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看世界的方式不断更新和改变。艺术的言说方式随着发生改变和创新。艺术教育有必有在基础教学中增加新的或派生出的基础知识。美术教学对触觉般视觉、纯视觉空间的认知应给予重视尤为必要。
【关键词】空间 视觉 触觉般视觉 纯视觉
一、绘画中的视觉空间
在寻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眼睛来产生三度空间,以及在空间上,视网膜对物象所产生的比例来分析客观事物。这样的过程正是我们辨认和了解物理空间特征或属性的因素。然而,在绘画当中,平面上并没有真实的空间深度,实现三度空间的表象必须由二度的模式来诠释。因此,绘画是一种对视觉经验的重新思考,也是对物体的表象和空间意识的视觉想想呈现新的探究。按照康德哲学的说法,人类的空间意识是主观视觉上的先验格式,用以罗列万象,整顿乾坤。然而构成我们心理上的空间意识是通过感官的直觉经验显现的。所以从视觉、动觉、触觉等方面都可以获得空间意识。在这样复杂的视觉认识过程中,纯视觉与触觉般的视觉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1、纯视觉的空间
我们如对基本的视觉的结构过程作分析,可以轻易的得知。当光线照射在某物体时,物体就会间接地吧光线反射或者释放出,而我们的眼球即通过晶状体将反射出来的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上。随着视网膜神经活动的接受,物体的形象也因而获得分析,同时也包括物体的明度、色彩以及大小、形状、距离等。最后经由视网膜神经把这种信息传达道大脑皮层。部分科学家们将这种视觉经验比成物理过程,就是在这一切的视觉过程中,被类似和一架照相机进行照相时的原理一样。
色彩和光线都是这个纯粹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同时在与形状的关系中获得它的独立性。色彩与光线一样,开始只会形状,而不是产生关系。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沃尔夫林说,在一个轮廓变得或多或少无关紧要的视觉空间中,“究竟是色彩在向我们传达一些东西,还是仅仅是明亮或者幽暗的空间”是没有多少重要性的。但是,其并不简单。因为色彩本身也被卷入了两种非常不同的关系之中,即:价值关系以及建立在色谱之上的色调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沃尔夫林在定义伦勃朗纯视觉空间时,显示了取代曲线的直线和破碎的线条的重要性,但是却让视觉空间与形状和轮廓的触觉连接相决裂,释放出新的触觉价值。这便是“触觉—视觉”的空间。
2、“触觉式”的空间
视觉所释放出的触觉价值不仅仅是视觉性的,而是向一些触觉价值进行参考,同时有时它们从属与视觉。因此,事实上取代了触觉般的视觉空间的,是一个“触觉式”的空间。其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本质,还有连接,也就是说人的有机活动。“尽管对于光线有了那么多的强调与确认,古希腊艺术的空间依然是一个触觉与视觉的空间。光线的能量根据形状的顺序而产生节奏感……形状本身就能表达自身,从自身出发进行表达,在它们所产生的平面的缝隙之间表达。相对背景,他们越来越自由,对于空间来说,他们也越来越自由。但是这一空间一直都不是包围观众并穿越观众的自由空间。”轮廓不再是几何的了,而是有机的,但是,有机的轮廓像一个模子,使得接触是为了视觉形式的完美而服务的。有机轮廓一直都保持不变,而且不受到阴影与光线的关系影响,即使这一关系非常复杂,因为保证一种视觉形状能够穿越视觉的变化和不同的视点而不变的个体性的,是一种触觉的轮廓。简而言之,眼睛放弃了它的触觉般的视觉的功能,因为已经成为视觉的,但还是保留了触觉,作为第二种力量。(而且,在这里,也需要看到,在这一“组织”中,有着许多纯绘画性的伟大发明。)
二、“触觉式”的空间与纯视觉的空间差异
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提出“線描的(描画的、塑性的)和涂绘的——触觉的和视觉的图画。”把绘画风格分为触觉与视觉两种形式。即上文提到的纯视觉空间与“触觉—视觉”空间。他认为西方绘画在16世纪是触觉式的,17世纪主要发展为视觉式的。虽然视觉是对触觉风格的发展,但触觉风格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两种风格是对世界的两种看法,他们在审美趣味和世界态度方面是不同的,然而各自都能产生可视事物的完美图画。”
1、观察方式
视觉与触觉两种观察方式从广义上来讲应该都是视觉的范畴,因为都是对眼的功能的运用。若将“触觉式”观察和纯视觉的观察做狭义上的限定,“触觉式”观察就是通过眼睛的视线与物体表面的焦点位置的异动变化所形成的凸凹起伏的运动轨迹来感知形体。“触觉式”观察注重完整的形体和形体内部的凸凹起伏,是更像雕塑家的一种观察方式。
2、表现方式
“触觉式”的表现方式强调形体的完整性与实在感,注重形与形之间的衔接转化。多用线性笔触通过完整的轮廓线和随形体起伏运动的线来表现形体,通过边线的遮挡和叠压来表现空间。“触觉式”的表现方式先于纯视觉的表现方式。这是由于在写实艺术的发展中,雕塑是先于绘画的。雕塑是对客观物象的一种三维立体的模仿。早期雕塑家的素描大多是触摸式的。
