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卢山图》浅析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上个世纪初期,中外文化已全面交融,国内各类艺术形式逐渐趋于多元化特性,并体现了国画未来的发展脉络,彰显了不同时代人对艺术的追求。张大千(别名大千居士,因个人习惯,下文均以大千居士予以表述)把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予以有机融合,对泼墨、没骨以及大小青绿的全面应用,使重彩和泼墨浑然天成,开拓了泼墨泼彩的国画艺术形式。大千居士晚年所创作的《庐山图》为观者带来磅礴、水墨淋漓之感。全卷从左上方的鄱阳湖以及庐山含鄱口画起,从水光接天的鄱阳湖进入云气缭绕的崇山峻岭之中。迷蒙山雨、袅袅生烟,峰上密林遍布,后面的峰峦叠嶂虚实相间。画中屋宇亭桥若隐若现,给人以看不透看不够的观感。云散雾消间,峰峦林木疏密有秩,深沉之处逐渐隐没,泼重墨、重彩如同黑云遮蔽骄阳。称《卢山图》为旷世之作,不足为过。
  【关键词】大千居士;《卢山图》;研究;赏析
  1、《卢山图》的创作背景
  大千居士生平游历了众多名山大川,但却未到过庐山。十九岁时,其跟随家人出四川,船过九江,仅遥望过峥嵘的庐山一角,但这在大千居士心中有了较深的烙印,因此其一生思恋庐山之情在那时已经埋下伏笔。
  没有去过庐山但创作出有关庐山画作的画家有很多,其中包括沈周,其生平都活动于吴郡,从没有出门远游,但是却创作了《庐山高》等旷世巨作。当代画家吴湖帆從未去过庐山,但也创作出很多关于庐山的作品。不登庐山并非不识庐山,大千居士生平多次临摹沈周名作《庐山高》,其最崇敬的画家石涛也有《庐山观瀑图》等佳作,大千居士通过多次临摹研究这些作品,对这些作品已非常熟悉。大千居士虽未去过庐山,不过却走遍了中国、美洲以及欧洲等的著名的山川,更有甚者在异国游历的过程中也没有忘却心中的庐山,什么地方与庐山相似,都牢记于心。
  大千居士在晚年的创作中也曾多次出现过庐山的影子,在其创作的《庐山鄱阳湖图》上曾题诗:“庐山山上水,鄱阳湖上湖,相看两不厌,人在一亭间。”在大千居士决定创作《庐山图》后,更是侧重于庐山志的查阅,同时阅读大量的庐山游记,在此基础上向朋友寻求关于庐山的一些资料及图 片。虽未去过庐山,但却为画庐山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千居士将心中的山水与想象中的庐山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意境的表现。
  大千居士明确表示“画家自身就是造物的上帝,具备创造万物的能力,我可以创造一切,不被万物所驱使,若没有山峰,那么我就加一个山峰。我们可以塑造仙界,亦可创造一个炼狱。这即为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是先人所说的:笔补造化天无功”。大千居士晚年泼墨泼彩技法已达化境的地步,十分适用于描绘其心中恢弘的庐山。
  大千居士是一个享乐和殉道两种价值取向共存,且狂且礼、亦俗亦雅、玩世不恭但对艺术执着。在大多画家都侧重于西方绘画样式及技法时,大千居士却从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中获取创造元素。其泼墨泼彩更倾向于抽象化,这也使其凌驾于传统山水画艺术之上。
  2、《卢山图》的创作过程
  一九八一年,受人之邀创作画作,而此时的大千居士已有八十三岁的高龄,同期饱受疾病折磨,特别是糖尿病所造成的目疾,使其视力逐渐衰弱,通过深思熟虑,大千居士应诺,同时要以从未去过的庐山为题。这是一幅近十一米长、一米八宽的巨作。所以,大千居士将其画室和隔壁房间打通,同时特意定做了一张大型画案。同年七月七日举行开笔典礼。
  在创作《卢山图》时,大千居士先将画绢完全打湿,并抓起如拖把大小的画笔,站到一只矮凳上,将笔向墨盆中一挠一滚,双手提笔在画布上挥洒。接着,大千居士将长袍袖卷起,端起一盆装有青绿颜料的瓷钵,在绢的另一端小心的泼洒,完成泼洒后拿起排笔,一面引导青绿颜料作“屋漏痕”技法处理,同时又将排笔沾上颜料开始点染。几小时后,在场的一众并未看出眉目,不过大千居士却已是意在笔先。这幅巨作工程浩大,整整用了一年半时间完成,在此过程中,大千居士多次心脏病发作送医急救,在康复后又让助手抬上画案,这也体现了一位艺术巨匠对艺术的偏执。由于定在一九八三年一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进行展出,虽没有完全竣笔,但大千居士也只能将画送付装裱,其本想在展出后再予以润饰,不过未如人愿,在一九八三年三月八日,大千居士在伏案题书时与世长辞,最终都未完成落款。直至今日,我们在赏析《庐山图》时,可见左上方仅用淡墨勾勒,并没有皴擦点染之处,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整幅画作。
  3、《卢山图》的艺术特点
