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现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有300多家地市级电视台,与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相比,面临着政策、资源、资金、人才等多种压力,成长空间相对较小。但地市级电视台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最有利条件,当许多电视媒体把主战场摆在城市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市级电视台的受众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知识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地市级电视台要大力办好服务“三农”的节目,这既是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也是地市级电视台与中央、省级电视台进行错位竞争的必然选择。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全市总人口582万,其中农业人口389万。襄樊是一个农业大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全国仅有的两个平均亩产吨粮市之一,耕地占全国的0.34%,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是名副其实的粮仓。选择襄樊电视台这一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进行研究,应该对全国的地市级电视台都有借鉴意义。
  襄樊电视台对农节目现状
  2001年5月,襄樊电视台对农节目《襄樊农业》开播。由于节目的深度和广度有限,节目一度运行困难。2008年7月28日,《襄樊农业》改版为《垄上行》播出。初期节目,周期为每周一期,时长为15分钟。2009年4月2日起进行扩版,将栏目由原来的一周一期改成一周两期,每周一、周四晚上7:20首播,次日的下午1:30重播,每期节目都分别在襄樊电视台一套、二套共重播3次。襄樊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的定位为:面对“三农”的服务窗口,传播农业科技、推广致富典型、替农民排忧解难。目前栏目由8个板块构成,分别是:《最新农事》,传递最新的本地农业动态;《种养有道》,向农民传递最新的农业科技,替农民解决科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农家故事》,采访农民身边的致富人、致富事;《乡间啄木鸟》,对农民身边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舆论监督;《热线帮忙》,短平快的信息平台,农业专家与农民热线问答;《农时气象》,讲解节气变化与农事关系,阶段性地预报农业生产中的天气情况。由于节目比以往更有时效性,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不仅受到襄樊本地农民朋友的青睐,就连周边的钟祥、淅川、新野、随州等地的农民也纷纷打来电话,向栏目组咨询种养方面的科技知识。目前,栏目运行状况良好,2009年其收视率达6%,收视份额达22.5%,①已经成为襄樊电视台自办栏目中的强势栏目。
  电视对农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襄樊电视台《垄上行》栏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节目形态存在着解析政策“公文化”、报道信息“浅表化”、典型宣传“脸谱化”等问题。栏目对于农业政策的解读,没有打破公文的框框,没能进行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解读,部分农村受众认为“听不懂”;对于农业科技信息的傳递,还处于浅表化的状态,农村受众很难通过电视节目一次性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其他渠道继续深入了解,普遍认为“不解渴”;对于农民在致富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描摹较为脸谱化,对其个性的东西揭示较少,部分农村受众感觉“没兴趣”。
  栏目还没有跳出小农业的圈子,难以形成大农业办大栏目的格局。以前的《襄樊农业》是襄樊电视台与襄樊市农业局合办,改版后栏目组的初步设想是跳出小农业的圈子,把诸如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农垦局、烟草专卖局、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其他涉农部门也囊括进来,形成大农业部门联合办大栏目的格局。但是由于电视台是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行政约束能力,致使操作起来很困难,合作事宜至今没有落到实处。
  栏目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欠缺。栏目播出后,在受众尤其是农村受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栏目热线电话24小时不断。但是由于襄樊的农副产品、农资产品市场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栏目的经济效益明显欠缺,基本属于贴钱办栏目的状况,这严重阻碍了栏目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办好电视对农节目的普遍性思考
  襄樊电视台对农节目《垄上行》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其一家的问题,在全国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中具有普遍性。由此提出对全国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的一些普遍性思考:
  提高对加强和办好电视对农节目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地市级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的前提。首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地市级电视台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随着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实现和广大农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这一收视群体日益庞大,优秀的电视对农节目必然会拥有稳定的收视群体,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再次,办好对农节目,努力为“三农”服务,是地市级电视台贴近受众,提升其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各地市级电视台必须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把提高电视对农节目质量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纠正“电视对农节目可有可无”、“电视对农节目无非是唱唱‘四季歌’,设个栏目对付着办就可以了”等模糊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电视对农节目。
  加强电视对农节目受众研究是地市级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的基础。在电视收视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针对不同受众特点采取不同的节目策划、生产策略,已经成为电视媒体普遍采用的策略。影响传媒受众市场细分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电视对农节目而言主要有两种:地域因素和人口因素。各地域的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特点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在电视对农节目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应根据地域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受众人口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信仰等。这些因素对受众的需求和欲望影响较大,因此也应该是受众市场最主要的细分标准。在对电视对农节目的受众进行研究时,我们既要考虑受众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也要考虑各地市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市场细分,为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有针对性地传播各种信息提供依据。
  改善电视对农节目形态是地市级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的关键。电视节目形态主要包括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两个方面。首先,对农节目应定位于服务性节目,内容上要围绕“实用”选题材。服务农民,让农民觉得“有用、可学、受益”是对农节目题材选择的标准。当天或新近发生的农村新闻,焦点应放在农民身上,而不是涉农的官员和基层干部;致富信息、务工信息、农技信息和其他信息,这些信息一定要有极强的时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农技信息专业性不能太强,要结合农时,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其次,对农电视节目应采用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要根据“实情”定形式。对农节目的服务对象是农民,节目是做给农民看的,必须根据农民的收视心理和实际情况摄制节目,在节目包装、语言风格、主持特色、编排结构等方面要符合农民的欣赏口味,便于农民理解和接受。目前一些对农节目之所以不受欢迎,主要原因是服务不到位,节目内容、形式与农民的需求、兴趣、收视习惯等严重错位。
