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载荷因子和牵引系数的钢轨踏面隐伤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安定曲线,确定载荷因子和牵引系数是钢轨踏面隐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钢轨的有限元模型,并以广深线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得到的轮轨接触力及接触斑为该模型的输入,对钢轨踏面特别是轮轨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区域的应力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V型裂纹在轨头内部的扩展使得裂纹所在区域在轮轨力的作用下产生凹陷,形成钢轨踏面隐伤;载荷因子为2~3、牵引系数≥0.36是钢轨踏面形成隐伤的线路工况条件。应用该条件对我国典型线路是否可能产生钢轨踏面隐伤进行预测,广深线、浙赣线满足钢轨踏面葫生隐伤
其他文献
基于同相贯通牵引供电系统原理,以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最小为优化目标,分别以牵引变电所设置数目和位置为优化变量,将牵引供电方案主要设计原则设置为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并在风洞试验验证其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在不同横风风速和风向角条件下,列车车身周围列车风的压力分布和风速变化。结果表明:在横风条件下,近地表区域列
通过量纲分析推导横通道附近火源最不利位置与火源功率、隧道纵向风速的关系式。采用1∶20隧道模型对不同火源功率、不同隧道纵向风速时横通道附近火源最不利位置进行研究。
主要功能依托大型分析仪器、综合化学、物理及劳动安全、毒理及清洁级动物、微生物(超净)、声学和铁路声屏障检测7个试验平台,开展轨道交通建设项同的环保节能综合试验检测、职
根据戈壁的风沙流环境特点,采用气流挟沙喷射法,进行混凝土、砂浆和水泥石的冲蚀磨损试验,研究风沙流速度、冲蚀角度、冲蚀时间和沙流量对混凝土、砂浆和水泥石冲蚀磨损的影
以列车优先级、追踪运行间隔时间和连发间隔时间限制为约束条件,以旅客列车的走行公里总数、平均旅行速度、对标准计划的延迟总时间和延迟时间方差,以及货物列车的日车公里总数
在总结和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铺设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对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列车一无砟轨道一桥梁的动力响应及列车走行安全性进行系统研
铁路曲线轨道上轮轨系统相互作用问题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对轮轨动力学性能的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针对提速和高速铁路,
为解决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以及建筑物的圆形板式橡胶支座轴向刚度计算问题,根据轴向压力作用下圆形板式橡胶支座的压缩变形特征,并考虑橡胶层和加劲钢板层层数和厚度的
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建立考虑吊杆两端拱肋、系杆梁弹性支承和减振垫影响的吊杆张力计算模型,推导中、下承式拱桥吊杆张力计算公式.对于吊杆两端铰支情况,导出以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