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弦乐《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是陆培“雅俗共赏”创作理念下的成功之作。
本文的“雅”是指“学院派音乐”,“俗”是指“音乐会音乐”,文章将从曲式结构、主题发展手法两个方面谈该作品“雅”与“俗”的契合,以解读陆培心中的历久弥新。
关键词:“雅”;“俗”;曲式结构;主题发展
引言
陆培,生长于广西,是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作曲家。他认为“新”技术,“新”观念,总会变旧,只有能打动人的音乐,才能历久弥新。他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作的管弦乐《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在充分运用了许多现代作曲技法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旋律性,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陆培的求学经历使他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这就使他的审美与创作具有双重的气质与视角,站在国际的高度,把民族的精华、国人的审美予以结合,创作中外听众都喜欢的作品。
本文的“雅”是指“学院派音乐”,即以高等音乐学府为核心、注重专业技法、尤其是运用现代作曲技法的音乐。“俗”是指“音乐会音乐”,即注重观众的喜好、迎合观众的审美的音乐。文章将以作曲家“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为依据,结合观众的审美心理,从曲式结构、主题发展手法两个方面谈其创作中“雅”与“俗”的契合。
一、结构设计中的“雅”“俗”契合
管弦乐《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采用辛亥革命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在其形式选择上必将与内容相对应。而奏鸣曲式擅长对戏剧性、英雄性、史诗性或悲剧性内容作深刻的表达,富于哲理思辨性,是严肃音乐中最重要的大型曲式。
1、“雅”:指对西方传统音乐结构的借鉴,即在结构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了奏鸣曲式的结构意识。该作品共八个乐章,各乐章均没有采用奏鸣曲式,但在全曲的整体布局中却渗透着奏鸣曲式的结构意识,不可否认,这是作曲家为该作品打造的独特“容器”。全曲大致可划分三个部分,前五个乐章为呈示部,其中,第一、二乐章为主部特点,情绪激昂,奋进,第三、四、五乐章则相对舒缓、平静,是为副部特征,与主部形成一定意义上对比。第六乐章是全曲少有的采用了展开式写法的乐章,可视为奏鸣曲式的展开部。第七、八乐章相对完整地再现了主题一,可将该部分视为奏鸣曲式的再现部。
中国人受政治大一统的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民族心理的影响下,使中国音乐也表现为统一性较强的特点。“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心理有着极强的“惯性期待”,即希望保持当前心理活动状态的倾向。”因此在结构音乐时,国人喜欢用重复、渐进、渐变等方式,满足自己的期待感。
2、“俗”:指对中国古典音乐结构思维的继承。全曲八个乐章,每个乐章均拥有各自独立的曲式结构,多为乐段,体现中国古典音乐结构中联曲体的特点。
如上图,这些结构犹如中国古典音乐结构中联曲体的各个独立小曲。且每首小曲都拥有其相对独立的表现内容,各乐章的主题多由第一乐章派生、发展而来,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派生性的联曲体结构,充分迎合了中国审美中的统一感、期待感。
该作品曲式结构布局既体现了作曲家学院派“精英式”的创作技法,即奏鸣曲式结构意识的运用;又体现了作者迎合中国审美的音乐会“大众式”的创作理念,即对中国古典音乐结构中联曲体的继承,进而完成结构上的完美契合。
二、主题发展手法的“雅”“俗”契合
“一部作品的主题,凝聚了其中最重要的素材,概括了音乐最核心的本质,体现了作品最根本的构思。”因此对作品主题发展的研究就显得更有意义。基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题材,表现矛盾的激化是该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在西方作品中,表现矛盾激化的惯用手法有模进、分裂等,该作品在主题发展中却大量运用了保持、重复等具(下转第54页)(上接第52页)有简约主义特点的手法,以“不变”衬“微变”,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高明、独到之处。
