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芊”引发的思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教师喜欢用带“芊”的词语来形容青春期学生的一些表现,如“芊飒飒”“芊的来”“芊起来”等。学生的“芊”是时期性的,是正常的,是无法阻止的,是其性心理的外化。初中是青少年各方面迅速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异性交往上做好必要的心理辅导,有利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全面且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从分析学生青春期特有表现出发,对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合理异性交往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异性交往;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30-0087-04
  引    言
  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发现周围很多教师喜欢用带“芊”的词语来形容青春期学生的一些表现,同时笔者也了解到很多教师不喜欢学生这样的表现,甚至想尽办法来制止这些“芊”的行为。他们总是担心这些行为会使班风变差,男女生之间会由这一开始的“芊”发展到后来的交往过密,由此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学业方面的。确实,在中学的校园里,同伴间的交往尤其是异性交往是学生、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在意且较敏感的话题,同时它对中学生的成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在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相信将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近几次参加青春期教育培训后的收获谈谈“如何更好地对待初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一、初中生“芊”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会“芊”呢?其实就像有些教师说到的,学生绝大部分已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都十分迅猛的时期,现一般将青春期年龄界限界定为10~19岁。可见初中学生绝大部分都已进入青春期,由于体内性激素的作用,性意识开始萌动。而且加上外界的各种因素如电视剧、媒体刺激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有研究表明,青少年8~10岁已开始向往异性;12~13岁愿意与异性一起活动;13~14岁开始频繁与异性交往;14~15岁心中已有了特别喜欢的异性,有了亲密的异性朋友;15~16岁已进入初恋阶段。从这一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芊”的表现是他们这一时期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1]。
  他们有些会以直接或间接、含蓄或大胆的方式接近异性,希望可以引起异性的注意,有时候他们也会特别关注自己的着装,希望在异性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像这种男女生之间有所向往、愿意接近甚至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有助于消除异性之间的神秘感和紧张情绪,还可以增进男女同学间的团结和友谊[2]。十三四岁的初中生不仅生理上在发育成长,他们的心理同样也在长大,或多或少已萌发了“怀春”的幼芽,甚至内心还会不时掀起一股愿意和异性亲近的冲动,做一些富有浪漫色彩的春梦,这是一种健康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由此看来,学生的“芊”是时期性的,是正常的,是无法阻止的,是其性心理的外化。
  二、初中生“芊”行为管控不利分析
  既然“芊”这一表现是正常的,那为什么很多教师要反对呢?正如笔者前面所提到的,他们主要是担心这些行为表现如果不加以管理和制止,会使整个班的班风变差,部分男女同学之间也会由这一开始的“芊”发展到后来的“早恋”,由此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学业方面,如果到那个时候再去管,就来不及了。
  教师的担心并不是无中生有、杞人忧天的。随着青少年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和异性交往的日益增多,部分青春期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芊”的表现而进入了恋爱阶段。以前总是称中学生恋爱为“早恋”,最近几年这种叫法已被“青春期恋爱”一词所取代。因为“早恋”的概念不够严谨、不够科学,还带着明显的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色彩,而“青春期恋爱”是一个既不贬斥也不褒扬的中性概念,它只是一种事实陈述,而不是一种道德评价。用这一称法是期望人们改变传统观念和习惯性思维,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中学生的恋爱,不应就学生的表现去论表现,去制止表现,而是应认识到他们的发展和变化,尊重和接纳他们[3]。当然,接纳并不代表我们就放任学生的异性交往,也不是鼓励学生在中学阶段谈恋爱,而是说我们需要随时应对和处理好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交往过密”的这一现象,即有些教师所担心的由“芊”发展至“青春期恋爱”。
  从平时的观察和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青春期恋爱”的产生既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即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也包括他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及他做出的反应,还包括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和伴他成长的家庭方面的原因等。
  三、初中生合理异性交往的辅导策略
  既然“青春期恋爱”的发生存在各方面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应从多角度来分析和应对。在今年的“全国学校性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一个环节“‘早恋’话题四方谈”中,杭州第二中学学生的话语和想法就给了我们在场教育者很多的启发,如有学生说道:“老师不应该干涉,而是关注学生的异性交往。”“老师不要用‘管’,而是‘帮助’。因为‘管’是一种压制的方式,而‘帮助’则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希望我们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遇到挫折时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家长也不要因为我们没有判断的‘能力’就直接剥夺了我们想要去判断的‘权利’,因为这样做就成了‘家庭暴力’!”这些略带幽默的话语正是这些处于青春期发育过程中渴望独立、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动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他们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给予自己机会和权利去应对、处理异性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希望师长不要直接来干涉和压制,而是适时地提供引导和帮助[4]。   接下来,笔者就围绕一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学生案例来具体谈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异性交往。
  【案例】小雨,女,现读初二,一个长得很清秀的女生。性格内向,学习刻苦,对笔者很信任,经常会来“成长空间”心理辅导室找笔者谈心。现在上了初二,虽然没有了心理课,但她对笔者的信任度并没有减退,还是会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来跟笔者倾诉和沟通。最近她又遇到了一些烦恼,而且是以前不曾有的烦恼。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关于“异性交往”的问题。
  前段时间,因为一次偶然的住校生集体活动,她和别班的一名男生认识了,后来那位男生就通过其他同学问到了她寝室的电话号码,在一次晚自习结束回到寝室后拨了过去,两人又一次谈得很愉快。因为是内线,不需付费,他们两个几乎每两天就会打一通电话。当然,都是男生打过来的,有时候是别的女生接起来的。因此寝室的人都知道了电话的那一头是个男生。一个星期刚过,她寝室里的同學就开始纷纷议论起来,甚至在教室里都开始有了流言蜚语,说她和别班的那个男生在谈恋爱,很快班主任也知道了,找她谈了话,还告知了她的家长,做了家长的工作,甚至在班上还公开地讲到了这件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全班都知道教师讲的就是她。
