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片展示】
仔细观察左图,以“粥中情味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
一个题目拿到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是否限定了写作的体裁和人称。是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粥中情味长”这样的作文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记事散文。人称可以随意,一般来说,第一人称在抒发感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让读者进入故事,从而产生共鸣;第三人称则相对客观,能使作文写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其次,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仔细琢磨,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眼。然后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习作的中心。确定好中心后,就要围绕中心选取写作材料。“粥中情味长”这个题目,关键词是“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能简单地当成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详略安排上,要着重感情的抒发,可用衬托、象征、寓情于景等手法,让情感流露真挚自然。
最后,在构建好基础框架后,我们要综合使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将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作文一】
猫仔粥
◎王塬浩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我来说,却是满满的爱与回忆。
我如同往常一样,耐心地在锅旁等着我的早餐——“猫仔粥”,看着那袅袅的水蒸气婀娜多情地盘绕而上,还有那“趴”在锅旁的清淡香味。起锅啦!妈妈放入小肠、盐和酱油,最后再撒点葱花。看着这些食材和调料在粥里面逐渐融合,像是久违的朋友般抱在一起,我心里不由自主地稳当了一些。
猫仔粥出锅了,扑鼻的清香,裹挟着咸咸的气息,调皮地钻进我的鼻腔里,刺激着我的大脑,这是小肠的味道。我再也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了,拿起大铁勺,满满地舀了一大勺,谁知这小肠却一截一截地跑了出来,鼓着嫩生生的小嘴儿,歪着脑袋,一副“快来吃我”的模样,看它那可爱的样子,我不禁食欲大振,赶紧吞了下去。小肠带着一点点儿咸,脆而有嚼劲儿,虽咸但不腻,咸香迅速地钻进我的口中,挑逗着我的味蕾,穿过我的喉,滑入我的胃。我咂吧着嘴,微眯着眼,享受着这个过程,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慢慢地蔓延至全身。
猫仔粥是我儿时餐桌上的常客,给予我一份份香醇的快乐。
上初中以后,时间紧迫,作业每天堆积如山。为了能多睡几分钟,早餐常常以鸡蛋和牛奶来敷衍了事。妈妈曾多次早起为我熬猫仔粥,我却依旧抓起牛奶和鸡蛋,粗暴地扔下“别再熬粥了,哪有时间喝”之类的话语,徒留妈妈失落地立在原地,眼里漾出柔柔的心疼。之后,妈妈不再熬粥。日子里充斥着紧张和忙碌,渐渐地,我忘记了那股熟悉的粥香。
有一天,学校旁边开了一家猫仔粥店,我闻香而进,天啊!就是这个味道,熟悉的清香,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择一桌坐下,要一碗香粥,放下沉重的书包、学业的负担,慢悠悠地“咂吧咂吧”地品起這碗咸粥来,不自觉地便想起木心先生的《少年朝食》: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东坡、剑南皆嗜粥/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暖的人。”
我的妈妈就是那个似粥温暖的人,候在时光里,以熬一碗粥的耐性陪伴儿子成长。我记下了日记,也记下了这股香味。
回家,进门,我高喊:“妈,明早做猫仔粥!”妈妈错愕地迎上来,满脸的欣喜与激动。
猫仔粥又成为我家餐桌上的常客了。一碗粥,盛着海阔天空的爱,在忙碌紧张间,我依旧会细细品味这份粥香。
(福建厦门市第十一中学七·6班,指导老师:赖文莲)
点评
小作者以“猫仔粥”为题,简洁有力。作文内容紧紧围绕“猫仔粥”展开,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动作描写细腻,将“猫仔粥”的美味写得出神入化。文中,对猫仔粥的美味与温暖的母爱着墨较多,突出习作的中心,也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随着小作者的醒悟,一句“妈,明早做猫仔粥”让读者内心一颤,回归的不仅是“猫仔粥”,更是小作者与母亲间独有的温情。
【作文二】
粥里的爱