1、“雅”:表现为“简约主义”作曲技法的运用。第一,音型的保持:各乐章突出某个重要的音型,并以多种方式保持。第二,结构的重复,各乐章多是乐段重复手法,突出旋律的可听性。全曲共八个乐章,多数乐章以乐段重复结构出现,且主题旋律变化微小。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增减些许音符或改变主奏乐器。谱例1
上谱是主题一在《号角二》中陈述的前六小节,其旋律因素还是以上行四、五度跳进和下行级进为主,同时又加入了下行八度的跳进。音域上,比首次呈现移高八度;局部规模上,动机由两小节扩展为三小节;配器上,旋律由圆号变成小号主奏。
“中国自古以来就遵从旋律至上的原则。”旋律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在构成音乐的所有要素中,旋律是最具有感情表现倾向的。
2.“俗”:表现为鲜明的旋律性。该作品虽然运用简约主义等现代作曲技法,但其主题却是有调性、有旋律、形式相对简单的音乐。全曲共五个主题,均旋律鲜明,在音型化的伴奏织体的衬托下,加上巧妙的配器,给人一种宽广、绚丽、宏伟、大气的音响感受。
在贯穿全曲的主题一(及其变形)中,上行四、五度跳进是其主要因素,塑造一种振作、昂扬的性格,下行八度也在旋律中常见,具有沉静、坦荡的性质,充分符合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该作品在主题发展中既充分运用了简约主义作曲技法,又展示了鲜明的旋律性,使时代性与民族性得到融合,进而实现“雅”与“俗”的契合。
结语
本文通过对陆培《世纪之光》的分析,从曲式结构设计和主题发展手法两个方面充分论述了其“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在“新潮音乐”盛行的新时代,作曲家在不断探索的同时,要结合本民族的音乐,结合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趣味,站在学院派音乐的高度,创作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会音乐。正如陆培所说:“高尚的音乐会使人高尚,深刻的音乐会让人思考,但前提是要有人(多数人)去听,反之,该音乐既‘高尚’不起来,也‘深刻’不下去!”
参考文献:
[1]施永.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38.
[2]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
[3]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0.
[4]包德树.中国传统器乐曲中的变奏结构原则[J].音乐探索,1990,2.
本文的“雅”是指“学院派音乐”,“俗”是指“音乐会音乐”,文章将从曲式结构、主题发展手法两个方面谈该作品“雅”与“俗”的契合,以解读陆培心中的历久弥新。
关键词:“雅”;“俗”;曲式结构;主题发展
引言
陆培,生长于广西,是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作曲家。他认为“新”技术,“新”观念,总会变旧,只有能打动人的音乐,才能历久弥新。他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作的管弦乐《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在充分运用了许多现代作曲技法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旋律性,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陆培的求学经历使他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这就使他的审美与创作具有双重的气质与视角,站在国际的高度,把民族的精华、国人的审美予以结合,创作中外听众都喜欢的作品。
本文的“雅”是指“学院派音乐”,即以高等音乐学府为核心、注重专业技法、尤其是运用现代作曲技法的音乐。“俗”是指“音乐会音乐”,即注重观众的喜好、迎合观众的审美的音乐。文章将以作曲家“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为依据,结合观众的审美心理,从曲式结构、主题发展手法两个方面谈其创作中“雅”与“俗”的契合。
一、结构设计中的“雅”“俗”契合
管弦乐《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采用辛亥革命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在其形式选择上必将与内容相对应。而奏鸣曲式擅长对戏剧性、英雄性、史诗性或悲剧性内容作深刻的表达,富于哲理思辨性,是严肃音乐中最重要的大型曲式。
1、“雅”:指对西方传统音乐结构的借鉴,即在结构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了奏鸣曲式的结构意识。该作品共八个乐章,各乐章均没有采用奏鸣曲式,但在全曲的整体布局中却渗透着奏鸣曲式的结构意识,不可否认,这是作曲家为该作品打造的独特“容器”。全曲大致可划分三个部分,前五个乐章为呈示部,其中,第一、二乐章为主部特点,情绪激昂,奋进,第三、四、五乐章则相对舒缓、平静,是为副部特征,与主部形成一定意义上对比。第六乐章是全曲少有的采用了展开式写法的乐章,可视为奏鸣曲式的展开部。第七、八乐章相对完整地再现了主题一,可将该部分视为奏鸣曲式的再现部。
