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心理障碍 调动作文热情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初中生都感头疼。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呢?罪魁祸首就是心理障碍。只有帮助学生移除作文心理障碍这块顽石,才能诱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作文心理障碍的表现
  1.悲观失望心理。这是最典型、最顽固的心理障碍,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写文章的料”,因而对写作毫无热情和信心。形成这一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他们因阅读能力较差,对课本中的范文及课外优秀作品往往是“雾里看花”,对同学的作文难辨优劣高下,或虽略知好坏而不知好在哪里、劣在何处,因而不知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于是写作时产生了悲观失望心理;二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从没写出过像样的文章,没有获得过成功的鼓舞、热情的赞扬,因而断定自己没有写出好文章的细胞,轻易否定自己的作文能力。
  2.畏惧封闭心理。在初中阶段,作文比起其他各科作业来,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大多有作文“畏惧症”:作文课上,因心里没底,害怕写不好,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作文评讲时,害怕教师以自己的作文为反面例子,进行分析讲评,怕引起别人的嘲讽。有了这样的心理障碍,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从构思到写作文,他们总是自我切断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几乎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中写作。
  3.虚假掩饰心理。有些学生写的作文大多空洞无物,套话连篇,但写给亲友的信或自己的日记,却显得字句顺畅,不乏真情。究其原因,这些学生不愿在作文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尽力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一是怕讲真话讲错了,受到教师的批评;二是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因此,他们总是把内心想说的话,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搁置一边,而搬用空话、套话和假话,虚构一些不着边际的情节。在这种虚假掩饰心态的驱使下写出来的文章,其结果必然是空洞无物或千篇一律,既没有个性,更没有新意。
  二、作文心理障碍的排除
  1.感情引导,激发兴趣。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写作不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因此,写出最佳作文必须首先要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积蓄,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动之以情,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比如,一次作文课上,教师安排了《老师,我想对您说》这个题目:“我教你们三年了,你们也即将毕业了,我对你们的感情很深,说实话,很爱你们。但回顾我的工作,难免有失误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批评严厉,用词过激,可能刺伤了你们的心。但我很想知道你们对我有哪些要求、意见、想法,我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短短几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静静的湖水,顿时浪花飞溅,涟漪圈圈。接着教师再从正面启发:“这个题目说什么都可以。”十分钟指导完毕后,在一片兴奋中,学生唰唰地写起来。一位学生写道:“周一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帮老师分试卷,上课迟到了,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我们一顿:‘你们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学习纪律还那么松懈,怎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张老师,希望您今后要深入调查研究后再发言,不要错怪我们同学啊!”读完这样一篇文章,教师又内疚又感动。通过这样的感情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细心挖掘并肯定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进步,使学生尝到“甜头”,从而产生写好作文的愿望。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另外,在讲评作文时,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要对事不对人,不必点名批评,更不能嘲讽和训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不仅要在评语中点明,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在批改作文时,凡是可改可不改的,不要随意涂抺掉,也不必将什么毛病都写在本子上,以指出主要毛病为宜,更不能将作文毛病作为“笑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出丑,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正面引导,鼓励为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吕叔湘先生说:“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批改重点。有人错别字多,就着重批改他的错别字;有人说话啰嗦,就着重批他的啰嗦;有人说话不顾前后,就着重批他的失于照应。”吕先生的这番话,对教师批改作文很有启发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作文水平,对他们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写作时能够尽力而为,一步一个台阶地把作文写得更好。
其他文献
语文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改变以往威严、居高临下的形象,教师要走的学生中间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
期刊
考场作文要求语言规范,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也就是说行文要文采飞扬,分值才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采飞扬呢?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一、推敲、锤炼词语,让词语生动起来  要在词语上下功夫,巧用动词、形容词。在整个初、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学习的内容中,特别是诗歌、散文的鉴赏,都有对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赏析的内容,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运用得当,就能增强文章的准确性,就
期刊
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愿。可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谈“作”色变,提笔忘“文”,应付了事,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困境,让学生真正快乐作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学生的生活“动”起来  新课标这样阐述写作性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期刊
问题的提出:  “老师,这个字你读的不对。”有个学生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讲课,教师停下望了望学生。“你才学了几个字,我还不如你了,坐下吧!”教师生气地说道。“老师,这个字我查过字典了。”调皮的学生反抗着。“坐下,继续上课!”教师命令道。这个学生噘了噘嘴,不情愿地坐了下来,课正常地进行着。从此,这个学生在课堂上再也没有发过言,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教师看电视的时候听到了这个字,真的是教师读错了。教师不
期刊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与责难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语文教学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在语文课堂
期刊
一、清楚准确地表述出阅读教学目标  把阅读教学目标表达出来,可以使学习的主体——学生更清楚了解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面前展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的实际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可以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操作性。所以,清楚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中的第一个关键。  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口述。所谓口头呈现,指的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口头交流的
期刊
八(下)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作者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
期刊
“相信学生的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信条。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语文老师面对的一大考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始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语文老师。  一、鼓励学生“热爱丢脸”,勇于表现  激励永远是最好的方法。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出色表现及时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伤害学生,在他们的心里造成阴影。即使学生的发
期刊
“阅读期待”是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需求,既包括阅读前对文学作品的预想心理,也包括阅读时对文本的新认知和新需求。读者的阅读期待会经历四个阶段:唤醒期待——形成暂时的预想和判断——证实或拒绝预想——作品意义具体化、自我化,形成新阅读预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阅读期待,能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激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本文将以
期刊
如果那一次的弦断是因为挚爱,因为痴迷,我挺愿它一直断着不要被修复。因为即使修好后弦上生金缕,终究是无人倾听。  喧嚣的游乐场里,竟还有个供人歇脚的古朴茶馆。泠泠琴声逸出,我一走进,就看到了舞台上身着素衣的人们,春江花月夜柔和的旋律从他们指尖款款而泻。我挑了个僻静的位子,一边品香茗,一边细赏台上的人儿。  且不说那老者弹月琴如醉如痴似泛舟江上,少女琴声清越如轻云出岫,流风回雪,单看中间的抚琴女子,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