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谷论书》看黄庭坚的书学思想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山谷提拔》中有关书法方面的论述加以整理、归纳、分类,梳理出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和主张,从中可以看出黄庭坚在宋代书坛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
  一、學书必先打好基础,吸取前人精华
  1、兼收并蓄、取其所长
  《宋史》本传中称“山谷善草书,楷法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尽;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知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可见他的学书过程也是一个曲折提高的过程。他取法的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史载山俗书学杨凝式、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以及张旭、怀素、高闲、周越、苏舜钦以及同时代的横向影响如苏轼等。可见其学书范围之广,可算是一个兼收并蓄的书法家。他将前代各家、各派之法集于笔下,一身兼具数家之长。所以,他的兼收并蓄并不是一味的量的堆积。跟着前人作品一字一字死临摹,而且能取其所长,为已所用。
  “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人法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在山谷看来,学书先要钻进去,探出古人奥妙处,不要盲目学,要“入神”,抓住精神处,他对他崇拜的二王书法,也抱这样态度。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如一笔一笔以为准。”他强调熟观,细看而吸收前人作品中神韵,不能仅得形似。
  二、强调学问修养,人生阅历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作用山谷评书:每以“超逸绝尘”,“无尘埃气”,“无俗气”等字眼儿来评判字的优劣。
  “余常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颜鲁公,杨少师二人。”
  “蔡明远帖笔意纵横,无一点尘埃气,可使徐浩伏膺,沈传师北面”。
  “见颜鲁公书则知欧、虞、褚、薛未入右军室,见杨少师书,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山谷认为,有些书法不好的原因是不能“超逸绝尘”,即有“俗气”,为什么有俗气呢 原因在于人。
  “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平居终日如含瓦石,临事一筹不画,此俗人也。”
  这里,书法本体的位置又靠后了,人品“俗气”与否才是决定书品高下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历来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俗气”的人必然写出俗气的书法。在山谷眼里,俗气的书法根本不入流,那么,怎样才能绝去“俗气”呢 “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这是山谷为去俗气开的良方,即要以多读书去俗,多读书不仅是积累学问,其中还包括了对生活、社会、人生的一切修养,人品修养成为衡量书品的标杆,由论书及人直到以人取书,宋人多有此议论,如欧阳修:
  “古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知前曰工书,随与纸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苏东坡也有此论:“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其人,虽工不贵也。”人品的重要性在书法上被提到很高,山谷评王中令书:“王中令人物高明,风流弘畅,不减谢安石。笔札佳处,浓纤刚柔,皆与人意会,贞观书评,大似不公,去逸少不应如许远也。”
  山谷首先赞美王中令人物高明,风流弘畅,然后批评唐人对其评价不公。(去逸少远)
  “王谢承家学,字画皆佳,要是其人物不凡,各有风味耳。观王濛书想见其人秀整,几所谓毫发无遗恨者。”
  不但“字画皆佳”是固为“人物不凡”,而且由书法还可推想出“其人秀整”,书品和人品互相印证、合而为一。艺术才达到完善的境界。
  三、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归于自然
  山谷论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归于自然,唐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只是主观个人情感的表现,而不是自然境界,山谷所说的“自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1、强调冲和平谈之美
  山谷崇尚晋人书法,是因为晋人书法里有一种“韵”或说“神韵”,即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从具体的书法风格上说就是一种清新淡远、自然流畅,无人工斧凿痕迹。山谷反对为技巧所囿的作品:
  “道林岳麓寺诗,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工巧太深厚。”他赞赏以韵胜的书法才是好作品:
  “季海(徐浩)长处,正是用笔劲正而心圆。若有工不论韵。则王著优于季海,季海不下子敬;若论韵味,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
  若论技巧、功夫则徐浩不比献之差,但若论平淡自然则谁也不如二王父子,熟高熟低自分高下,口评的标准,已再明白不过了。
  “此一卷多东坡平时得意语,又是醉困已过后书,有李北海、徐季海法,虽有笔不到处,亦韵胜也。”只要写的自然流畅,有平淡冲和之美,“虽有笔不到处”也无伤大雅,还是好作品。
  2、达到忘我的境界,才是归于自然
  山谷曾把王著、李建中、杨凝式三家作一比较:
  “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观予此言,乃知远近。”
  他以二王书法,即韵(自然)的标准来评判三人的书法。认为王著的书法拘于法度(小僧缚律)缺乏韵致,不自然。李建中比王著要进一步,是参禅的讲僧,比小僧要自由一些,只有杨凝式是“散僧”,不受“律”的约缚,达到自然的境界。这种自然的境界是怎样呢
  “张长史折钗股,颜太题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才是真正的“法”,心手不知,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忘记了技法的存在,这时就是“随心所欲不逾踞”了,请看他的自我体验: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这种创作已超越了一切世间尘俗的羁拌, 走向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了。这就是山谷所设想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崔尔平.上海书画出版社.