三、两种视觉空间在实践运用中的意义
现代美术教学对“触觉式”视觉空间和纯视觉空间的认知都应该给予重视。因为它们是绘画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通过理论上的教学,激活学生在创作中的“触觉式”视觉与纯视觉的能力,并且将其强化训练,混合利用在各学习阶段。
1、基础造型训练
对“触觉式”和纯视觉式的表现形式及特点的分析和了解让我们在基础训练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更合适的训练方式,以便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造型训练的初期阶段,应当先从“触觉式”的表达开始,训练把握形象、塑造体积的能力,然后再通过视觉方式训练明暗虚实的画面关系。“触觉式”的表达更注重造型技术,纯视觉的表达则可显现艺术品位。艺术应该是在技术之后的。例如德加。德加早起受过严格的学院教育,表达方式倾向于“触觉式”的,造型严谨细致,形体完整丰富。后期则转变为典型的纯视觉表达,造型简练概括,用笔放松写意,但形体结构仍然不失严谨准确。这正是由于他早起扎实塑形训练和后来的视觉方式融会贯通的结果。
2、艺术风格探索
“触觉式”的表现不仅有利于基础能力的训练,从创作角度它更有利于造型的主动性的提高。据说拉斐尔能默画出他想要的一个人体的任何动势,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能力。再如包西、勃鲁盖尔的作品以及达利的作品都挺闲了极强的主动造型能力。另外,画家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往往也是通过“触觉式”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如梵高与佛洛依德。而纯视觉的表达方式则为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从达芬奇发明“渐隐法”到伦勃朗对光线的运用再到印象派对视觉的极端挑战,大师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纯视觉的表达方式具有更大的可变性,艺术因素更多,对建立艺术风格来说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供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由此可见,两种视觉空间对于绘画的基础和艺术风格的探索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上几种形式。
【关键词】空间 视觉 触觉般视觉 纯视觉
一、绘画中的视觉空间
在寻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眼睛来产生三度空间,以及在空间上,视网膜对物象所产生的比例来分析客观事物。这样的过程正是我们辨认和了解物理空间特征或属性的因素。然而,在绘画当中,平面上并没有真实的空间深度,实现三度空间的表象必须由二度的模式来诠释。因此,绘画是一种对视觉经验的重新思考,也是对物体的表象和空间意识的视觉想想呈现新的探究。按照康德哲学的说法,人类的空间意识是主观视觉上的先验格式,用以罗列万象,整顿乾坤。然而构成我们心理上的空间意识是通过感官的直觉经验显现的。所以从视觉、动觉、触觉等方面都可以获得空间意识。在这样复杂的视觉认识过程中,纯视觉与触觉般的视觉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1、纯视觉的空间
我们如对基本的视觉的结构过程作分析,可以轻易的得知。当光线照射在某物体时,物体就会间接地吧光线反射或者释放出,而我们的眼球即通过晶状体将反射出来的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上。随着视网膜神经活动的接受,物体的形象也因而获得分析,同时也包括物体的明度、色彩以及大小、形状、距离等。最后经由视网膜神经把这种信息传达道大脑皮层。部分科学家们将这种视觉经验比成物理过程,就是在这一切的视觉过程中,被类似和一架照相机进行照相时的原理一样。
色彩和光线都是这个纯粹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同时在与形状的关系中获得它的独立性。色彩与光线一样,开始只会形状,而不是产生关系。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沃尔夫林说,在一个轮廓变得或多或少无关紧要的视觉空间中,“究竟是色彩在向我们传达一些东西,还是仅仅是明亮或者幽暗的空间”是没有多少重要性的。但是,其并不简单。因为色彩本身也被卷入了两种非常不同的关系之中,即:价值关系以及建立在色谱之上的色调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沃尔夫林在定义伦勃朗纯视觉空间时,显示了取代曲线的直线和破碎的线条的重要性,但是却让视觉空间与形状和轮廓的触觉连接相决裂,释放出新的触觉价值。这便是“触觉—视觉”的空间。
2、“触觉式”的空间
