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剑川海门口古遗址(山花曲)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剑湖滨,
  惊现史前古谷村;
  发掘商周古遗址,
  价值超万金!
  密密麻麻“干栏式”,
  林林总总遍宅“登”①;
  举国最大世罕见,
  宏伟聚落村。
  
  二
  出土碳化粟、麦、稻,
  揭示先民勤农耕。
  华夏复种②滇为源,
  海门即为根。
  石器、铜器苦磨锲,
  切骨、琢玉工艺精;
  四千多根木桩柱,
  神奇文物村!
  
  三
  民淳士朴承先辈,
  石木技艺传子孙,
  木雕之乡石刻地,
  四海赞连声!
  木雕阿鹏人上万,
  四千木雕女精英;
  石宝、寺登扬天下,
  驰名狮河村!
  
  ①剑川海门口古遣址原是一大片湖滨沼泽地带,本地人称为“小海子”,又称“吉登”,即村落、宅地之意。附近有“下登”、“上登”,西北边有“汉登”等村落。
  ②指稻谷、小麦复种。
其他文献
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罗素    很多的时候,我常常站在窗前,久久地张望我脚下的这条母亲河——黑潓江。  在久远的年代里,大理一直是云南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地。古老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滇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就在大理交汇。“茶马古道”从大理往北,上丽江,过迪庆,进西藏,马帮源源不断将茶叶、布匹等商品运往藏区。从大理往西,另一条古道经由漾濞通往永昌,古老的西南丝绸之路进入了国
期刊
随心所欲,这是读完张明曾的散文集《那时的洱海》后的感觉。这是一种有别于阅读其它散文集子的感觉。不知是有心,或是无意,张明曾似乎在努力摆脱散文的常规写法,或者说不按眼下散文的样子来写散文,根本不在乎写出的东西是否像散文。这就使得他这本散文集反而以一种新鲜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读《那时的洱海》,我突然便想起了散文界有些人主张的“散文原生态写作”,我认为明曾的写作正是一种原生态的写作,他凭着自己的真实记
期刊
读书看报,常常会遇到“菩提”二字。我看到这两个字就像看到一片风景,绿树红花掩映着辉煌的殿宇,灿烂的阳光溢满了天地。我感到奇怪,仅仅是书报上的两个字而已,怎么会让我生出如此的幻象?我把这种幻象描述给朋友,朋友说在大理州府以北的鹤庆县境内,有一处景观和我描述的极为相似。  起初我并不太相信,可后来却相信了。大理这地方自古就很神奇,许多风景都像梦中的风景,有几处还不为人知那也是极有可能的。想来朋友说的那
期刊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百废待兴、强敌觊觎,但在毛泽东主席的倡议下,仅仅数年时间,宗旨为“敬老崇文”的文史馆在各省相继成立,可见新政府对老一辈文人的重视。云南文史馆成立于1954年,一批德高望重的文化人被聘为馆员,如周钟岳这样的耆宿。在被聘为云南文史馆馆员的人员中,有一位年已91岁的白族老先生特别引人注目,他姓杨,名继元,字亮丞,号慕陶,是剑川县金华陈家冲人。他虽和同乡赵藩、赵式铭
期刊
新年,人们常常想到的是爆竹和贺辞。声声爆竹,句句贺辞营造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新年气象,而我在这时候常会想到的是又见梅花了,总觉得梅花应该是新年带给我们的最好最美的礼物。在我的心里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它更是一种充满激励的精神,在新岁伊始的时候这种精神尤为重要。  雪是静静飘落的,带着温柔的寒冷,刻骨的美丽;风是席地而起的,冷冷地卷过大地,没有放过树上最后的一片残叶。严寒让一切生机都瑟缩了,大地是一片沉寂
期刊
在乡间的路边房角、荒坡野地,常见一种野生植物:茎上长着四条带状窄叶,使它的茎干看起来像四棱形;在茎干的叶腋间又长出一些分枝,每到春天,枝头就会开着白色的小花;这种植物的叶呈椭圆形,叶面有一层油状分泌物,有点沾手,触摸后嗅到一股淡淡的臭味,所以叫臭灵丹。  臭灵丹是一种草药,有清热消炎之效。咽峡红肿、眼鼻发炎,上腭干燥……总之,中医所说的“上焦火燥”引发的热症,只要煮上一剂服下,管保见效。平常,也可
期刊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新文化形式。白族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宽容,集中体现在本主崇拜中。民族宗教作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通常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在白族的本主崇拜中,形式多样,并还有不少是外民族的。  本
期刊
我爷爷是我们这一带出了名的养蜂人,爷爷不但在家里养蜂,还把家蜂养到了大山上。  白族人家爱种花,爷爷种的比别人家更多,有兰花、杜鹃和山茶,还有一大院子的苹果、石榴和酸木瓜。爱花的人家爱养蜂,花间树下爷爷摆了好多蜂桶,有圆有方大大小小几大排。  所谓蜂桶,其实是把一大截原木桶子掏空了,两边各做两个盖子,留一个孔儿让蜜蜂进进出出。蜂桶最讲究保暖通风,养蜂人都用牛屎糊泥糊蜂桶,可保蜂窝不受蚂蚁与小虫子的
期刊
地白酒是一种匍匐生长的小野果,不留意你还真难发现它的存在。它的叶片、根须、模样、个头都与草莓相似,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野草莓”。上小学时,一条临水沟的田埂首先进入了我们这群馋小孩的视线,兴许是水分充足的缘故,田埂两侧一簇簇的地白酒生长得极为茂盛,它的根须深深扎进了黝黑的泥土里,脉红的粗壮根茎将水分和养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叶片和洁白色的小花上,使得油绿的叶片大而饱满,娇艳欲滴的白花开败后,一粒粒硕大的果
期刊
我们村子里的这棵老梅树,生长在村东的陡坡上,那里也就叫“盖机子则务”(意为梅树的地方)。从那里俯瞰,可见一条古道进入村子。儿时,每当阿妈赶街的日子,我们就在老梅树上爬上爬下张望,等着阿妈回来,一见到阿妈的身影出现在古道上,就跑下去偎依在阿妈的身旁,牵着阿妈回家。阿妈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我也走南闯北几十年,但心里还是时常思念阿妈;一旦思念阿妈,心里也总念叨着那棵老梅树!  近来,老家有要事需要回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