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修辞方法复习的指导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luck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要求可分两个方面理解:(1)“常见的修辞方法”重在“常见”。“大纲”明确指出常见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而对其他的修辞方法,如,反语、反复、双关、通感、顶针、移用等,则不作要求。因此复习时要紧扣“大纲”,不要超出范围,浪费精力。(2)“正确使用”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考查是“正确运用”的能力,而不是辨识修辞手法。
  从试题取材上看,能够作为修辞题题料的,主要是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能作为修辞的题料,说明性的一般不进入此类试题。
  一、命题方式
  1.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高考一般不单纯地考修辞方法的辨认。
  2.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运用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连贯兼顾考查。
  二、命题趋势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2.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作文:语言的生动丰富有文采,都应涉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4.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和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尤其如此。
  三、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某种事理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理或情境的修辞格。
  人们也常用比喻创造出新词语。如,大锅饭、铁饭碗、下海、贷虫、网虫、菜鸟、搬砖、走穴等。
  1.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类型及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组成,根据这三者的关系,比喻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A.明喻:本体、喻体是相似的关系,常用喻词有: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相同、犹如、仿佛、宛如、像……似的等,典型格式:甲像乙。
  B.暗喻:本体喻体是相合的关系,常见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做、等于等,典型格式:甲是乙。
  C.借喻:只出现喻体。
  D.另外,还有一种用几个喻体说明或描述一个本体的比喻,称之为博喻。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E.比喻的几种情况:(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4)想象句不是比喻句。
  3.注意点(运用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用喻体表示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②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这个共同点,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不当,制造不伦不类的语言垃圾。
  ③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比拟,把物模拟作人或把人模拟作物以及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的修辞方法叫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的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1.拟人:把物模拟作人的修辞方法即拟人。
  2.拟物:把人模拟作物或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的修辞方法叫拟物。
  (三)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用的修辞格叫排比。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2.单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3.复句排比。
  4注意点:
  ①运用排比,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以免失之于滥。
  ②排比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
  ③在排比中,准确地运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画面是这样的:水面上一叶扁舟,舟上一翁独坐,垂钓江中,扁舟四周,淡淡的笔墨勾勒出几道寒波。整个画面除此之外,大部空白,但却似乎满幅皆水,表现出烟波浩渺、苍茫辽远的深邃境界和清寒意象。那几道清波是以少概多、以虚总实的笔法,是一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学境界。  画面构图过满过实,给人以压抑感,画面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空白,便给了观赏者以遐想
期刊
高考语文复习课该怎么上,讲什么内容,重点讲哪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怎样的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的东西,高考语文复习课必须向科学、合理、明确、高效要成绩。针对即将来临的2013年高考,高三语文教师主要做法如下:  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这里的“法”,指的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省区)》和《2013年考试说明》。新课标统领考纲,考纲明确考题,而考题的设置指导着教学方向。在高考的复习
期刊
“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进行预习……”在过道里,听着学生的朗读,感觉就像在候车大厅里听到的报站声和提醒声,像“机器人”一般毫无感情,平淡苍白。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表意的丰富性和其内蕴的含蓄性,也在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读起来更可体会它的抑扬顿挫。可是苍白的朗读,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不但看到美,而且读
期刊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阅读是生命的必需,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但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对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喜爱有加,而对经典文本却比较冷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因多食“快餐”少食“精食”而营养不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结合
期刊
阅读是智慧和精神的源泉,让人性在前人思想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而当今社会,信息时代卷着知识经济一起到来,阅读更是愈来愈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倍受关注。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前辈在这方面作过很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改革。然而反观当前的教学实践,阅读课堂仍然存在着不足和误区。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反思  
期刊
众所周知“文史不分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又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现在,高中学校一般都是语文和历史分科教学的,这样,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本位主义”。语文老师教授语文,学生专学习语文知识;历史老师教授历史,学生专学习历史知识。文史互不相干,忽略了学习的整体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了。  一、历史知识的穿插要紧扣学习内容  语文本身是生
期刊
爱,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它无影无形,常常会被人们所忽略。可是人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犹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  第一次看《爱的教育》,仅仅匆匆翻看了一遍,当时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翻阅其他书籍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内容,同时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要有科学的
期刊
蒙太奇,原为建筑术语,意为构成、装配,运用到影视制作方面,就是将画面剪辑和合成的一种手段。而将它用到作文写作中,就是将一个个与中心有关的画面或故事,有目的地按某种方式串联或组接起来,使之产生对比、衬托、制造悬念等作用,为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服务。这种方法又叫“镜头剪辑法”“画面切换法”“片段组合法”等。  在平时作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行文简洁、明快、有气势。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并且由
期刊
相对于其他题型,古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部分考生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不理解诗词的内容,缺少积累,缺乏诗词赏析的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学生答题时表述未能抓住题干,未能根据题干的暗示用准确的术语规范地表达。怎样让诗词鉴赏的备考收到较好的效果呢?以下谈一点思路和做法:  一、注重课堂引导和训练  课本中有很多极其经典而又鲜活的诗词素材,以课本复习为切入点,以教材中的典型诗句为例
期刊
还记得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古代私塾教书先生教孩童读书的情景吗?孩童们在夫子的引导下点头晃脑有模有样地或读或背,人们总是笑话他们读书时机械晃脑的样子,似乎整堂课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古代这种教读方法到底好不好,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值得语文教师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到底要不要“读”,以及怎样读。  不可否认,目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是比较滞后的。回想一下上课的过程,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