视觉所释放出的触觉价值不仅仅是视觉性的,而是向一些触觉价值进行参考,同时有时它们从属与视觉。因此,事实上取代了触觉般的视觉空间的,是一个“触觉式”的空间。其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本质,还有连接,也就是说人的有机活动。“尽管对于光线有了那么多的强调与确认,古希腊艺术的空间依然是一个触觉与视觉的空间。光线的能量根据形状的顺序而产生节奏感……形状本身就能表达自身,从自身出发进行表达,在它们所产生的平面的缝隙之间表达。相对背景,他们越来越自由,对于空间来说,他们也越来越自由。但是这一空间一直都不是包围观众并穿越观众的自由空间。”轮廓不再是几何的了,而是有机的,但是,有机的轮廓像一个模子,使得接触是为了视觉形式的完美而服务的。有机轮廓一直都保持不变,而且不受到阴影与光线的关系影响,即使这一关系非常复杂,因为保证一种视觉形状能够穿越视觉的变化和不同的视点而不变的个体性的,是一种触觉的轮廓。简而言之,眼睛放弃了它的触觉般的视觉的功能,因为已经成为视觉的,但还是保留了触觉,作为第二种力量。(而且,在这里,也需要看到,在这一“组织”中,有着许多纯绘画性的伟大发明。)
二、“触觉式”的空间与纯视觉的空间差异
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提出“線描的(描画的、塑性的)和涂绘的——触觉的和视觉的图画。”把绘画风格分为触觉与视觉两种形式。即上文提到的纯视觉空间与“触觉—视觉”空间。他认为西方绘画在16世纪是触觉式的,17世纪主要发展为视觉式的。虽然视觉是对触觉风格的发展,但触觉风格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两种风格是对世界的两种看法,他们在审美趣味和世界态度方面是不同的,然而各自都能产生可视事物的完美图画。”
1、观察方式
视觉与触觉两种观察方式从广义上来讲应该都是视觉的范畴,因为都是对眼的功能的运用。若将“触觉式”观察和纯视觉的观察做狭义上的限定,“触觉式”观察就是通过眼睛的视线与物体表面的焦点位置的异动变化所形成的凸凹起伏的运动轨迹来感知形体。“触觉式”观察注重完整的形体和形体内部的凸凹起伏,是更像雕塑家的一种观察方式。
2、表现方式
“触觉式”的表现方式强调形体的完整性与实在感,注重形与形之间的衔接转化。多用线性笔触通过完整的轮廓线和随形体起伏运动的线来表现形体,通过边线的遮挡和叠压来表现空间。“触觉式”的表现方式先于纯视觉的表现方式。这是由于在写实艺术的发展中,雕塑是先于绘画的。雕塑是对客观物象的一种三维立体的模仿。早期雕塑家的素描大多是触摸式的。
三、两种视觉空间在实践运用中的意义
现代美术教学对“触觉式”视觉空间和纯视觉空间的认知都应该给予重视。因为它们是绘画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通过理论上的教学,激活学生在创作中的“触觉式”视觉与纯视觉的能力,并且将其强化训练,混合利用在各学习阶段。
1、基础造型训练
对“触觉式”和纯视觉式的表现形式及特点的分析和了解让我们在基础训练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更合适的训练方式,以便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造型训练的初期阶段,应当先从“触觉式”的表达开始,训练把握形象、塑造体积的能力,然后再通过视觉方式训练明暗虚实的画面关系。“触觉式”的表达更注重造型技术,纯视觉的表达则可显现艺术品位。艺术应该是在技术之后的。例如德加。德加早起受过严格的学院教育,表达方式倾向于“触觉式”的,造型严谨细致,形体完整丰富。后期则转变为典型的纯视觉表达,造型简练概括,用笔放松写意,但形体结构仍然不失严谨准确。这正是由于他早起扎实塑形训练和后来的视觉方式融会贯通的结果。
2、艺术风格探索
“触觉式”的表现不仅有利于基础能力的训练,从创作角度它更有利于造型的主动性的提高。据说拉斐尔能默画出他想要的一个人体的任何动势,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能力。再如包西、勃鲁盖尔的作品以及达利的作品都挺闲了极强的主动造型能力。另外,画家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往往也是通过“触觉式”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如梵高与佛洛依德。而纯视觉的表达方式则为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从达芬奇发明“渐隐法”到伦勃朗对光线的运用再到印象派对视觉的极端挑战,大师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纯视觉的表达方式具有更大的可变性,艺术因素更多,对建立艺术风格来说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供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由此可见,两种视觉空间对于绘画的基础和艺术风格的探索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上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