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折射光路图的一处盲区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几何光学教学中,透镜折射光路图存在一处盲区,不仅违反了科学性的原则,而且不利于学生对折射的理解.在查阅多种版本教材和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画出正确、科学的光路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透镜;折射;光路图;盲区
  2017年观摩了市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很多一线优秀的青年教师齐聚一堂,给大家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同质异构课.大部分教师采用随堂实验进行教学,精心准备教具,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既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求知的主体地位.教师们游刃有余,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忙而不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透镜折射光路图的一处盲区
  在观摩八年级物理“奇妙的透镜”(2007沪粤版)这节课中,当讲到透镜对光的作用和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时,教师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画出透镜折射光路图.笔者在教学中看到了以下三种情况的光路图.
  第一种情况:如图1:凸透镜:平行光线射到镜前表面便发生折射,然后以直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射出;
  第二种情况:如图2:凸透镜:平行光线射入透镜中间发生折射,然后以直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射出;
  第三种情况:如图3:凸透镜:平行光线直线进入透镜,在透镜的后表面发生折射,,然后以直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射出.
  凹透镜的折射光路图情况类似(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实际上,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这三种情况的光路图都是不对的.光线在透镜中发生了两次折射现象,第一次是从空气进入透镜,第二次是从透镜进入空气.因此在透镜的前后表面,光线都发生偏折现象.上面三种情况中,图1:第一种情况只考虑了光线在透镜的前表面发生折射,而忽略了光线在透镜的后表面也发生折射;图2:第二种情况,错误最明显,两次折射都没考虑,在透镜中光线偏折.而光线在透镜中(在同一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图3:第三种情况忽略了光线在透镜前表面发生折射,而只考虑光线在透镜后表面的折射.
  凸透镜和凹透镜作图都是掌握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另一侧焦点;(2)过焦点或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过了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凹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发散,发散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2)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在上面这段话的叙述中,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意忽略了透镜的厚度,因此忽略了光线在透镜前后表面的两次折射.因此在具体的画图中就出现了前面所提的三种错误的画法.
  “科学性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尤其是对科学性要求极高的物理教学,教师必须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到准确无误.对任何一个物理概念、规律,教师都应给以确切的表达,使学生有准确的理解”.在中学几何光学教学中,限于初中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只是定性地给出折射规律,而没有给出折射规律的公式,况且在透镜折射中,入射角未知,也就无法直接画出折射角.在透镜折射中,发生两次折射现象,这是确定无疑的.但在三个图中都没体现出来,这就违反了教学中的科学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不必跟学生解释前因后果,但却不能画错图.光路图直观、形象地显示光行进的路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但前提是教师要画图正确.
  2正确、科学的画出透镜折射光路图
  笔者在初中物理在线查阅了初中的人教版、粤教版、沪教版、北师大版等多种版本的电子教材,发现:沪科版、苏科版中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光路图,显示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发生两次折射的微小偏折,光路图是科学、正确的.同样2003沪粤版“图3-4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画的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光路图也是对的.而2007沪粤版“图3-51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画的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光路图(如图4所示),则是有问题的.平行光入射后在透镜的中间发生了偏折.
  人教版、沪教版教材中由于透镜较小较薄,光路图中,在透镜前后表面的光线的偏折很小,若没有仔细观察,很难辨认出来.
  实际上,在教学中,很多情况下都不加区分,认为上面三种情况都是对的,否则,无法画出光路图.因为入射角不可知,折射光线没办法画出,在透镜的后表面的出射点没办法确定.很多教师处理成第一种情况(或第三种情况):根据平行于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并通过焦点,于是由光线在透镜前(或后)表面的入射点和焦点两点确定出射光线;而经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必然平行于光轴,于是由光线在透镜前(或后)表面的入射点,作经过入射点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作为出射光线.
  只有在苏科版的教材中发现:把透镜看成是由一些形状相似的棱镜组成,给出了透镜对光的折射的科学的解释和细致、清晰的光路图(如图5所示).
  在透镜对光的作用中,由于每条光线的入射角没办法精确确定,对于初中生,限于他们所学的知识,折射光线是没办法画出的.因为入射角未知,折射规律也没有给出,就无法精确地画出折射光线.弓斌耀《折射光线的追踪作图法》一文[3]中,介绍了在入射角未知的情况下,根据折射定律,用追踪作图法画出折射光线的方法(如图6所示).这种画法科学准确,但较麻烦,也不适合初中生.于是在初中的教学中,普遍接受的是第一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画法,简单易懂,而且易操作.
  鉴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在中学是必须掌握的知识,既然画出有一定厚度的透镜不能画出科学、正确的光路折射图,不如参照大学教材对薄透镜的画法,如图6所示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既形象直观又简单明了,忽略透镜的厚度,既可以避免科学性的错误,又不影响初中生对光的折射的学习和理解,还有利于中学与大学的知识衔接.北师大版在第六章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画照相机的原理图时就用图6代替凸透镜,画出原理图(如图7所示).
  参考文献:
  [1]唐忠敏,王太军,罗琉华. 中学物理光学教学中的一处盲区[J]. 中学物理教學参考,2010,39(3):59.
  [2]弓斌耀、李彩萍.折射光线的追踪作图法[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2):21-22.
其他文献
望着眼看快要熄灰的生日蜡烛和妈妈热了一遍又一遍的饭菜,我心里禁不住升起一股莫名的火气来。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爸爸早上约好了,晚上一定要给妈妈开一个烛光晚会,好好
摘要:高考物理考查的五种能力是物理学科素养的具体表现,其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思维能力是科学思维素养的核心内容.结合对高考物理试题中科学思维素养考查的分析及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思维;物理模型;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谭国武(1976-),男,湖南岳阳人,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学科教育.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不愿参与课堂学习,成了“课堂植物人”.究其原因,“课堂植物人”较多的课堂一般是枯燥乏味的.根据教学需要将所学知识内容中涉及的具体情境“搬”到课堂上,用更丰富,更真实的情境信息刺激学生的情感细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量、适度、适时地开展情境教学,是治疗初中物理课堂“植物人”的一剂良方.开展物理情境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创设
在英语里,“home”和“family”都有家的意思,可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home”多指那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浇铸成的住所,“family”则是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正是这活生
摘要:随着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归纳、综合运用能力,是物理复习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复习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创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复习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就能全面提高.  关键词:物理
物理观念作为现今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物理学视角下,对各类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是在对事物的共性及本质特征高度概括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了协助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能
窗外,雪花还在慢慢悠悠地飘洒着,隆冬的早晨寒气逼人。我拿着书装模作样地坐在窗前,不时向玻璃上吐着热气,心里想着的还是电脑中的那些“游戏英雄”。窗外的雪景模糊,一棵棵
本文阐述了关于应用有效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做法.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通过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进行设问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二部分阐述了通过实
月光如水。静静地坐在月光下,读诗读文,品味美丽。 Moonlight is like water. Quietly sit in the moonlight, read poetry and read the text, and taste beautiful.
期刊
摘要:翻水瓶挑战在2017年风靡了美国,挑战者需将装有一定量液体的水瓶抛出,并使其稳稳地立在平面上.通过对水瓶的运动状态分析,从定性角度出发,得到决定挑战成功的影响因素:水瓶重心、水瓶形状、出手方式等.再进行一定的定量分析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一系列规律并给出可行的建议.并通过此实验,引导学生理解角动量守恒与物理碰撞过程,同时展示了其在跳水等运动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翻水瓶实验;碰撞过程;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