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地理读物在高中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hang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疫情下,如何让学生高效的学和教师如何高质的教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网课期间,师生不能直接面对面进行沟通,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又能避免长期网课对学生身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全新挑战。本文针对区域地理学习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居家学习的环境,将多元地理读物引入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元地理读物;区域地理
  一、问题的提出
  新冠疫情下,网课成为师生之间传授知识的一个常见途径,网课的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引发一些讨论:如学生学习效率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体现、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又该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今年在高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我结合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将多元地理读物引入地理的学习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影响区域地理学习的几个因素
  1.区域地理学习内容因素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本人任教的高二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世界分区和中国分区的知识,区域地理能明确展示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年高考考察情况看,区域地理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内容为区域空间定位、世界地理分区、主要国家概况以及世界热点地区等;命题基本方式是根据经纬网及典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定位,以重点地区背景素材或地图为载体,通过学生研读材料和区域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然后推断区域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因素
  区域地理的学习要围绕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进行,经过必修三的学习,学生明确人类进行的所有生产、生活等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会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与此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反作用于自然环境,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学习的条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主要是:先定位、确定区域范围→研判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等要素的影响→进而分析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如图1所示)。
  3.学生心智因素
  由于初高中的地理学习缺乏衔接,学生初二中考结束后,初三一年不用学习地理。初中阶段强调的是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知道地理事物的存在即可,对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要求不高。高中阶段则强调理解地理环境的特征、发展变化,运用地理原理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初中强调知识,高中强调能力”的现状让学生在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难度。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的功利性较强,不能静下心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部分同学还是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地理,觉得地理知识靠背诵就能解决,这与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差距深远。
  如學生在学习区域定位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定位的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空间定位的方法(见图2),并要求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反复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掌握不同经纬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经纬网图,然后将各大洲大洋、世界十三个分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地形区、主要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建立起空间联系,并要反复熟悉,最终形成自己脑海中的地图(见图3),这对学生日后提升区域地理的分析能力过程至关重要。
  三、引入地理多元读物,提升地理课堂效率
  地理学习的是生活中的地理,学生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发展,因此地理课堂中应该尽可能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地理教学中,以提升学生搜索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学生居家学习,能接触到的地理案例途径更多了,地理案例来源于生活,地理课堂需要将地理原理性较强的素材引入地理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视频材料
  《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超级工程》、《航拍中国》等视频素材是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与地理相关的优质视频材料。视频表形象生动,表现力强,能真实且全面地记录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适宜呈现一些对学生比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如居住在广东的学生,如果没有亲身到过大西北,是很难想象出我国大西北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航拍中国(新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迅速了解大西北的区域特征(见表1)。新疆主要基调是干旱,视频利用多角度拍摄,展示了新疆在干旱这一大背景下,也有生机勃勃的森林,有西北独特的山地草场、水源充足人口集聚的绿洲、富含丰富淡水的冰川,还有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型的工业、交通运输、边境贸易等等知识。
  2.地理课外文本读物
  地理教材强调地理原理的学习,而地理课外文本读物强调的是地理事物本身,两者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文明》、《西游记》、《八十天环游世界》、《海底两万里》等等。
  如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借东风的故事,结合地理位置、气候、天气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找出答案;《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岛可以结合天气系统进行解读;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布罗陀海峡发生的德国与英国的战例,结合洋流中的密度流和补偿流进行分析,所有这些学生熟悉的案例都能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兴趣。
  四、课程开展
  利用学生居家学习,容易接触到互联网和家里的藏书等条件,完成区域地理的学习后,用了四个课时时间完成小论文撰写的教学任务(见表2)。
  经过一周时间共收取年级学生撰写的小论文327篇,具体数据分析见下表3:
  高中的地理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发掘者”,通过学生对不同分区的研究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对祖国河山的了解,更能加深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基于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地理阅读课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NJSKT00562】
其他文献
前几年,学校围绕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开展师徒结对的活动。一位语文导师为徒弟们引入一种全新的语文实践课——经典进课堂。这是基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改革实践活动。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率先开展经典进课堂的是六个实验班,分别为五年级两个班,三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个班,之所以每年级选择两个班,是为了在实践中有互相学习和研究的同道中人,探索路上能互相切磋。  实践中
【摘要】当代的人民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作为学生的能力培养者和引路者。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奠定基础。本文将从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运用引导性评价语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改进作业模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四个方面浅析培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程资源;学习方
【摘要】时代在急剧发展,用儒家思想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打开学校新时代德育工作局面,经过研究和实践,是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趋向的。结合学校的校情、师情、生情,进一步在传承儒家思想的实践中,做到既密切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又充分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另外又提高了社会认同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新时代德育的效果。  【关键词】儒家思想;提升;新时代;德育;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校背景  学校在开展以
【摘要】利用乐课平台,以“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的教学为例,进行提高初中化学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通过语音授权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在讨论区的讨论、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及时练习、进行多形式反馈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线上教学;导电性;酸碱盐;有效性  一、案例背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依据“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教师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皮亚杰认为个人的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小学低年段是处于运算阶段,他们以表象进行思维,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1],出现了一定的逻辑思维,但思维还是直接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身体验,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孩子已有的知识概念,注重教学的现实性,以儿童的视角去组织教学,建构科学概念。  一、设置关联性的导入,顺应学生的认知 
【摘要】“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综合素养需要从小培养,尤其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家长都应该引起重视。本文以山海品格为例,结合山海精神与品格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此,笔者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山海精神;山海品格;道德修养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
STEM教育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各种创客空间、STEMC育课程,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校外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与课程,校外教育机构更加有条件结合创客教育、STEM教育,依托各类创客、创新空间、科技功能室、科普长廊等场馆,融合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等学科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该文分析了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背景、优势、应用与变化,为进一步提升校
【摘要】科技课程思政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具身性,在科技活动中充分考虑学习者身体与身体、身体与环境互动。本文结合科技教育的多年实践经验,以具身认知视觉对科技课程思政进行分析,研究其提升师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具身认知;科技;课程思政;教师;师德  现时我国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各个学段均有各自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小学是启蒙,初中注重思想基础,高中则是
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只使用一本语文课本,教学资源贫乏,课堂四十分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的束缚,敢于发掘课本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学生创设出新的学习资源,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为学生开辟一个“新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更好地促使学生发展
本报综合报道 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广州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提升领导水平,8月25日-26日,市教育局党组举办2020年广州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暑期读书班。读书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