中国人受政治大一统的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民族心理的影响下,使中国音乐也表现为统一性较强的特点。“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心理有着极强的“惯性期待”,即希望保持当前心理活动状态的倾向。”因此在结构音乐时,国人喜欢用重复、渐进、渐变等方式,满足自己的期待感。
2、“俗”:指对中国古典音乐结构思维的继承。全曲八个乐章,每个乐章均拥有各自独立的曲式结构,多为乐段,体现中国古典音乐结构中联曲体的特点。
如上图,这些结构犹如中国古典音乐结构中联曲体的各个独立小曲。且每首小曲都拥有其相对独立的表现内容,各乐章的主题多由第一乐章派生、发展而来,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派生性的联曲体结构,充分迎合了中国审美中的统一感、期待感。
该作品曲式结构布局既体现了作曲家学院派“精英式”的创作技法,即奏鸣曲式结构意识的运用;又体现了作者迎合中国审美的音乐会“大众式”的创作理念,即对中国古典音乐结构中联曲体的继承,进而完成结构上的完美契合。
二、主题发展手法的“雅”“俗”契合
“一部作品的主题,凝聚了其中最重要的素材,概括了音乐最核心的本质,体现了作品最根本的构思。”因此对作品主题发展的研究就显得更有意义。基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题材,表现矛盾的激化是该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在西方作品中,表现矛盾激化的惯用手法有模进、分裂等,该作品在主题发展中却大量运用了保持、重复等具(下转第54页)(上接第52页)有简约主义特点的手法,以“不变”衬“微变”,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高明、独到之处。
1、“雅”:表现为“简约主义”作曲技法的运用。第一,音型的保持:各乐章突出某个重要的音型,并以多种方式保持。第二,结构的重复,各乐章多是乐段重复手法,突出旋律的可听性。全曲共八个乐章,多数乐章以乐段重复结构出现,且主题旋律变化微小。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增减些许音符或改变主奏乐器。谱例1
上谱是主题一在《号角二》中陈述的前六小节,其旋律因素还是以上行四、五度跳进和下行级进为主,同时又加入了下行八度的跳进。音域上,比首次呈现移高八度;局部规模上,动机由两小节扩展为三小节;配器上,旋律由圆号变成小号主奏。
“中国自古以来就遵从旋律至上的原则。”旋律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在构成音乐的所有要素中,旋律是最具有感情表现倾向的。
2.“俗”:表现为鲜明的旋律性。该作品虽然运用简约主义等现代作曲技法,但其主题却是有调性、有旋律、形式相对简单的音乐。全曲共五个主题,均旋律鲜明,在音型化的伴奏织体的衬托下,加上巧妙的配器,给人一种宽广、绚丽、宏伟、大气的音响感受。
在贯穿全曲的主题一(及其变形)中,上行四、五度跳进是其主要因素,塑造一种振作、昂扬的性格,下行八度也在旋律中常见,具有沉静、坦荡的性质,充分符合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该作品在主题发展中既充分运用了简约主义作曲技法,又展示了鲜明的旋律性,使时代性与民族性得到融合,进而实现“雅”与“俗”的契合。
结语
本文通过对陆培《世纪之光》的分析,从曲式结构设计和主题发展手法两个方面充分论述了其“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在“新潮音乐”盛行的新时代,作曲家在不断探索的同时,要结合本民族的音乐,结合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趣味,站在学院派音乐的高度,创作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会音乐。正如陆培所说:“高尚的音乐会使人高尚,深刻的音乐会让人思考,但前提是要有人(多数人)去听,反之,该音乐既‘高尚’不起来,也‘深刻’不下去!”
参考文献:
[1]施永.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38.
[2]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
[3]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0.
[4]包德树.中国传统器乐曲中的变奏结构原则[J].音乐探索,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