  她不理解大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她和那个男生的电话聊天是很单纯的,就只是谈谈白天的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因为觉得和他聊天很开心,像是多了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也感受到了对方同学的幽默,所以每次都聊得比较久。但她不明白室友们为什么这样看待自己,甚至自己以前很要好的朋友也这样,还在教室里连同其他同学一起排斥自己;班主任仿佛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喜欢和信任自己了,看自己的眼神也变了,叫学生去办公室帮忙做事情也不再有她的份了。
  小雨觉得很伤心,很烦恼,她问笔者:“施姐,我真的做错了吗?我真的像班主任说的那样‘芊’吗?爸爸妈妈也说我怎么变成这样了?可是我没变啊!为什么找同性同学聊天说是好朋友谈心,而找异性同学倾诉则变成早恋了呢?哎,我让他们失望了!”
  小雨的这个案例可能并不是很典型,但是我们可以去思考:小雨错了吗?那班主任和家长又做得对吗?还好小雨是个听话的孩子,没有因为师长这样冷漠的态度和禁止的方式而变得叛逆,但这样做真的是为她好吗?对她的成长有利吗?那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的不开心和烦恼,甚至自责呢?
  这里笔者不谈对小雨的辅导过程,主要结合小雨的案例来谈谈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异性交往时的几点想法。
  1.不盲目评断,要理解与关注
  这一点主要是从小雨的案例中想到的。前面提到过,青春期男女生之间彼此愿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自然、健康的心理需求,这是从古到今世界所有青少年群体都不可逃脱的自然规律。
  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再认真学习、再乖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也会有这一变化和发展,就像案例中的小雨,尽管她有些内向,但也会被异性吸引,也会在与异性交谈中得到快乐。当然,她采取的这一方式可能并不恰当,毕竟影响到了她正常就寝的时间,甚至整个寝室的作息,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贸然断定她在“恋爱”。
  所以要做到“不盲目评断”,教师对班上的流言蜚语不能听之信之,而是应该多给予一些关注,引导那些传流言蜚语的学生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多多关注自己的成绩,不要捕风捉影,过度关注别人。
  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异性同学间的一些表现,看是否需要找他们谈心,是否需要联系其家长,和家长交流什么,还有和全班同学交流此类话题时又应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和方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的一些问题。即使是面对真的在谈恋爱的学生,我们也应三思而后行。我们千万不能盲目评断,给学生留下阴影和自责,而是应理解和关注学生。
  2.创设宽松的异性交往环境
  在理解了青春期学生特有的这一特点之后,我们就应为他们创设条件,满足他们渴望接近异性的心理需求,也可以促进他们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5]。例如,在校园里,集体性的活动、游戏、男女生的配合等,都是可以缓解他们性压力的方式,如简单的一个拉手,可以在游戏中在公众的场合下,给学生一个拉手的机会,就是给“性压力”一个“出口”,让他们面对异性不再感到神秘和不知所措。正如陈一筠教授提到的:“公开放电,比较安全;私下放电,比较危险。”为了防止危险的发生,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公开的异性交往环境。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让异性同学之间认识到自身及对方的优点,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笔者所在的学校很多班主任就会利用“大课间”活动让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抓人”游戏等,这类游戏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公开地让男女生之间有一定的身体接触,因为在抓的过程中,势必要伸手去碰对方。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满足青春期学生渴望接触异性的方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课,让学生一起来探讨异性交往时需要把握的一些原则,也可以让学生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传流言蜚语’的这一行为表现怎么样”等类似的一些话题,分析一下那些被传流言的人和传流言的人,他们的对与错。如被传流言的人,如何避免被别人无谓的议论,那就要思考下自己的行为表现是否有不恰当;而针对那些传流言的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恰当,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相信通过这样的讨论,班上的氛围或者风气会更好。
  再次,我们也可以通过生理卫生课,让学生认识自己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各种变化,也让他们了解男女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冲淡乃至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使其能更稳妥地把握住自己的情感,防止因好奇而去尝试恋爱。当然,这需要教师本身有自然、放得开的态度,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去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课,通过一些“芊”的表现的探讨,让全班学生认识到在与异性交往中要自尊自重,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不矫揉造作,或者随意打闹、挑逗等,身体接触也应有分寸;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探讨“怎样的男生或怎样的女生受欢迎”等话题。   3.幫助学生会思考与会选择
  其实很多“青春期恋爱”的发生是因为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他们对爱情的认识很肤浅,而且往往只注重对方的外显特征而忽略实质,对于现实,对于恋爱发展的结果,他们很少考虑或根本不考虑[6]。由此可见,这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现,往往会有不好的结果。
  所以,对教师来说,进一步地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爱情”,进行爱情教育也很重要。爱情是高尚的,需要我们用圣洁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以轻率、游戏的方式来处理;爱情又是严肃的,并不只有甜蜜和幸福。它还意味着道德、责任、承诺、坚持等,所以爱情需要心智的成熟和道德水准的提高;爱情也是困难的、麻烦的,它不只是一件单纯的个人私事,它经常会与学习、社会规范、家庭职责等产生矛盾。所以我们只有具备足够的智慧和综合实力,才可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
  在爱情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允许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记得曾经有一个女生走到“成长空间”来和笔者探讨“中学生到底能不能谈恋爱”这一问题。当时笔者没有马上给她答案,而是把中学生谈恋爱可能带来的后果、利弊得失分析给她听,让她自己去思考。同时还通过比较和权衡,让她自己去做出选择。例如,学业和恋爱,相对来说,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机会是有限的,而恋爱机会较多,在整个试婚期都会存在,而且会听到很多祝福的声音而不是反对。再如,青春期恋爱的特点之一就是不确定性,谁也说不准将来会怎样。而且青春期也就是中学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是青少年长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而知识才干能让人一辈子受用,而青春期恋爱的欢娱可能一瞬即逝。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学阶段专心学业,考入大学,那么就会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也可以在将来找到更好的恋爱对象。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选择。
