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是声画结合的信息载体。脱胎于电影短片艺术形式的微电影,具有电影的共性,它无法脱离视听语言的技术革命与美学革命,仍须服从视听语言的语法规则,遵循视听语言的传播规律,然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是信息传播碎片化时代的产物,有其独到之处,并与电影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通过视听语言中蒙太奇、长镜头、角度的切入、细节的体现、节奏的把握,这些艺术范畴方面的梳理总结,探析《视听语言》课程在微电影创作中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视听语言;创新;实践
前言:自2010年以来,在网络全球化的大众文化传播语境中,发轫出一种“微电影”热及微电影创作热潮,热极的成因和现象不难理解,这是由新媒体受众的收视心理和微电影特性所决定的。那么如何在“超短时间”限度、“移动行进”状态及“休闲娱乐”特征的全新消费模式下,微电影这个新的影视艺术形态及内容能够成功地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这就要求微电影在创作上要有有别于传统电影电视的方式,如何让微电影本身说话,这将是组构其视听语言的关键所在。
1.视听语言在微电影中的实践
1.1 微电影的基本创作。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 又称微影[1]。微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微电影所展示的故事节奏、悬念设置、情节冲突、思考回味等艺术手段,都离不开蒙太奇、长镜头、角度的切入、细节的表现、节奏的把控这些基本创作。
微电影的基本创作方法和传统电影一脉相承,创作路径与传统影视步骤一致,即:确立主题—构思剧本—具体拍摄—后期剪辑。在这过程中,蒙太奇是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时须贯穿始终。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2]。
1.2 微电影的基本镜头。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最小单位也是镜头,连接镜头的方式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蒙太奇。不同的角度拍摄,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拍、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被拍摄的事物在画框的呈现范围,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景别效果也完全不同。再经过各种不同手段处理后的镜头,加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都会带来特定的艺术效果。由于拍摄需要和所用的时间的不同,长镜头和短镜头的运用会造成不同的效果,也是视听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长镜头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个场景,一场戏和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3]。长镜头擅长对故事进行原生态式、慢节奏式的呈现,通常在需要表现抒情、内心活动和缓慢状态时运用;短镜头则善于在加快速度、营造紧张、心情起伏等手法上表现内容,起到对内容重新分割和组合的作用。
1.3 微电影的声画关系处理。微电影以视频为主要新媒介,以声音和画面共同完整呈现影片内容,声画关系处理也是微电影基本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声画关系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声画同步、声画对立、声画分立[4]。声画同步指画面内容即发声体本身;声画对位,是指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如需要表达反讽效果时,用嫁接等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达到出其不意的剪辑艺术效果;声画分立,意指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对应的人和物,如用旁白或旁观的讲述与人物的行动对应,同样产生意想不到的渲染效果。
2.视听语言在微电影中的创新
与传统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微电影的“微”类型的叙事手段决定微电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阐述一个完整故事,并抓住观众、留住观众、赢得观众,其信息传递量比传统电影更大,驾驭难度不亚于常规电影。这就需要微电影创作者除了遵循视听语言基本创作、方法、技巧外,更要注重视听语言的创新。
2.1 内容组构的创新。柏格森对于电影本质的叙述是最为精致深刻的,他说:“就本质而言,这个过程,在于从依附于一切具象的一切运动中抽取出一个抽象的和单纯的无个性运动,即一般运动,由摄影机拍下,然后,通过这一不可名状的运动与各个具体情状的组合复现出每一个别运动的个性。这就是电影的艺术。这就是我们的意识的艺术。”[5]让微电影本身说话,是电影艺术,也是意识艺术,是组构其内容的所在,须打破常规叙事逻辑,不能平铺直叙,巧妙设置悬念,创新使用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蒙太奇等几个方面,通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善于捕捉细节的镜头语言,深化受众对微电影内容的感受,渲染影片内涵,达到拍摄者与受众之间理念上的契合。
2.2 技术运用的创新。微电影的“微”时间使得在短时间内大量信息呈现,拍摄则需要更我运动镜头的运用,通过推、拉、摇、移、升、降、甩等镜头运动方式,全面呈现故事内容和故事内涵。例如在吴彦祖拍摄的《一触即发》中,以跟镜头在汽车后面拍摄汽车行进,用移动头随着汽车左右移动,推镜头则显示驾驶者的状态,再以拉镜头表现驾驶者的外部环境,以此来体现车子优越的性能和驾驶者舒适的状态。色彩的是影片的整体基调,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感受,表现不同的色彩效果。如《一触即发》中,以黑色、银色为主调,营造现代科技制造汽车梦幻般速度的感觉和超酷越炫的汽车风格。不同的运动方式会展现不同的美学效果,创新出不同的视觉形像,还有空间位置、形状、物理颜色及色彩在微电影中都得以创新运用,使之更加逼近地现实,以此增加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戏剧效果,成为微电影抒情叙事和寓义象征的手段之一。
3.价值理念的创新
究其根本,价值作为市场灵魂(spirit of market),应该是支配着艺术客体(审美对象)和创造主体(艺术家、观众和批评家)的无意识力量[6]。
饱含创新意识的视听语言,深入内心的情感认同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效果往往最容易被受众接受,微电影的魅力在于于短时间的传播途径中丰富隐性地植入价值理念,改变受众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地影响受众生活。
结论:微电影的发展并不在于商业而在于艺术价值,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能够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内心的灵魂故事。实践与创新《视听语言》课程,既使微电影能保持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又能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充分张扬其视听语言美学类型的生命力,这也是微电影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承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闫丽洁.微电影,微时代与电影、广告的联姻[EB /OL].媒介360,HTTP: / /WWW. chinamedia360.com/news page/20111223 /6EEFE4F21CB97BB1.HTML.
