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础教育环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立体化教学方法,扩展学生文学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 立体化 模式 探究
所谓大学语文立体化模式就是通过学科的交叉、内容的延伸,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以及多种形式的训练、考核方式达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立体比平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形象、更透视、更逼真。大学语文的内容是纸质的、平面的,在教学中不将它立体化,大学语文教学将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如何立体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线条辐射式教学
21世纪是学科间关系不断趋向融合、学科边界逐渐模糊的时代,并出现了学科大联合的趋势,许多学科在融合中获得发展,在综合中得到创新。《大学语文》對教学文本的解读,不能照本宣科,只重一面,不及其余,必须对文本作综合整体的关照,这种整体关照要求全面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不能仅仅孤立地看待作品本身,也不能仅仅寻找文本与社会的简单对应,而要深刻挖掘文本中潜藏的文化现象,如,神话传说、智慧谋略、价值认同、崇拜观念、精神趣味、风俗民情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信息。例如:在讲范增的《梵高的坟茔》时,应结合绘画艺术、心理学、社会学来谈梵高的艺术成就。在讲贾平凹的《秦腔》时,要把陕北黄土高坡的地理概貌和风土人情,及中国戏曲艺术、唱腔流派等展现给学生,通过多线条辐射,最后聚焦文本,使文本内容更加耀眼夺目。
二、多层面的内容架构
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凸显《大学语文》的“大”字,在授课中,即要凸显传统教学中的文学性特点,还应做到内容的开放性、前沿性、地域性、文化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构建《大学语文》内容的多层面纵横框架。主要做法是:一是授课内容要能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有限的教材选篇与无限的经典篇章结合起来。例如当讲授《傅雷家书》选篇时,就可拓展到曾国藩的家训等著名教子篇章;二是选择富有时代气息和学生生活、兴趣紧密结合的作品,如《哈利波特》这部作品,深受当代青少年喜爱,它是魔幻文学优秀精典作品,作者罗琳把魔法描写的极具真实感,使人感觉到身临魔幻世界之中,象这样前卫的作品,大学语文也应有他的一篇之地。三是授课内容选择应与地域文化有关。地域文化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如戏曲文化中的东北的二人转,陕西的秦腔,天津大鼓书等;民俗民风文化中的广东早茶文化,山西面食文化等,在《大学语文》选篇中,应根据高校的地域不同而有侧重的选择有代表性的篇章。四是通过专题性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三、立体化平台的建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手段已发生了巨变。主要表现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等方面多层面的内容构架使大学语文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立体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音频、视频和图像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书本上虚拟的现实在屏幕上实现了三维效果图,近乎逼真的景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丰富的网上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活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内容变得异常形象、生动。通过网络阅读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教学情境。如在讲罗大佑的歌词选篇时,利用网络资源就会将罗大佑的生平、音像、影像资料下载下来,同时还有相关的经典歌词资料的拓展及延伸材料。利用网络,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外界信息,或预先了解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内容的深化。再就是通过网上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使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情趣。
四、多棱角的写作训练形式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语文应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这个大纲中所提到的“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更多的是侧重于“文学写作”的层面上,大学语文教材中多数为诗歌、小说、散文、政论文等体裁,以前只注重文学写作训练,而忽略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上大量、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办事工具——实用写作能力训练。应用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基础,没有文学的积淀和良好的语文功底,即使是懂得了写作技巧,也难以成文。因此在实际的训练中文学写作与应用写作应紧密结合,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现在《大学语文》课本中选有书信、讲演稿、学术论文等选篇,与现实实际写作更加贴近,因此应多侧重实用。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训练的形式应多样化,纸质作业必不可少,口语表达训练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让学生登台讲演。另外可开展各种讨论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现实的认识。例如在讲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散文时,让学生通过独特的视角及认真的观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进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方位的考核办法
传统考核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应用水平,知识的掌握无法替代能力的发挥。大学语文因注重的是人文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建立一整套既能体现学生平时学习的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应用能力的考核方法尤为重要。那种全国标准化的笔试试卷应取缔,代之以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阅读与写作综合水平,主题讨论与演讲情况等立体考评方式。应做到在考试目的上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内在素质的提高。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在考试形式上,注重笔试口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结语: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人文课程开设较少的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肩负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立体化教学意义深远。它适应了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马衍.创新《大学语文》的几点设想[J].黑河学刊,2009(12):103-104.
[2]常亮.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1(2):32-34.
[3]王玮.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3):21-22
[4]王婉婉 近十年大学语文改革回眸[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45-247.
