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因此,体育教师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除了改善体育方面的设施条件之外,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现状 对策 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各教育行政部门都在为创建省教育强市而努力,各校都在力争创办省、市一级学校,一流的学校要有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本身的素质将影响到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思想,它的发展关系到学生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设一支学历学术水平较高的、业务能力过硬的、数量充足的、结构合理的、并有着良好职业道德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1)小学体育教师性别、年龄结构的现状分析。目前从事体育教学的女教师数量严重缺编,甚至于有近八成的学校没有配备女体育教师。根据访谈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师范院校招收的体育专业女生比例偏小;毕业时女生改行从事其他职业的比例较男生大;学校领导对女体育教师存在一定的歧视;女体育教师工作若干年后身心承受着比男教师更大的压力,造成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2)体育教师的专业分布状况分析。从总体来看,教师专业的多样性不够,分布也存在合理性,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与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有关,专业的设置和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在接收毕业生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专业问题。因此,有必要实现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精通一项运动技术,熟练掌握多项技术,是现代化教育对现代体育教师的提出的新要求。
二、小学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现状
为了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我国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目的是让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更加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性和身心健康水平。体育器材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是中小学进行身体锻炼的物质保障。但是目前健身器材和体操器材是每所学校都有的,但只是限于爬杆、平行梯、肋木架器材等,而软梯、攀网以及攀岩墙等在中小学校仍然是空白;体操器材中只是一些单杠、双杠、跳箱、山羊、助跳板,而体操凳及体操棒也是了了无几。当然,在有关器材购置过程中,许多学校一方面是由于经费和场地原因,更主要的是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例如:轮滑、攀网、攀岩墙等运动项目的安全系数是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考虑的较多的一方面。自制器材是对学校现有器材量单一又不足的很好的补充,在自制器材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对策
(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其次,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和尊重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在精神上要不断的鼓励和尊重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物质上要实现同工同酬,保证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提高体育教师的生活质量,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学校要改变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殊性,使他们能看到教学成果,体会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效能感并培养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安心投入教学,教师队伍才会日益稳定,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更新教育观念,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强调将增进学生的健康、锻炼健康的体魄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再是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以实现“三基”为终极目标的课程,而是把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同时以竞赛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利用竞技运动项目的活力和吸引力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大经费投入,挖掘现有资源,改善物质条件。《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如果按配备目录全部配齐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的。首先,继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更新办学思想,重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配齐教学用品。其次,充分发挥现有场地器材的作用,努力开发器材的多种功能。教育部在“教体艺厅〔2005〕7号”文件中规定:“中小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场地仍可继续使用,以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由于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以往的场地器材配置规格是成人化、竞技化的。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而后放手让学生去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加深了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小玲.论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04).
[2]常青.辽宁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6).
[3]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09).
[4]王守恒.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5]翟德萍,邱春,杨永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12) .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现状 对策 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各教育行政部门都在为创建省教育强市而努力,各校都在力争创办省、市一级学校,一流的学校要有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本身的素质将影响到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思想,它的发展关系到学生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设一支学历学术水平较高的、业务能力过硬的、数量充足的、结构合理的、并有着良好职业道德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1)小学体育教师性别、年龄结构的现状分析。目前从事体育教学的女教师数量严重缺编,甚至于有近八成的学校没有配备女体育教师。根据访谈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师范院校招收的体育专业女生比例偏小;毕业时女生改行从事其他职业的比例较男生大;学校领导对女体育教师存在一定的歧视;女体育教师工作若干年后身心承受着比男教师更大的压力,造成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2)体育教师的专业分布状况分析。从总体来看,教师专业的多样性不够,分布也存在合理性,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与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有关,专业的设置和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在接收毕业生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专业问题。因此,有必要实现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精通一项运动技术,熟练掌握多项技术,是现代化教育对现代体育教师的提出的新要求。
二、小学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现状
为了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我国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目的是让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更加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性和身心健康水平。体育器材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是中小学进行身体锻炼的物质保障。但是目前健身器材和体操器材是每所学校都有的,但只是限于爬杆、平行梯、肋木架器材等,而软梯、攀网以及攀岩墙等在中小学校仍然是空白;体操器材中只是一些单杠、双杠、跳箱、山羊、助跳板,而体操凳及体操棒也是了了无几。当然,在有关器材购置过程中,许多学校一方面是由于经费和场地原因,更主要的是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例如:轮滑、攀网、攀岩墙等运动项目的安全系数是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考虑的较多的一方面。自制器材是对学校现有器材量单一又不足的很好的补充,在自制器材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对策
(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其次,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和尊重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在精神上要不断的鼓励和尊重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物质上要实现同工同酬,保证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提高体育教师的生活质量,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学校要改变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殊性,使他们能看到教学成果,体会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效能感并培养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安心投入教学,教师队伍才会日益稳定,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更新教育观念,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强调将增进学生的健康、锻炼健康的体魄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再是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以实现“三基”为终极目标的课程,而是把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同时以竞赛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利用竞技运动项目的活力和吸引力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大经费投入,挖掘现有资源,改善物质条件。《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如果按配备目录全部配齐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的。首先,继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更新办学思想,重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配齐教学用品。其次,充分发挥现有场地器材的作用,努力开发器材的多种功能。教育部在“教体艺厅〔2005〕7号”文件中规定:“中小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场地仍可继续使用,以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由于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以往的场地器材配置规格是成人化、竞技化的。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而后放手让学生去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加深了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小玲.论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04).
[2]常青.辽宁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6).
[3]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09).
[4]王守恒.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5]翟德萍,邱春,杨永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