  大千居士在晚年时,因为是在台湾的画风,大多以粗笔写意为基础,而此时其基本不再涉猎工笔。所以在画风上,早年的俊秀、中年的精工都已逐渐隐没,取而代之的是晚年的沉郁及沧桑。大千居士明确表示“画家自身就是造物的上帝,具备创造万物的能力,我可以创造一切,不被万物所驱使,若没有山峰,那么我就加一个山峰。我们可以塑造仙界,亦可创造一个炼狱。这即为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是先人所说的:笔补造化天无功”。大千居士晚年泼墨泼彩技法已达化境的地步,十分适用于描绘其心中恢弘的庐山。
  《庐山图》是大千居士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所画的一幅大作。有人说这幅画令人想到宋代山水的雄伟,在南北二宗的调和上,达到前人所未及之境地。也有人说大千居士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只是没有去过庐山。晚年,突发奇想,要画一幅《庐山图》,凭借自己多年来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经验,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这幅伟大的画作。不管如何,《庐山图》是“中国绘画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绝笔。”庐山是座崛起于平地的孤立形山系。整幅画以长卷形式表现,整体的气势与严谨的山石树木刻画相辅相成,表现了由若干群峰构成一座独立的山系。画面主要采用走马式构图,即将设想中的观察点基本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时所见自然景物,选择若干重点部分,左右联结而成,画面可横向自由延伸。画面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时空视觉效果,远近空间的透视效果极其显著;山石树木皆用工整细致之笔描写,加之墨色反复泼写和渲染,石青石绿等色彩的运用含蓄而不带火气,虚实呼应,气象万千,给人以广阔、平远和连绵不断的感觉,既反映了庐山雄、奇、险、秀特点,又表现了江南山川俊秀温柔的意境。大千居士泼彩山水的构图方式多样,其而对于《庐山图》而言,其章法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灵活”,但灵活中又有规律可循。他通常把山石、河流、白云、长空等诸多要素,运用大小、远近、高低、虚实、动静等对比手法布局、安排,结合墨色的泼写和渲染,形成胸中意境,给人视觉以强烈的美感。这种美感并不纯属中国的传统山水,显然也结合他轻身体验大自然的双重结果。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上有别于西方风景画,而独具特色,还表现在画幅的多样化形式上常见的画幅形式有中堂、条幅、方幅、通屏、扇面、横幅、长卷、册页等。大千居士所作的泼彩作品几乎囊括了上述所有的画幅形式,但最擅长于某一局部的泼彩补角的构图形式或称截取构图形式,因此作品多以方幅、条幅、横幅等形式出现。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很多,使用哪种方法,因物而异,因人而异,因画而异。看一张画好不好,首先看这幅画的构图,是否合情合理,是否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意”。 而《庐山图》正是具备了上述的特点,所以被称之为为旷世之作。
  《庐山图》开笔即从绢布下端的近景开始。因为大千居士身材矮小,越是向上的远景,刻画起来就越困难,画上方的景色,大千居士要让其家人把自己抬上画案跪伏着作画。这对一位高龄又深化疾病的姑息之人而言,实属不易。大千居士平时的应酬多,喜欢交际、热闹,因此他白天大多都会与朋友应酬,到了夜晚再作画,一般都要至深夜。因为工作压力较大,且由于年齡的关系体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创作《庐山图》时,病倒三次,每次生病都要住院几个月。
  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日《庐山图》基本完成,创作时间为一年半。《庐山图》气势恢弘、青绿水墨、交相辉映。整个庐山有时被阳光所照耀,有时又云雾缭绕宛如陷阱;时而峰峦叠嶂,时而山势幽深;经过多次排比似的起伏,在泼墨中逐渐进入悠远的意境,随即收尾。大千居士所创作的《卢山图》,画面上群山林立大多以实笔为主,勾勒虚实相间、力透纸背,皴擦给人以厚重之感,点染凝重犹如巧夺天工,和泼墨泼彩的云雾缭绕交相辉映。大千居士在画上题诗:“从君侧看与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远公已过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高坐横眉山。[1]”这体现了大千居士内心之所想,其从未去过庐山,但将庐山选为自己绝笔题材,只因庐山的壮丽秀美,这已在大千居士的内心中酝酿许久,凝聚了日月的精华,彰显着山河之壮丽,这就是画家意向中的庐山,同样也体现出了画家心中的祖国。