[2][3][4].(俄罗斯)C.M.爱森斯坦,《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09
[5].[法国]亨利·柏格森,《笑》,徐继曾/译,《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5.6.
[6].[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曾伟祯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553页。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视听语言;创新;实践
前言:自2010年以来,在网络全球化的大众文化传播语境中,发轫出一种“微电影”热及微电影创作热潮,热极的成因和现象不难理解,这是由新媒体受众的收视心理和微电影特性所决定的。那么如何在“超短时间”限度、“移动行进”状态及“休闲娱乐”特征的全新消费模式下,微电影这个新的影视艺术形态及内容能够成功地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这就要求微电影在创作上要有有别于传统电影电视的方式,如何让微电影本身说话,这将是组构其视听语言的关键所在。
1.视听语言在微电影中的实践
1.1 微电影的基本创作。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 又称微影[1]。微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微电影所展示的故事节奏、悬念设置、情节冲突、思考回味等艺术手段,都离不开蒙太奇、长镜头、角度的切入、细节的表现、节奏的把控这些基本创作。
微电影的基本创作方法和传统电影一脉相承,创作路径与传统影视步骤一致,即:确立主题—构思剧本—具体拍摄—后期剪辑。在这过程中,蒙太奇是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时须贯穿始终。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2]。
1.2 微电影的基本镜头。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最小单位也是镜头,连接镜头的方式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蒙太奇。不同的角度拍摄,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拍、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被拍摄的事物在画框的呈现范围,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景别效果也完全不同。再经过各种不同手段处理后的镜头,加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都会带来特定的艺术效果。由于拍摄需要和所用的时间的不同,长镜头和短镜头的运用会造成不同的效果,也是视听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长镜头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个场景,一场戏和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3]。长镜头擅长对故事进行原生态式、慢节奏式的呈现,通常在需要表现抒情、内心活动和缓慢状态时运用;短镜头则善于在加快速度、营造紧张、心情起伏等手法上表现内容,起到对内容重新分割和组合的作用。
1.3 微电影的声画关系处理。微电影以视频为主要新媒介,以声音和画面共同完整呈现影片内容,声画关系处理也是微电影基本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声画关系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声画同步、声画对立、声画分立[4]。声画同步指画面内容即发声体本身;声画对位,是指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如需要表达反讽效果时,用嫁接等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达到出其不意的剪辑艺术效果;声画分立,意指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对应的人和物,如用旁白或旁观的讲述与人物的行动对应,同样产生意想不到的渲染效果。
2.视听语言在微电影中的创新
与传统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微电影的“微”类型的叙事手段决定微电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阐述一个完整故事,并抓住观众、留住观众、赢得观众,其信息传递量比传统电影更大,驾驭难度不亚于常规电影。这就需要微电影创作者除了遵循视听语言基本创作、方法、技巧外,更要注重视听语言的创新。
2.1 内容组构的创新。柏格森对于电影本质的叙述是最为精致深刻的,他说:“就本质而言,这个过程,在于从依附于一切具象的一切运动中抽取出一个抽象的和单纯的无个性运动,即一般运动,由摄影机拍下,然后,通过这一不可名状的运动与各个具体情状的组合复现出每一个别运动的个性。这就是电影的艺术。这就是我们的意识的艺术。”[5]让微电影本身说话,是电影艺术,也是意识艺术,是组构其内容的所在,须打破常规叙事逻辑,不能平铺直叙,巧妙设置悬念,创新使用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蒙太奇等几个方面,通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善于捕捉细节的镜头语言,深化受众对微电影内容的感受,渲染影片内涵,达到拍摄者与受众之间理念上的契合。
2.2 技术运用的创新。微电影的“微”时间使得在短时间内大量信息呈现,拍摄则需要更我运动镜头的运用,通过推、拉、摇、移、升、降、甩等镜头运动方式,全面呈现故事内容和故事内涵。例如在吴彦祖拍摄的《一触即发》中,以跟镜头在汽车后面拍摄汽车行进,用移动头随着汽车左右移动,推镜头则显示驾驶者的状态,再以拉镜头表现驾驶者的外部环境,以此来体现车子优越的性能和驾驶者舒适的状态。色彩的是影片的整体基调,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感受,表现不同的色彩效果。如《一触即发》中,以黑色、银色为主调,营造现代科技制造汽车梦幻般速度的感觉和超酷越炫的汽车风格。不同的运动方式会展现不同的美学效果,创新出不同的视觉形像,还有空间位置、形状、物理颜色及色彩在微电影中都得以创新运用,使之更加逼近地现实,以此增加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戏剧效果,成为微电影抒情叙事和寓义象征的手段之一。
3.价值理念的创新
究其根本,价值作为市场灵魂(spirit of market),应该是支配着艺术客体(审美对象)和创造主体(艺术家、观众和批评家)的无意识力量[6]。
饱含创新意识的视听语言,深入内心的情感认同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效果往往最容易被受众接受,微电影的魅力在于于短时间的传播途径中丰富隐性地植入价值理念,改变受众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地影响受众生活。
结论:微电影的发展并不在于商业而在于艺术价值,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能够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内心的灵魂故事。实践与创新《视听语言》课程,既使微电影能保持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又能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充分张扬其视听语言美学类型的生命力,这也是微电影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承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闫丽洁.微电影,微时代与电影、广告的联姻[EB /OL].媒介360,HTTP: / /WWW. chinamedia360.com/news page/20111223 /6EEFE4F21CB97BB1.HTML.
[2][3][4].(俄罗斯)C.M.爱森斯坦,《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09
[5].[法国]亨利·柏格森,《笑》,徐继曾/译,《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5.6.
[6].[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曾伟祯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5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