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教育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新时代。校长必须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选准恰到好处的学校定位,实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达到“人、校”共同发展的目标或宗旨,有利于学校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以校为本 人性管理
  
  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这个地球。”作为校长,要想轻松驾驭管理之舵而达到效果的最高境界,就要找准一个“支点”。那么,学校管理中的阿基米德支点又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学校管理说白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就决定了人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人,就无法掌握和管理诸如财、物、事、时空、信息等因素;没有人,就无法完成管理的各项任务和理想的管理目标。而管理任务的完成、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又服务于人。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管理的阿基米德支点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标倡导学校的管理目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都要适时而变;与此同时,管理者的理念及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否则,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
  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校长必须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的新内涵,创造管理的新概念,进一步提高管理层次和管理效能,这才能为新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在具体的操作中,校长务必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都要积极主动,而不能被动的传授和单纯的接收。校长在管理中的决策,都必须围绕教师这个中心,创设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与不断提高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让人崇敬的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校长必须做到:
  1. 以身作则,身高为范。校长要做教师的表率。
  校长与教师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合作双赢的关系。校长有多大的亲和力,教师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对学校的发展也就有多大的驱动力。校长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自身应该首先做到。
  2.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长应有宽阔的胸怀,对教师不能求全责备,要宽宏大量、有气度,能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包括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有缺点的人甚至犯了错误的人。只有宽以待人,教师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形成宽松、民主的校园环境,学校才有生气、有活力。
  3. 不遗余力,激励先进。
  对于教师来说,在工作稳定、物质待遇得到基本保障后,他们并没有其他奢求,但特别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激励。作为领导,应尽量满足教师们的这种正常的心理需求,要对教师多理解,多激励,多表扬,多肯定,多尊重。
  4. 方方面面,悉心关怀。
  作为校长,要全方位地关心职工的进步和成长。生活上要多照顾,工作上要多帮助,精神上要多鼓励,要用真心换取诚心,用热情换来激情,用信任换取尊重,从而拉近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让教师的心与学校相牵。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群体氛围
  1. 民主管理,众志成城。
  受传统管理观念束缚,当前一些学校的民主管理还流于形式,领导居高临下,脱离群众,习惯于权力支配 ,极大地扼杀了广大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管理模式,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即使领导生有三头六臂,学校工作也无法做好。毛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自己常常是幼稚可笑的”。其实,教师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他们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所以,校长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管理思想,营造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2. 放下架子,学会倾听。
  校长要心怀若谷,心中要装有教师,眼里要看到教师的智慧和力量,这样,自己才有凝聚力,也才能增强教职工的向心力;校长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教师的感情投资,多串门走户,多嘘寒问暖,要学会倾听教职员工的心声,善于接纳不同的声音,营造和谐的群体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三、追求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像某教授所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做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而没有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自找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调查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的校长,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订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孝彬,程凤春. 学校管理专题[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琨,杨永博. 中华名校管理集萃[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提出合理建立实验教学合作小组,明确分工;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建立可持续的小组评价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实验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探究  一、当前实验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各自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只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教学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再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有效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德国在这方面具备了十分先进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信息技术也处在较高的
【摘 要】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说非常重a要。从“以幼儿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经验,依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我园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从色彩、材料、空间、密度等角度进行研究和创设,力求以幼儿发展为本,使我们的环境温馨、典雅、自然、和谐,成为有效的幼儿园环境,成为幼儿舒适、喜爱、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幼儿 心理学 环境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每天长达10个小时,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
美国教育学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引发思维,但并不是提出了问题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好的问题应该是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好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有效提问激发兴趣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  对学生而言,问题是放飞他们想象的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成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提升历史教学的成效,笔者针对西藏高中历史教育,在优化教学环节的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做了一个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提升教学成效势在必然。如何把素质教育推进到西藏高中历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在
【摘 要】本文从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出发,对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扮演“聚合规则”和“准组合规则”的虚词及“意合”的语法手段进行归纳与探讨,以期从这两个角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提供若干有益的意见与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汉语语法特点 二语教学 语法教学 虚词 “意合”  0 引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而学习一种语言的终极目的亦通过其社会沟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的。培养汉语作为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张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行自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主张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习惯 主动学习 有效性  “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
【摘 要】好课多磨,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养成质疑思考的习惯,而且要关注在合作互助中深入的思考,更要提升自身理论研究、外力引领的反思内化能力,并以此为导航系统,把准方向,驶入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应该:磨透教材;磨就学生;磨锐方法;磨精语言。  【关键词】磨透 磨就 磨锐 磨精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一位教育专家也对教学工作精辟说过:没有一生的心血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课程设置模式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能力的需求现状,进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简单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的构建方案。  【关键词】市场需求 就业 高职学校 课程设置    一、分析传统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是以学科为
【摘 要】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渐大众化,高校在如何培养学生及提高学生从业、就业能力上不断探索,而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高等院校,对于高校的教育改革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更为学生学习实践动手技能及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资格认证 双师型 人才培养    职业资格认证是指对该行业或领域某一岗位上的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水平、水平达到哪一个等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