◎周欣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奶奶开始注重养生,还总说“多吃粥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天只要她闲下来,就会戴上老花镜,端着手机,坐在那儿翻着各种网页,寻找粥的花样做法。无论我们怎么劝她少看会儿手机,她都听不进去,依旧十分固执地寻找着。只要看中了一种方法,奶奶就在她的专用食谱本上一笔一画地记下来,但过了许久,也不见成品上桌。
终于有一天,奶奶把食材一样一样地放进锅里,盖上锅盖,静静地看着锅上冒出的水蒸气,一脸的认真。阵阵香气从厨房偷偷溜出来,奶奶兴冲冲地叫我:“快来吃饭,尝尝我新学的粥!”“又终于研究出新成果了,快来让我尝尝。”爷爷打趣地说。期待已久的我早就想品尝奶奶做的粥了。一开锅,香气就溢了出来。米香是浓重的,肉香是淡淡的,菜香是清新的……几种香味混在一起,迅速布满了整间屋子。颜色分明,有红,有绿,有白,红的是肉丁,绿的是菜叶,白的是米粒。
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嗯,好吃!”粥滑入我的口中,滑进我的喉咙,直直冲进我的胃,顿时觉得有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腹部,那滋味儿,别提多美妙了。“慢点儿吃,小心烫,锅里有的是呢!”奶奶一脸满足的神情,就像一个小学生经过努力考了100分一样。我想,她此时心中定充满了成就感吧。
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后,奶奶信心倍增,她不满足于按照现成的配方熬粥了,而是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一碗又一碗可口的粥从奶奶的锅里盛出来,奶奶一道又一道地报着粥名:“皮蛋瘦肉粥”“桂花圆子粥”“乌鸡枸杞粥”……花样百出,道道美味,吃得我们赞不绝口,奶奶的做粥热情更是膨胀得要溢出来了。
渐渐地,奶奶的粥成了“家的味道”。我原本总是喜欢去外面的饭店改善口味,也热衷流连于小摊中的各色小吃,总认为那是“上等的美食”。
但现在,我总是想着奶奶的粥。饭店里满是调味料的粥,总没有原来吃的时候的快乐与满足了,一回到家,便吵着闹着想吃奶奶做的粥,“怎么啦?出门吃香的喝辣的还没吃够吗?”“不是的,就是因为太想你们和奶奶做的粥啦!”
吃着奶奶精心熬的粥,我终于明白奶奶为什么总要熬粥,因为粥里的每一粒米都饱含着浓浓的爱,而外面餐馆中的美食中又怎么能容纳下如此深沉的爱呢?
(福建厦门市第十一中学七·6班,指导老师:何平)
点评
“粥”是很普通的一种吃食,却往往能给人留下温暖的回忆。一碗小火慢炖的粥,细细地熬,熬的不仅是粥,也是家人的关怀。奶奶的粥对小作者而言,就是一个放在碗里的“家”。
习作语言精练妥帖,详略得当,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展现了浓浓的爱意与温情。
仔细观察左图,以“粥中情味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
一个题目拿到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是否限定了写作的体裁和人称。是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粥中情味长”这样的作文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记事散文。人称可以随意,一般来说,第一人称在抒发感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让读者进入故事,从而产生共鸣;第三人称则相对客观,能使作文写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其次,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仔细琢磨,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眼。然后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习作的中心。确定好中心后,就要围绕中心选取写作材料。“粥中情味长”这个题目,关键词是“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能简单地当成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详略安排上,要着重感情的抒发,可用衬托、象征、寓情于景等手法,让情感流露真挚自然。
最后,在构建好基础框架后,我们要综合使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将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作文一】
猫仔粥
◎王塬浩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我来说,却是满满的爱与回忆。
我如同往常一样,耐心地在锅旁等着我的早餐——“猫仔粥”,看着那袅袅的水蒸气婀娜多情地盘绕而上,还有那“趴”在锅旁的清淡香味。起锅啦!妈妈放入小肠、盐和酱油,最后再撒点葱花。看着这些食材和调料在粥里面逐渐融合,像是久违的朋友般抱在一起,我心里不由自主地稳当了一些。