  [2]《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上海书画出版社.
  [3]《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
其他文献
响水崖村位于乔官镇,在远古火山口群地质公园以南,是旅游总体规划中“一轴四区”中古火山群地质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响水崖村三面环山,沿小丹河水系流域连片自然形成,村南东西虎头山系小丹河水系发源地、位于该村南部的韩家山是新生代古生界化石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距今约1800万年的远古火山群。村内街巷体系完整,一条县道穿村而过与省道相接。  目前,该村户籍人口为678人,长期常住人口超过500人。 村里的姓氏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期间必然留下了大量文物。文物本身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其本身也具有极高的价值,这就体现出文物鉴定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围绕文物鉴定工作,对这一项工作的概念、特征进行了介绍,从辨伪、断代、等级评定是三个方面阐述了文物鉴定内容,阐述了鉴定需要遵守的要求与规定,分析了文物鉴定现状与相关问题,以青铜器、竹器、古代家具等为例对文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文
期刊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音乐底蕴深厚,若想了解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那么对于《声无哀乐论》的阅读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美学初学者的角度,从《声无哀乐论》这本著作出发,浅谈笔者对于嵇康的美学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嵇康;音乐美学;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从音乐本体入手,透彻的阐述了作者的音乐美学观点,文章由“秦客”(嵇康自设的对立面)和“东野主人”(嵇康本人)的八个回合的答难来
期刊
【摘要】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同源性体现在其线条表现的一致性上。总的来说,中国画的书写性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一线画出,既要有行笔要求,又要具体到结构的表达;既有线的形态要求,还要求作画时能动地表现作画者的思想感情。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等领域,都强调以线塑造形象。  【关键词】十八描;中国画;绘画;工笔画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长
期刊
【摘要】每款产品都是有生命的,而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都是以爱的形式来赋予产品的美。而我们却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  【关键词】设计;生命  一、设计与服务  “设计”实际上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而怎样才算是服务呢,极尽所能的讨好群众,满足一切的可能性么?那么设计就是愚昧的,其实人们所希望的只是事事随心,能吃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期刊
冕服,是我们中华民族衣冠服饰的起源,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始源性思维,它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头脑中思维方式的雏形,是中国本土设计艺术思想理论的源头。“古者黄帝初作冕”,这是《说文》里的记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冕服大致起源于黃帝时代,大约在夏朝就初见服饰制度的端倪。《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圣典,大约也是发源于黄帝时代,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资料可考据冕服和《周易》到底具体起源于何时,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两种起
期刊
【摘要】县域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群众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县域文化认识不断提高,但在推进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甚至口头重视,行动上迟缓现象。而且,县域群众文化牵涉面广,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短板更大。本文就当前县域群众文化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繁荣作出一些探讨,以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群众文化,为建立公共文
期刊
【摘要】文物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符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所共有。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然而,我国保护文物的现状却始终不容乐观。现实中的一些问题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考验,继而重点就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宣讲;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
期刊
【摘要】易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体现在创作主体自然而然的遵循其规律,依据辩证方法,观物取象,体现人与天地宇宙的和谐统一。象思维形成依赖于实践的规律性与主观的经验判断。故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深入理解象思维的意义,以心观物。通过对“贲”卦的探索,认识到艺术的最高的美是本色之美,即白贲的境界。第二部分运用中国美学中的刚柔特点分析书法风格中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结合变的规律,阐释其对书法创作的启示。  【关
期刊
1、背景  白族文化经历了原始文化、滇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元明清文化这个几个阶段。因此,白族文化在继承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此,白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云南矿产资源丰富,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古代居民即开采银矿和使用银器。南诏大理国时期,银矿采冶和银器制作已经较为发达。云南境内丰富的银矿资源为大理白族银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南诏时期,大理鹤庆地区是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