  结    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引导青春期异性交往,尤其是初中生异性交往的几点想法,主要是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来谈的。当然,作为学生的第一任也是最关键的青春期性教育老师——家长,也需要为自己的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做出一些努力:认识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尊重和理解孩子,换位思考,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引导好孩子,不盲目否定和制止,同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让学生平安度过青春期。笔者认为,不论是杭州第二中学的学生还是上面案例中的小雨,他们所要表达的或反映的都是希望教师或家长不要强行管制或硬性规定他们的异性交往,而是能够理解他们的表现,并且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豆蔻年华的青春谁都会经历,只希望在经历时,教师和父母都能给予理解与关心。那就让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去呵护这些幼小的心灵,让我们善待这些早开的花朵,使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当中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姜荣基.初中生异性交往状况及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0(04):10.
  韩欣彤.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苏建平.初中生异性交往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6.
  王佳.初中生的异性交往态度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如何正确处理初中生的异性交往问题[J].江苏教育,2017(40):74-76.
  郑杰.初中生异性交往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相关研究[J/OL].健康研究,2019(04):365-368[2019-08-24].
  作者简介:施叶娟(1984.11—),女,浙江余杭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青春期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对教师学习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表达了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观,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教师如果要承担起教育人这一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在各方面完善和提高自己”。本文围绕这个观点对该书进行了评价分析,就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教学规律与原则等问题,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教师学习;教师自我完善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晰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内容,而学生在利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策略、方法、技术等解决真实信息系统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思维品质即计算思维的提升是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上游学校实施的“结构化教学”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指导。本文结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八年级上册《输入数据有技巧》一课,以“
期刊
摘 要:观察和理解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基于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尝试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从幼儿感兴趣的身边事入手,选取有价值的内容,制定详尽而细致的目标,同时尝试多元化的记录方法,在培养幼儿的同时,也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师幼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观察;记录;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
期刊
摘 要: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学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题意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现如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出几点小学数学的阅读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添砖加瓦。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策略;陶行知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 要:当前,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家长和教师所重视。全科阅读的时代已然来临。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的阅读现状,结合具体的课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拓展阅读资源等方式,最终找到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绘本;阅读能力;小学中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的课程组织形式有很多种,而主题活动则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我园在研究园本课程时,重点对班本主题进行开发研究,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班本主题的开发和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还总结出了如下两点内容:第一,在设计班级课程时,需要充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予以考虑。在实施课程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并且在课程结束后,还要做好相应的评价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英语绘本阅读在丰富学生阅读素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还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趣味性的活动、创造性的语用、视觉性的插图和开放性的问题为途径,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
期刊
摘 要:MIDI音乐制作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现代化的计算机音乐教学技术,乐器数字化接口是计算机音乐的核心内容。在MIDI音乐系统中,拥有音源、音序器和输入设备,有了这三个基本的设备,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它来呈现出更完美的音乐教学。  关键词:数字化;儿童音乐;MIDI制作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0-
期刊
摘 要:“1+X”阅读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双重革新,其背后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1+X”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过度的分析、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使语文课堂越来越远离语文本身之味,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追求知识的量而逐渐忽视了语文的美,这不是语文教学应有的模式。理想的语文教学境界应该是化有形为无形,这需要教师打破碎片式教学僵局,变启发验证为整体构建。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整体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碎片式;整体建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