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一、充分调研市场,做好劳动力需求评估
政府每年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分析市场劳力需求,对劳动力需求量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根据县情以及劳动力输出方向,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劳务输出型:一方面通过政府组织的县域外的劳动力培训、就业基地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安排劳动力就业,如通过在广东东莞、上海嘉定建立的就业基地,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2.7万人;另一方面,对传统的以亲帮亲,以亲带邻的外出务工形式予以指导,拉动外出就业队伍,每年大约有2.2万人通过这种形式自主谋求职业,象北京建筑市场曾一度出现“星子村”现象,仅一个建筑工地星子人就达1000余人。
2、就地安置型: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达2.3万人。以温泉度假村为龙头发展生态山庄、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群已初现规模,从业人员达1.1万人,由本地能人郭斗星创办的龙湾温泉度假村,解决了当地1000余人就业。以思麦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加工出口企业建成投产后可安置人员达1.2万人,目前招收岗前培训员工3000余人,建筑施工人员1000余人。
3、创业发展型:通过本县实干能人创办劳动密集、投资规模不大、生产灵活的企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现有从业人员有1.8万余人,主要有:以湖南、湖北为代表的砖窑厂;以横塘、白鹿为代表的板材加工厂;以景德镇从事日用瓷加工为代表的小作坊;以苏家当、横塘、泽泉等乡镇为代表的羽绒加工企业。
二、不断强化措施,确保劳动力转移实效
政府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持续为农民增收的公益事业,在充分调研劳务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从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出发,不断强化措施,改进方法,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工进城谋职的适应能力,确保劳动力转移工作抓出实效。
1、以政府为主导,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出台文件指导。从2006年起,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明确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及考核目标。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星子县就业与招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场和有关职能部门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同时将劳动就业力转移工作列入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综合目标考评。三是党员示范引导。先后在湖南、南昌等县外企业组建8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创业先锋的示范作用,激发外出务工人员创业热情。
2、以市场为导向,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信息支持。一是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利用专版制作企业电视新闻片和企业家访谈节目,对本县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在县城、乡镇和村委建设信息公告栏,共发放《企业招工信息特刊》12万余份,发放信息宣传单20000余份,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个,做到送岗上门,服务到家。二是开展政策咨询,扫清就业误区。劳动部门针对农民的知识盲点和就业顾虑,深入农村宣传,共组织16次大型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咨询活动,同时树立创业典型,增强农民就业信心。四是开通网络服务,提供便捷渠道。完善县级公共服务信息网,建立劳务信息发布平台,改进和加强劳务信息发布工作,并宣传推介本县有影响力的企业和长期在本县招工的友好企业单位。
3、以培训为基础,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技能保障。一是政府免费培训。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职能培训,2007年共举办培训班18次,农村劳动力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二是部门帮扶培训。农业局、就业局、老建办等部门分别组织农村劳动力实施“阳光工程”、“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免费帮扶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农民、下岗职工共3万余人。三是企业实地培训。天沐温泉、龙湾温泉、银星公司等200余家县内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用工需要,每年培训人员达2万人,沿环山公路“农家乐”培训共带动我县农村6万余人吃上了旅游饭。四是能人帮带培训。充分利用本土在外就业能人,实施捆绑培训,蓼南能人李四星等组建的“中快餐饮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培训员工达5000人,带动家乡3800余人在外务工。
4、以解难为保障,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后方支持。一是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特别是做好法律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权和安全意识;在南昌等大中城市建立驻外劳务办事处,落实务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协调解决劳务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务。二是做好劳务输出后的回访,每年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带队,组织就业局、招商局等单位到劳务输出重点基地进行调研走访,倾听用工单位意见和建议,掌握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难题,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逐步对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子女入学减免借读费,2007年829个家庭836名中小学生享受优惠政策,共减免借读费16万余元,涉及县内外企业138家。
三、努力巩固成果,扩大劳动力转移效益
通过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约有5.6万人,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外出务工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较留守农民人均收入高出一倍,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同时拉动了留守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使一部分种田能手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原来每个劳动力不足2亩耕地,通过土地流转,使每个留守劳动力拥有4-5亩耕地,甚至出现百亩以上种粮大户、种棉大户,他们的平均收入也比原来增长了一倍,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政府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利用,把经济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整体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1、提高了社会整体素质。外出务工人员一般要先通过技能培训后进入企业,接受现代企业规范的管理,城市文明生活的熏陶,农民素质明显提高,过去宗族械斗,迷信邪教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尊老爱幼、祟尚科学新风已形成。今年春节,几个自然村的外出务工青年集体出资宴请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共进大餐被传为佳话。
2、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有一技专长的劳动力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有外出务工经验并掌握一技之长的熟练劳动力超过4万人。熟练劳动力回流,改变企业招工难题,满足了当地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吸引了象思麦博运动器材公司、优力维特电梯制造公司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落户星子,从而推动了我县经济飞速增长。
3、培育了企业成长。星子县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多年资本积累,学会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打工崽变老板不下百余人,其中资产超亿元企业有几家,象中快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大专院校后勤服务行业的佼佼者,连锁企业遍布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市三十多所学校、工厂,企业员工达五千多人,他们的做法得到原省委书记孟建柱的肯定。
4、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通过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积累了一定资金,在看见外地乡镇、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时,建设好家乡意愿不断增强。在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后,他们踊跃捐款出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2007年捐资超过1000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后援。
[作者简介]曾伍根,男,中共江西省星子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建平]
