颜色……精彩的添加,丰富的想象,美丽的画面,我利用这些给学生讲解配色的技巧,几何形、线条的隐性含义等,激起了同学们创作的欲望,同学们的思路象开了闸的水龙头一样,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有美术基础的自然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而没有基础的,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将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上体现。
  由于没有在技法上过多的要求,同学们都很放松,都希望自己的创意更新颖,能胜人一筹。我在课堂上来回巡视,做一些技术性的指导,而完全不干涉他们的思路,不用对错去轻易否定他们,给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在这自由的氛围里,真的有许多闪烁着学生心灵火花的好作品出现,也许这些画在构图上不够完美,配色不够和谐,可画面上散发出来的朝气和活力,流露出的丰富想象力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自信和乐在其中的样子,都让我欣慰。其实每位学生都热爱美术,也都有能力去表现,关键是看你是否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想让美术教学体现价值,绽放光彩,不仅需要教师踏实的工作态度,全面的知识素养,还要与时俱进,懂得学生心理, 找到美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让美术教育成为一条清新自然的小溪,精心浇灌学生心灵的“绿洲”,使它丰盛健康。
  参考文献:
  [1] 丰子凯《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 《丰子凯文集》(艺术)浙江文艺浙江教育版
  [2] 陈传席,《提倡阳刚大气的民族绘画》 《美术》1992,2
  [3] 孙美兰,《艺术概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两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几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法作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
期刊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评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师评价的理论,而且可以为提高学生评教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使得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评教质量;评教指标;影响因素  1前言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早、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努力提高人才培
期刊
[摘要]文章从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应用写作》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高职 应用写作 教学效果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拥有较好的应用写作技巧和能力这一基础求职要求也变得尤为重要。因
期刊
[摘 要]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对制造业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本科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自身师资薄弱、硬件不足的现状中,不断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创新教学方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就数控教学而言,数控仿真系统的引入,弥补了硬件的不足,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数控仿真 民办本科 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引出    数
期刊
[摘 要]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游戏项目开展教学,抓住游戏这个兴趣点,把“玩游戏”变为“设计开发游戏”。选择合适的游戏开展项目教学,抓住学生感兴趣东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渐进地培养学生编程兴趣,锻炼和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不断提升个人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游戏 项目教学法     0. 概述  程序
期刊
摘 要:通过乙酰蒽与乙酸乙酯的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新配体9-蒽甲酰丙酮,并与邻菲罗啉、稀土铕(Ⅲ)合成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能;利用差热-热重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稀土三元配合物在612.05 nm处发出强的Eu3+特征荧光。  关键词:克莱森缩合;三元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质  1 前言  稀土β-
期刊
[摘 要] 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发挥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在初高中甚至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可由于对社会的认知及知识的局限性,往往只停留在娱乐或着学习的基础上。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及时讲键盘操作,讲off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重中之重。  关键词:化学 创新 意识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我院音乐教育中社团活动的学生及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明确社团定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完善社团管理等多角度阐述了本人对我院音乐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希望从根本上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来完善和改进社团建设,从而推动我院音乐社团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社团活动;现状;对策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已成为社会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国际化,企业员工英语水平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对企业员工进行外语培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旨在从英语的传授和学习角度,提供一些更实用,更灵活的英语培训方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国际竞争力 英语培训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目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