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知行统一困境分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并进一步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然而,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政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现象。因此,如何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的现状以及成因进行探讨,进而探索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的对策,最终达到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现状;成因;措施
  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的现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高校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学校德育教育的环境之下,因此其主流的思想道德素质仍然是积极向上、健康务实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虽然在观念上认同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说一套,做一套,认知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政治态度上,往往表现为崇高理想和现实追求的不一致性。在重大政治问题和政治观点上,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认识是正确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度认可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但是他们的政治认知和行为取向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首先,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大部分大学生均已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却不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政治问题。其次,大部分大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们深恶痛绝社会上的假丑恶现象,但是当牵扯到个人利益时,他们很容易把良知抛在脑后。他们既愤世嫉俗,又迎合世俗,在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相悖性。
  第二,在文化素养上,往往表现为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的不一致性。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观念上对高雅文化表示认同,但是在行为上却偏好于低俗文化。在文化认知上,他们的见解深刻而独到,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这种文化现象使得少数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日益空虚,文化审美异化,这最终会使他们变得愚昧无知,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第三,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往往表现为认识水平和个人行为的不一致性。就其认识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先公后私的人生价值取向,他们主张以大局为重。但是不少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选择明显和理性认识水平不符,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的行为选择更趋于功利性,他们更加注重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境界的提高;二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他们往往只注重个人利益,对他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利益弃之不顾,表现出强烈的知行错位。
  二、思政教育知行分离的成因
  (一)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育内容上,思政教育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 由于传统的“重道轻器”教育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的教育,使得思政教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缺乏与大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鲜活的现实内容,致使大学生只会一味的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没有意识到这些知识所存在的现实生活空间。 这种培养模式往往过分地注重观念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观念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结果只会使得受教育者对观念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往往很难深入到行动层面上去,最终导致知而不行的不良结果。
  (二)教育方式:以直接的理论灌输为主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多以概念、知识、原理的直接灌输为主,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得教育对象过于客体化。这种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进步的要求,严重挫败了他们努力进取的积极性,很容易使他们对思政课产生逆反心理。虽然我国现在一直强调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三)考试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
  在考试方式上,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思政教育考试多以试卷为主,侧重于对基本理论的考查,而对于运用理论知识对时事进行分析判断的题型考查得并不多。应试教育下的传统考试方式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错误想法,误导学生一味的背诵书本上的知识点,很少重视社会实践的参与。
  (四)思政教育自身:地位不高,缺乏对思政教师的重视
  尽管党和政府历来都把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但是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理论课成绩而未能给予像思政课这样的小学科充分的重视。思政教育被当成了“软指标”,虽然说起来重要,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就变得无关紧要了。这就会使得大部分高校未能给予思政教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未能为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未能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进修,从而使得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下降,为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的实现带来重重阻力。
  三、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知行统一的理论教学模式
  1.推進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思政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只有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思政教学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如果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预期相一致,那么思政教育就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从而能够更好地转化为道德实践。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身体力行,全面贯彻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把思政教育知行统一落到实处。
  2.以情感教育引导理论知识教育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这与思政教学中对抽象知识概念所采取的传统教授方法有很大关系。情感教育在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至关重要。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内容,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如何。以往思政课教学成果收效甚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情感教育。所以要构建知行统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关键就在于要突出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其功用。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思政教师应当善于运用需要原则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采用灵活的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3.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
  思政教育要注意采用多样性的考试方式和灵活性的考试内容。由于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相应地,考试方式也应体现多样性。可以采取开卷和闭卷、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多种考试方式。此外还可以采取网上考试的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最终成绩也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其学习效果。在考试内容上,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政教育的考试内容要做到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鲜活气息。
  (二)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模范作用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对每一位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师,身上担负着的是为祖国培育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的重大使命,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教学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个人修养等密切相关。思政教学效果要实现知行统一,教师的为人师表、模范带头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内容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为学生的行为表率。教师的实际行动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往往会产生口头说服教育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因此,思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力求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營造知行统一的良好氛围
  德育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德育是否具有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德育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是促进其由“知”转化为“行”的重要外部条件。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各个方面多管齐下、齐抓共管。首先,必须明确思政教育环境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将思政教育的理论要求渗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隐形的教育合力,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其次,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校风、班级的班风、教师的教风等方面无一不与学生知行统一良好品格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使命,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用优秀的讲座和优雅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大力营造知行统一的良好氛围。
  作者简介:朱博(1992-),女,汉,山东泰安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樊浩.“德”——“育”生态论[J].东南大学学报,1999(2).
  [2]苏逊.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J].当代青年研究,1996(5).
  [3]陆文敏.“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其他文献
一、實践工作的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行列当中。来到健身会所健身人群目标也无疑几种,一是减脂二是增肌塑形三是提高体质。但无论目标是什么运动后的机体恢复是不可缺少的。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过原
期刊
一、实践工作概述  本人是辽宁财贸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沈阳市艾森健身俱乐部进行毕业实践,艾森国际健身俱乐部在是沈阳市一个规模宏大的健身俱乐部,在全国一共有八家分店,沈阳就有五家,我在的工作单位是沈阳华府店,位于北站附近,在华府天地五楼,该俱乐部拥有会员数量上万,是一个八年以上的老店,信誉有保证.该健身俱乐部是一个从打造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首次提出自然主题健身新概念。同时结合高科
期刊
一、实践工作概述  本人是辽宁财贸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庄河市第三十初级中学进行毕业实践。通过我的调查,该学校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也很少,所以我希望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实习,能够让学生们认识武术,了解武术。我的工作是担任第三十中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武术教师,进行为期8周的武术基本功教学实践。  二、实践内容的理论知识  基本功练习是武术的基本内容之一。拳谚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思是提醒
期刊
【摘 要】竞赛焦虑对运动员成绩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何使运动员把焦虑水平控制在适宜程度,排除高、底焦虑水平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竞赛焦虑心理因素;调适  一、竞赛焦虑的心理调适  (一)端正比赛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比赛动机过强或过弱会引起运动员的情绪混乱,产生能力下降,过分的考虑个人名次、荣誉和比赛结果,甚至把比赛成绩与个人终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究其原因则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指导依据包括了马列主义,并且在对其不断探索与整合的基础上,已经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基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模式 
期刊
【摘 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共分布少数民族25个,特色少数民族15个,正是因为这样独特优势,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在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保护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探,从而达到解决问题,能更好的开发和保护云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素质在人们心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人都注重自己的身体发展,初中的体育课程虽然是学科中重要的,但并没有被大家重视,因此本文就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存在着教学内容的单一、学生本身对于体育的不重视、缺乏体育器材的支持等问题,也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方法创新,首先要切实加强体育师资力量的队伍建设,其次设计正确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最后家长要端正对体育
期刊
【摘 要】体育是中等职业学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体育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体育教学方法是将体育教学理论更好地付诸实践的桥梁,因此,体育教学方法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对中职学校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规范性;准确性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体育课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
期刊
学校体育除了担任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以外,根据青少年儿童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要进行适量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教育有機融合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才是成功的体育教育。  一、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教师只有先喜欢学生,才会真心的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热爱学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是加强引导的条件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起伏、不稳定时期,可塑性强,极易受环境的影响。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影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教材、学习方法等问题,谈了自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以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心理问题;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家长和教师都必须时刻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