一、充分调研市场,做好劳动力需求评估
政府每年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分析市场劳力需求,对劳动力需求量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根据县情以及劳动力输出方向,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劳务输出型:一方面通过政府组织的县域外的劳动力培训、就业基地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安排劳动力就业,如通过在广东东莞、上海嘉定建立的就业基地,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2.7万人;另一方面,对传统的以亲帮亲,以亲带邻的外出务工形式予以指导,拉动外出就业队伍,每年大约有2.2万人通过这种形式自主谋求职业,象北京建筑市场曾一度出现“星子村”现象,仅一个建筑工地星子人就达1000余人。
2、就地安置型: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达2.3万人。以温泉度假村为龙头发展生态山庄、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群已初现规模,从业人员达1.1万人,由本地能人郭斗星创办的龙湾温泉度假村,解决了当地1000余人就业。以思麦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加工出口企业建成投产后可安置人员达1.2万人,目前招收岗前培训员工3000余人,建筑施工人员1000余人。
3、创业发展型:通过本县实干能人创办劳动密集、投资规模不大、生产灵活的企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现有从业人员有1.8万余人,主要有:以湖南、湖北为代表的砖窑厂;以横塘、白鹿为代表的板材加工厂;以景德镇从事日用瓷加工为代表的小作坊;以苏家当、横塘、泽泉等乡镇为代表的羽绒加工企业。
二、不断强化措施,确保劳动力转移实效
政府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持续为农民增收的公益事业,在充分调研劳务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从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出发,不断强化措施,改进方法,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工进城谋职的适应能力,确保劳动力转移工作抓出实效。
1、以政府为主导,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出台文件指导。从2006年起,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明确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及考核目标。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星子县就业与招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场和有关职能部门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同时将劳动就业力转移工作列入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综合目标考评。三是党员示范引导。先后在湖南、南昌等县外企业组建8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创业先锋的示范作用,激发外出务工人员创业热情。
2、以市场为导向,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信息支持。一是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利用专版制作企业电视新闻片和企业家访谈节目,对本县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在县城、乡镇和村委建设信息公告栏,共发放《企业招工信息特刊》12万余份,发放信息宣传单20000余份,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个,做到送岗上门,服务到家。二是开展政策咨询,扫清就业误区。劳动部门针对农民的知识盲点和就业顾虑,深入农村宣传,共组织16次大型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咨询活动,同时树立创业典型,增强农民就业信心。四是开通网络服务,提供便捷渠道。完善县级公共服务信息网,建立劳务信息发布平台,改进和加强劳务信息发布工作,并宣传推介本县有影响力的企业和长期在本县招工的友好企业单位。
3、以培训为基础,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技能保障。一是政府免费培训。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职能培训,2007年共举办培训班18次,农村劳动力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二是部门帮扶培训。农业局、就业局、老建办等部门分别组织农村劳动力实施“阳光工程”、“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免费帮扶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农民、下岗职工共3万余人。三是企业实地培训。天沐温泉、龙湾温泉、银星公司等200余家县内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用工需要,每年培训人员达2万人,沿环山公路“农家乐”培训共带动我县农村6万余人吃上了旅游饭。四是能人帮带培训。充分利用本土在外就业能人,实施捆绑培训,蓼南能人李四星等组建的“中快餐饮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培训员工达5000人,带动家乡3800余人在外务工。
4、以解难为保障,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后方支持。一是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特别是做好法律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权和安全意识;在南昌等大中城市建立驻外劳务办事处,落实务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协调解决劳务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务。二是做好劳务输出后的回访,每年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带队,组织就业局、招商局等单位到劳务输出重点基地进行调研走访,倾听用工单位意见和建议,掌握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难题,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逐步对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子女入学减免借读费,2007年829个家庭836名中小学生享受优惠政策,共减免借读费16万余元,涉及县内外企业138家。
三、努力巩固成果,扩大劳动力转移效益
通过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约有5.6万人,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外出务工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较留守农民人均收入高出一倍,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同时拉动了留守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使一部分种田能手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原来每个劳动力不足2亩耕地,通过土地流转,使每个留守劳动力拥有4-5亩耕地,甚至出现百亩以上种粮大户、种棉大户,他们的平均收入也比原来增长了一倍,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政府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利用,把经济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整体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1、提高了社会整体素质。外出务工人员一般要先通过技能培训后进入企业,接受现代企业规范的管理,城市文明生活的熏陶,农民素质明显提高,过去宗族械斗,迷信邪教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尊老爱幼、祟尚科学新风已形成。今年春节,几个自然村的外出务工青年集体出资宴请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共进大餐被传为佳话。
2、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有一技专长的劳动力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有外出务工经验并掌握一技之长的熟练劳动力超过4万人。熟练劳动力回流,改变企业招工难题,满足了当地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吸引了象思麦博运动器材公司、优力维特电梯制造公司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落户星子,从而推动了我县经济飞速增长。
3、培育了企业成长。星子县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多年资本积累,学会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打工崽变老板不下百余人,其中资产超亿元企业有几家,象中快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大专院校后勤服务行业的佼佼者,连锁企业遍布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市三十多所学校、工厂,企业员工达五千多人,他们的做法得到原省委书记孟建柱的肯定。
4、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通过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积累了一定资金,在看见外地乡镇、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时,建设好家乡意愿不断增强。在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后,他们踊跃捐款出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2007年捐资超过1000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后援。
[作者简介]曾伍根,男,中共江西省星子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