  进行电视对农节目品牌经营是地市级电视台提高对农节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品牌经营是电视对农节目在节目形态上达到贴近性、接受性后,对其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品牌是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反映,媒体的品牌价值是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品牌节目、品牌频道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的市场收益是有形的,而由品牌节目、品牌频道带来的电视媒体在受众市场形成的美誉度、忠诚度是无形的。简单地说,电视对农节目的品牌价值不仅体现在节目质量和通过开拓市场并取得收益的市场拓展能力上,还体现在农村受众对对农节目的感情认同上。电视对农节目的品牌经营,可以分为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两个阶段,在品牌塑造阶段,对农节目应做好节目定位、形象包装、品牌营销推广活动等,在品牌推广阶段,应着重培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并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村受众精神、文化、科技需求的迅速增长,电视对农节目的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广阔。然而,当前电视对农节目的现状难以满足巨大的农村受众需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在此背景下,如何改变固有思路,采取种种对策,提升电视对农节目的质量,以满足农村受众的需求,已经成为摆在所有媒体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电视媒体对农节目研究——以地市级电视台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y087)
  注 释:
  ①此数据来源为湖北省国家统计局襄樊调查队2009年9月对襄樊电视台《垄上行》栏目收视率调查数据。
  (作者为襄樊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N
其他文献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在2002年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一档电视访谈类节目,节目以开放式的、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这些特色和亮点深受观众喜爱,曾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这档节目也给我们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带来了诸多借鉴和思考。  如何吸引受众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面对面、零距离和即兴谈话为主题的一种较为特别的电视节目类型。节目中主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是读题时代,标题是网络新闻的“眼睛”。本文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上的新闻标题为例,探讨了网络新闻标题的四大特点及五种大众化倾向表现,仅供图书馆网络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 特点 大众化倾向 高校图书馆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新闻及受众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信息的双向选择过程。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独立的新闻网站迅速发展,网络新闻的竞争日趋激
期刊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女作家,由于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她的小说创作正是她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叙写视角,来关注和审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以对女性困境的关切引发人们对非人生状态的审视及自身弱点的反思。  独特的女性经历,书写不幸的女性群像  自从人类进入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私有制社会以后,女子便成了男子的私有财产、附属品。妇女除了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支
期刊
背景:郑州地铁网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地铁建设将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2013年建成通车后,郑州将向国际化城市标准再迈进一步。  郑州地铁1号线2009年6月6日正式开工,2012年12月底投入运营。  郑州地铁2号线2015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  如今在世界报界,地铁报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在中国,地铁报出现至今仅六七年,为数并不多,还处于摸索时期。目前有上海的《I时代报》、南京的
期刊
摘要: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新闻媒体对之进行规范和筛选不仅是语言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媒体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是媒体的社会职责,也是弘扬和传播汉语汉文化的历史责任感的呼唤。本文提出新闻媒体应对新词语的原则应是:容纳、分析,取舍有度,引导、示范,构建和谐的媒介语言环境,积极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新词语 媒体 应对    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韩国的《朝鲜日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两个时间段内,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26篇文章的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报道形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朝鲜日报》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中韩交流年”(2007年)与“奥运年”(2008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家形象 中国 韩国《朝鲜日报》    序言  中韩两国于1992年建
期刊
摘要:国际主流媒体对汶川地震进行图片报道的时候,坚持的是间接表现地震的惨烈,小心翼翼地坚守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海地地震的报道特点是直面遇难者遗体,不吝展示“身体恐怖”。这个变化表面上看是媒体竞争的权宜之计,但是更深层次应该是观看方式上的“他者心理”效应、经济利益竞争导致媒体人道主义缺失以及意识形态对新闻客观真实的消解等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关键词:人文关怀 身体恐怖 意识形态    境外媒体
期刊
“网络不良炒作”是指借助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以低俗性、反常性、刺激性为卖点,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做反复的宣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此类炒作日益泛滥。本该作为“把关人”的一些传统媒体却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其推手,不仅影响了自身公信力和权威性,更污染了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同时也会对社会公众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不良作用。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对接过程中如何保持自我,不
期刊
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走过了15个年头,先后有19幅(组)新闻摄影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新闻奖。  长期的新闻摄影从业经历,也让我对在如今日益激烈的传媒间竞争和“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地市报如何做好新闻摄影,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见解。  翻看不少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地市报,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与较为成熟的都市报和发达地区的报纸相比,新闻图片无论是见报数量、质量,还是在版面上的比重、分量
期刊
从1936年6月7日到7月31日,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的《生活日报》存世共55天。在这55天里,邹韬奋在《生活日报》上共发表了55篇社论,在社论中,他以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的气概十分大胆地、全面地、多角度地、鞭辟入里地也是十分成功地宣传了他的抗日救亡主张,同时也非常深刻地、尖锐地、多视角地、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某些政界要人和文化界名人的懦弱和无耻!  面对某些政界掌权者们无休止的开着的为自己谋福利和资本的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