猫仔粥出锅了,扑鼻的清香,裹挟着咸咸的气息,调皮地钻进我的鼻腔里,刺激着我的大脑,这是小肠的味道。我再也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了,拿起大铁勺,满满地舀了一大勺,谁知这小肠却一截一截地跑了出来,鼓着嫩生生的小嘴儿,歪着脑袋,一副“快来吃我”的模样,看它那可爱的样子,我不禁食欲大振,赶紧吞了下去。小肠带着一点点儿咸,脆而有嚼劲儿,虽咸但不腻,咸香迅速地钻进我的口中,挑逗着我的味蕾,穿过我的喉,滑入我的胃。我咂吧着嘴,微眯着眼,享受着这个过程,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慢慢地蔓延至全身。
猫仔粥是我儿时餐桌上的常客,给予我一份份香醇的快乐。
上初中以后,时间紧迫,作业每天堆积如山。为了能多睡几分钟,早餐常常以鸡蛋和牛奶来敷衍了事。妈妈曾多次早起为我熬猫仔粥,我却依旧抓起牛奶和鸡蛋,粗暴地扔下“别再熬粥了,哪有时间喝”之类的话语,徒留妈妈失落地立在原地,眼里漾出柔柔的心疼。之后,妈妈不再熬粥。日子里充斥着紧张和忙碌,渐渐地,我忘记了那股熟悉的粥香。
有一天,学校旁边开了一家猫仔粥店,我闻香而进,天啊!就是这个味道,熟悉的清香,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择一桌坐下,要一碗香粥,放下沉重的书包、学业的负担,慢悠悠地“咂吧咂吧”地品起這碗咸粥来,不自觉地便想起木心先生的《少年朝食》: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东坡、剑南皆嗜粥/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暖的人。”
我的妈妈就是那个似粥温暖的人,候在时光里,以熬一碗粥的耐性陪伴儿子成长。我记下了日记,也记下了这股香味。
回家,进门,我高喊:“妈,明早做猫仔粥!”妈妈错愕地迎上来,满脸的欣喜与激动。
猫仔粥又成为我家餐桌上的常客了。一碗粥,盛着海阔天空的爱,在忙碌紧张间,我依旧会细细品味这份粥香。
(福建厦门市第十一中学七·6班,指导老师:赖文莲)
点评
小作者以“猫仔粥”为题,简洁有力。作文内容紧紧围绕“猫仔粥”展开,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动作描写细腻,将“猫仔粥”的美味写得出神入化。文中,对猫仔粥的美味与温暖的母爱着墨较多,突出习作的中心,也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随着小作者的醒悟,一句“妈,明早做猫仔粥”让读者内心一颤,回归的不仅是“猫仔粥”,更是小作者与母亲间独有的温情。
【作文二】
粥里的爱
◎周欣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奶奶开始注重养生,还总说“多吃粥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天只要她闲下来,就会戴上老花镜,端着手机,坐在那儿翻着各种网页,寻找粥的花样做法。无论我们怎么劝她少看会儿手机,她都听不进去,依旧十分固执地寻找着。只要看中了一种方法,奶奶就在她的专用食谱本上一笔一画地记下来,但过了许久,也不见成品上桌。
终于有一天,奶奶把食材一样一样地放进锅里,盖上锅盖,静静地看着锅上冒出的水蒸气,一脸的认真。阵阵香气从厨房偷偷溜出来,奶奶兴冲冲地叫我:“快来吃饭,尝尝我新学的粥!”“又终于研究出新成果了,快来让我尝尝。”爷爷打趣地说。期待已久的我早就想品尝奶奶做的粥了。一开锅,香气就溢了出来。米香是浓重的,肉香是淡淡的,菜香是清新的……几种香味混在一起,迅速布满了整间屋子。颜色分明,有红,有绿,有白,红的是肉丁,绿的是菜叶,白的是米粒。
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嗯,好吃!”粥滑入我的口中,滑进我的喉咙,直直冲进我的胃,顿时觉得有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腹部,那滋味儿,别提多美妙了。“慢点儿吃,小心烫,锅里有的是呢!”奶奶一脸满足的神情,就像一个小学生经过努力考了100分一样。我想,她此时心中定充满了成就感吧。
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后,奶奶信心倍增,她不满足于按照现成的配方熬粥了,而是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一碗又一碗可口的粥从奶奶的锅里盛出来,奶奶一道又一道地报着粥名:“皮蛋瘦肉粥”“桂花圆子粥”“乌鸡枸杞粥”……花样百出,道道美味,吃得我们赞不绝口,奶奶的做粥热情更是膨胀得要溢出来了。
渐渐地,奶奶的粥成了“家的味道”。我原本总是喜欢去外面的饭店改善口味,也热衷流连于小摊中的各色小吃,总认为那是“上等的美食”。
但现在,我总是想着奶奶的粥。饭店里满是调味料的粥,总没有原来吃的时候的快乐与满足了,一回到家,便吵着闹着想吃奶奶做的粥,“怎么啦?出门吃香的喝辣的还没吃够吗?”“不是的,就是因为太想你们和奶奶做的粥啦!”
吃着奶奶精心熬的粥,我终于明白奶奶为什么总要熬粥,因为粥里的每一粒米都饱含着浓浓的爱,而外面餐馆中的美食中又怎么能容纳下如此深沉的爱呢?
(福建厦门市第十一中学七·6班,指导老师:何平)
点评
“粥”是很普通的一种吃食,却往往能给人留下温暖的回忆。一碗小火慢炖的粥,细细地熬,熬的不仅是粥,也是家人的关怀。奶奶的粥对小作者而言,就是一个放在碗里的“家”。
习作语言精练妥帖,详略得当,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展现了浓浓的爱意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