  在作画过程中,大千居士还曾作诗一首:“不师董巨不荆关,泼墨翻盆自笑顽,欲起坡翁横侧看,信知胸次有庐山。”《庐山图》并没有全部完成,前后两段在技法上各有所侧重。前段细腻写实,后段则侧重于写意,雾霭山峦相间而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予以研究,《庐山图》均为一幅我国当代山水画中最具创新精神,最有影响力的艺术画作。
  4、总结
  综上所述,《庐山图》气势恢弘、青绿水墨、交相辉映。整个庐山有时被阳光所照耀,有时又云雾缭绕宛如陷阱;时而峰峦叠嶂,时而山势幽深;经过多次排比似的起伏,在泼墨中逐渐进入悠远的意境,随即收尾。大千居士所创作的《卢山图》,画面上群山林立大多以实笔为主,勾勒虚实相间、力透纸背,皴擦给人以厚重之感,点染凝重犹如巧夺天工,和泼墨泼彩的云雾缭绕交相辉映。大千居士在画上题诗:“从君侧看与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远公已过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高坐横眉山。[1]”这体现了大千居士内心之所想,其从未去过庐山,但将庐山选为自己绝笔题材,只因庐山的壮丽秀美,这已在大千居士的内心中酝酿许久,凝聚了日月的精华,彰显着山河之壮丽,这就是画家意向中的庐山,同样也体现出了画家心中的祖国。《庐山图》是大千居士在八十三岁时所创作的巨作,亦为大千居士最后一幅山水画绝笔。一九八一年七月七日《庐山图》正式开笔,一九八三 年一月二十日《庐山图》完成,时经一年半有。总的来说,大千居士的《庐山图》对我国国画画坛乃至世界画坛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叶自明;《大千居士书〈赠大将军喻君培伦传〉手卷》几个问题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3):25-28
  [2].叶自明;隶形欹斜蕴险峻 厚重整肃含朴茂——析大千居士“大千体”书法的特点[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1):30-34
  [3].鲁文;“纪念大千居士诞辰一百周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暨“大千居士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美术;2014(06):62-64
  [4].著名中国画画家大千居士先生逝世——中国美协向在台北的大千居士家属发去唁电[J];美术;2015(04):43-47
  [5].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02):26-31
  作者简介; 杨正国(1964.10),男, 云南砚山人,大学本科,二级美术师,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
其他文献
【摘要】2017年11月有幸参加了云南省美协组织的“弘扬红军精神,红色扎西”云南山水画写生高研班的学习,经过数十天的写生和学习,感触颇多,现就国画山水写生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领悟艺术;分析艺术  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来完成的。写生是“外师造化”的过程,是从“所见”到“所知”,由“视觉”到“传达”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会有所结果。通过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生活元素。近来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儿童画与民间美术的相近之处。其实儿童画和民间美术却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无论是构图主观还是从用色风格而言,民间美术都可以看到儿童画的迹象,而儿童画也往往都透露着民间美术作品的着色影子。本文便以儿童画与民间艺术的相似性为主要论述方向,重点介绍了儿童画和
期刊
【摘要】剧院观演日益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阻碍了剧院文化的传播。本文选取了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津大剧院运作中的几个案例,从剧院的管理理念、人员激励、票务营销、观众展、节目排期、文化集群等几个微观的操作性层面,对剧院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剧院经营;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为了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中国各
期刊
