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到反抗的故事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ary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
  《局外人》从一开头就无疑准确地传达出了主人公默尔索超然冷淡的内心世界,这正是他悲剧性命运的诱因之一。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一句真实的隐喻。
  主人公默尔索在稀里糊涂地被卷入了一场命案,他一进入司法机关就认为“我的案子很简单”,因为过失杀人可以从轻量刑,甚至天真地对即将运转地愈来愈发可怕的司法机关“管得这么细致”而大加称赞。但是法律机器运转的结果却是他被宣布为“预谋杀人”“丝毫没有人性”“蔑视最基本的社会原则”,以致“其空洞的心即将成为会毁灭我们社会的渊源”的“罪不可恕者”。最后被判处了死刑。并且,其死罪是在“法兰西人民的名义”这样一个高度上被宣判的。
  《局外人》最着力的揭示点就在于此。本来对于默尔索这桩过失杀人的案件进行司法调查,其真相和性质都不难弄清楚,但是正如默尔索自己亲身感受到的那样,调查一开始就不是注意命案本身的事实过程而是针对他本人的。所以当案件发生后,小说前部所铺垫的所有看似平淡无味的情节全部有了用武之地。由于这些生活的细节是发生在一个日后犯下命案的人身上,所以理所当然地被当局大大地妖魔化,甚至这些行为就成了“毫无人性”与“叛离社会”的代名词。究其根源不过是默尔索这样一个与世无争安分守己的小职员平凡普通的人生中没有更值得人挖掘造势的成分罢了。
  于是,他把母亲送进养老院;他不知道母亲离世的具体日期;他在为母亲守灵时吸了一支烟,喝过一杯牛奶;他说不上母亲具体的岁数,以及母亲葬后第二天他会了女友,看了一场电影这些个人生活的小节都成为了严厉的审查项目。这样一个可怕的司法怪圈就像一大堆绳索将可怜的默尔索捆绑地无法动弹,成为了现代司法制度的祭品。这也正是加缪极力想要表明的“荒谬”二字的所在。
  如果默尔索生活在18世纪,那时候的温饱都尚未解决,这个人物的悲剧性色彩也就未必那样浓重。可是他所处的正是“司法制度公正严明”的20世纪,然而默尔索在无形中被划分到了“异类”的行列,他不仅无法反抗,连为自己声辩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现代司法机器的运行程序自动地为他罗织了罪状,最终完成了对他的绞杀。
  那么,加缪所想要表达的只是对司法运行制度所谓公正的批判性揭示吗?恐怕还不仅仅如此。正如王开岭所评价道的:“这世界竟容不下一个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生活的人!任何想要溜出界的人都难逃界内的追击和惩罚!所谓秩序,竟是靠绞杀异己者来实现的!”我们提出一个问题:默尔索真的是一个“异类”吗?
  答案是否定的。默尔索的内心超然冷淡,孤僻安静,似乎对什么都全然无所谓,全然不在乎。可是说到底,他不过是一个按照自我而存在着的个体,他本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力。然而社会的大环境却无法容纳他的存在,他们逼迫他承认自己的道德沦丧,逼迫他向上帝赎罪。当他们发现他无法被同化被改造的时候,那就只剩下了对他的抹杀。来自于大众的势力如同乌沉沉的天幕,将一个独立存在着的人压迫到芥子之微。想到默尔索站在法庭被告席上的身影,满座的“非我族类”,孤立无援,孑然一身。忍不住心酸。
  所幸的是,加缪依旧给我们留下了希望。
  最后一章中,加缪写道,默尔索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死前他表达出求生的欲望,刑前的绝望,对司法不公正的愤愤不平,对死亡的达观与无奈,对宗教的轻蔑。默尔索确实是死了,可是在全社会的荼毒下,他还是坚定地表达出了自我。
  这是一个“荒谬”到“反抗”的过程,就在这一书之间。
  教师点评
  默尔索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是如题目一样的《局外人》。是什么让默尔索成为了现代司法制度的祭品?作者从社会和个人内心角度去探求根源,并在荒谬中看到了反抗的主题。全文层层深入,充满了作者个性的解读。
  (指导老师:丁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关于文学类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的探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需要教师向更深、更新的领域开拓教材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发现那些有意义、学生能研究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坚实的支持;另一方面,开
期刊
暮春时节,雨水不停,试想一下,在这烟雨濛濛中,若得二三鸟鸣声,岂非人生乐事?  爱鸟,是早已有的心;养鸟,却是最近的事。小小阳台之上,五彩鹦哥和黄脸蛋儿的小鹩隔笼对唱——牡丹的声音尖而亮,小太阳的声音低而沉,小鹩唱歌不及它们,往往急得蹿上跳下,发出一连串叽叽咕咕似在发牢骚之声,这是几个精灵儿每天必会上演的“三重唱”。  我家先生时时抱怨,家里地方不大,如今又添了几只鸟儿——鸟笼、玩具、站架、鸟食,
期刊
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道德底线,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爱的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可能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然而,教育不仅需要爱,还要会爱,我认为爱学生就要从关注学生在校情绪状态开始。  作为班主任,我每天到班第一件事情是习惯性地先关注一下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状态,当发现哪个孩子情绪有问题时,或找他谈话或通过同学、家长找到原因,帮孩子调节,消除不良情绪。  有一次,一个女生早上到校就趴在桌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语文教学就应添点“光”,加点“彩”,让语文教学多姿多彩。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一、融入“人文精神”,让语文教学多姿多彩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它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
期刊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
期刊
每年的六月,独属于夏季的炎热暂时还未降临,而另一种独属于中国人民的炽热,早已在期待着这喷发的一刻。无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那神圣的二字——高考。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其实“高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隋唐的科举取士,不仅震撼了中国,更惊艳了世界。这一制度也曾选出众多优秀人才,“初唐四杰”中的陈子昂,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小李杜”之杜牧,还有唐朝名相张九龄,他们都通过科举成就了功
期刊
霸王别姬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凄美爱情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来源于《项羽本纪》,其作者司马迁是第一位用文字将霸王别姬的故事记录下来的人,项羽本纪中的霸王别姬片段也成了后人翻改的一个基础。  然而,当细读项羽本纪时,你会发现霸王别姬在整篇项羽本纪中只是一个注脚的存在,虞姬的人物描写甚至只有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就连她广为流传的自刎结局也并未在文中交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故事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逐渐
期刊
教育无疑是一门艺术,而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分析字、词、句、篇等内容,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忽视了语文文本应有的整体美感受。其结果必然是: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期刊
通过走访调查和教师观察,不难发现,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过多地依赖教师和参考书,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展开了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相关研究,如,针对不同的文体,可以根据相应文体的知识点形成提问模式,固化给学生。但是,有不少学生是课堂上听得认真,课下落实不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引导似乎就成了填鸭式的灌输,学生的兴趣渐渐淡化,收
期刊
阅读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技术,其实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让学生能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或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学术氛围,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环境。由此,提倡让学生提问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  一、营造良好氛围,共享教学资源  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