[5]曹明升 大学语文教改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求索,2010(1):203-20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275号),项目负责人:唐哲。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长春)
[关键词]大学语文 立体化 模式 探究
所谓大学语文立体化模式就是通过学科的交叉、内容的延伸,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以及多种形式的训练、考核方式达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立体比平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形象、更透视、更逼真。大学语文的内容是纸质的、平面的,在教学中不将它立体化,大学语文教学将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如何立体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线条辐射式教学
21世纪是学科间关系不断趋向融合、学科边界逐渐模糊的时代,并出现了学科大联合的趋势,许多学科在融合中获得发展,在综合中得到创新。《大学语文》對教学文本的解读,不能照本宣科,只重一面,不及其余,必须对文本作综合整体的关照,这种整体关照要求全面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不能仅仅孤立地看待作品本身,也不能仅仅寻找文本与社会的简单对应,而要深刻挖掘文本中潜藏的文化现象,如,神话传说、智慧谋略、价值认同、崇拜观念、精神趣味、风俗民情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信息。例如:在讲范增的《梵高的坟茔》时,应结合绘画艺术、心理学、社会学来谈梵高的艺术成就。在讲贾平凹的《秦腔》时,要把陕北黄土高坡的地理概貌和风土人情,及中国戏曲艺术、唱腔流派等展现给学生,通过多线条辐射,最后聚焦文本,使文本内容更加耀眼夺目。
二、多层面的内容架构
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凸显《大学语文》的“大”字,在授课中,即要凸显传统教学中的文学性特点,还应做到内容的开放性、前沿性、地域性、文化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构建《大学语文》内容的多层面纵横框架。主要做法是:一是授课内容要能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有限的教材选篇与无限的经典篇章结合起来。例如当讲授《傅雷家书》选篇时,就可拓展到曾国藩的家训等著名教子篇章;二是选择富有时代气息和学生生活、兴趣紧密结合的作品,如《哈利波特》这部作品,深受当代青少年喜爱,它是魔幻文学优秀精典作品,作者罗琳把魔法描写的极具真实感,使人感觉到身临魔幻世界之中,象这样前卫的作品,大学语文也应有他的一篇之地。三是授课内容选择应与地域文化有关。地域文化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如戏曲文化中的东北的二人转,陕西的秦腔,天津大鼓书等;民俗民风文化中的广东早茶文化,山西面食文化等,在《大学语文》选篇中,应根据高校的地域不同而有侧重的选择有代表性的篇章。四是通过专题性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三、立体化平台的建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手段已发生了巨变。主要表现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等方面多层面的内容构架使大学语文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立体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音频、视频和图像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书本上虚拟的现实在屏幕上实现了三维效果图,近乎逼真的景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丰富的网上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活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内容变得异常形象、生动。通过网络阅读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教学情境。如在讲罗大佑的歌词选篇时,利用网络资源就会将罗大佑的生平、音像、影像资料下载下来,同时还有相关的经典歌词资料的拓展及延伸材料。利用网络,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外界信息,或预先了解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内容的深化。再就是通过网上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使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情趣。
四、多棱角的写作训练形式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语文应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这个大纲中所提到的“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更多的是侧重于“文学写作”的层面上,大学语文教材中多数为诗歌、小说、散文、政论文等体裁,以前只注重文学写作训练,而忽略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上大量、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办事工具——实用写作能力训练。应用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基础,没有文学的积淀和良好的语文功底,即使是懂得了写作技巧,也难以成文。因此在实际的训练中文学写作与应用写作应紧密结合,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现在《大学语文》课本中选有书信、讲演稿、学术论文等选篇,与现实实际写作更加贴近,因此应多侧重实用。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训练的形式应多样化,纸质作业必不可少,口语表达训练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让学生登台讲演。另外可开展各种讨论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现实的认识。例如在讲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散文时,让学生通过独特的视角及认真的观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进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方位的考核办法
传统考核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应用水平,知识的掌握无法替代能力的发挥。大学语文因注重的是人文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建立一整套既能体现学生平时学习的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应用能力的考核方法尤为重要。那种全国标准化的笔试试卷应取缔,代之以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阅读与写作综合水平,主题讨论与演讲情况等立体考评方式。应做到在考试目的上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内在素质的提高。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在考试形式上,注重笔试口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结语: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人文课程开设较少的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肩负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立体化教学意义深远。它适应了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马衍.创新《大学语文》的几点设想[J].黑河学刊,2009(12):103-104.
[2]常亮.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1(2):32-34.
[3]王玮.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3):21-22
[4]王婉婉 近十年大学语文改革回眸[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45-247.
[5]曹明升 大学语文教改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求索,2010(1):203-20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275号),项目负责人:唐哲。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