说唱那歌来吔,  就唱那个歌哟,  唱一唱兽医的办公桌,  桌儿(嘛)有多大吔,  你就(嘛)猜不着吔,  上齐(那个)天呐,  下靠(那个)河,  没有(那个)边呐,  没有(那个)角,  林接林来坡连坡哟,  山山水水都是兽医的办公桌。  兽医哟桌上哟绘新图哟,  爬山哟高唱哟畜牧歌哟,  兽医翻山越岭,  发展畜牧哟嗬,  建成小康方向的么,哟嗬嗬嘿,  不歇脚哟嗬嘿。  说那歌来吔,  就
期刊
【摘要】苏轼评:“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事,天下之变毕矣。”一代画圣吴道子,对中国绘画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绘画风格千变万化、云谲波诡,善于运用夸张的线条变现人物生动造型。本文从用笔、设色等方面概括研究。  【关键词】吴道子;线条;赋色  吴带当风  吴道子绘画艺术用笔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吴带当风”,《历代名画记》(张彦远著)评吴道子在菩提食堂画
期刊
【摘要】发展“创客空间”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创客的背景与现状,“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打造了交流学习平台。提出基于“创客空间”培养卓越艺术设计师的策略,建立艺术设计师线上线下创客空间、打造艺术设计师与企业合作网络、营造艺术设计师创新创业氛围等。使高校“创客”们在实践中成为与时代、与商业接轨的卓越艺术设计师。  【关键词】创客空间;艺术设计师;策略研究  1、创客的背景和现状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国民素质的竞争,从而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由此,本文主要浅谈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以及当前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学生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为了落实全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期刊
【摘要】面对21 世纪全球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的音乐教育也正在进行着新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探讨与改革。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其中也包括高师器乐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师;器乐;教学改革  引言  目前, 已有越来越多的高师艺术院校将器乐教学置于重点选修课程之列, 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一门乐器, 教学也由过去单纯的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艺术素质的
期刊
【摘要】时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科妮莉亚帕克运用循环再利用的现成物传达一种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关系。善用潜意识的帕克,所创作的艺术其不同之处在于揭示了时间的路径绝非直线前进的。艺术作品中所含有的暴力因子给观赏者心里震撼。  【关键词】科妮莉亚帕克;时间  一、科妮莉亚 帕克“时间”的表现  既是雕塑家又是装置艺术家的科妮莉亚 帕克,在一次绘画中,她意识到画出来的东西永远也比不上真实的东西,于是在毕业
期刊
【摘要】从目前来看,在声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开始积极地将美声、民族唱法相融合,尽管这两种唱法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是随着不同歌唱形式之间的交流以及融合,美声、民族唱法开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本文则对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唱法;教学实践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领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尤其是音乐领域,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音乐审美有着更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