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人都认为数学学习的成功秘诀在于提高思维能力。其实提高阅读能力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要使小学数学阅读达到有效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具体实在,给学生一种震撼的感觉,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由此,教师应该使学生更自主地探究学习。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有效性
自主探究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会阅读教科书,就是通过阅读,在有关名词、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和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数据和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掌握常用的名词和概念,要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的相互关系和交融。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吧。
一、“数学故事”低段起,养成独立阅读好习惯
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有限,学生做作业、测试时,基本上依赖教师或家长帮忙读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在第一学期,老师们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到了第二学期,老师们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学生不会独立审题,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很强。造成这个问题有两原因:一是老师带得多,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二是数学教材上出现的文字,有时候语文书上还未开始学,学生不认识,加上数学书的教学内容从直观图表示题意,慢慢地过度到直接用文字表达题意,文字越来越多了,孩子们就无法单干了。低年级的老师还发现,学生自己读题是很难正确解答的,如果大人帮着读题目,孩子的算式、方法就出来了。显然,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较差,前面是否老师帮着他们读题,搀扶着他们走的,老师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而后面学生自个儿做题,便只管赶路不看路了。因此,就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了。
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数学小故事”的方法。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都是比较多图的,就多让孩子看图找出数学信息,说成数学小故事。除了让孩子解决题目里提出的数学问题,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信息,自己提问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2. 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放手,利用拼音这一拐棍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是不理解一些词语,从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缺少、或、有次序、接近、一副、终点”,下册的“体、大得多、大约、估计、配套、对折、完全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不妨多学学语文老师,借助情境、举例、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为学生数学的学习铺平大道,让学生养成自己独立阅读审题的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边读边思”中段抓,加深印象好方法
有的学生之所以数学差,其原因多数是因为阅读能力差,在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没有关注名词、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和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的信息,那么阅读数学课本就变成了“走马观花”,一无所获了。而这些概念又是组成数学问题的“细胞”,也是解决问题的阶梯。在阅读中,如果只读不思,那么其效等于零;如果只读不回忆,那么将糊涂一片。在数学阅读中,不仅要掌握相关概念,还要掌握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探得明。例如四年级试卷里有一道题:“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客车往返甲乙两地一次需要多少小时?”老师们都觉得这道题是试卷上最简单的一道应用题了,学生的理解与解答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是批改下来才发现,竟然有一半学生没有理解“往返”这个词的含议,所以,我们老师要从中年段开始,要孩子在读题的时候动动笔,对重点词句进行圈圈划划,划出关键的字词,这些适当的勾划,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进而思考这些关键词的作用,再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
三、“个性化阅读”高段强,抽象概念易于想
数学阅读素养主要表现为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较扎实的数学阅读基本功,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到了高年级,教科书里的文字应用题越来越多,文字概念也相应增加,这时候,数学阅读更重在理解和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或把抽象的语言通过动作化阅读来帮助理解。
1. 可以利用标注,对阅读内容进行咬文嚼字。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它更需要细致耐心的扶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数学教科书的时候试写眉批,把自己的一些灵感、心得及时整理在笔记本上,或用提纲式标题摘出概括性的要义,或用小段文字注明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或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解释教材中抽象的表述,反复推敲、分析,举例子,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斟酌,不但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做到手脑并用,提高阅读效果。
2. 可以梳理归纳,理清思路。在阅读教学中将所谓分散、凌乱的各个知识点集合成一个问题板块,使之思路清晰,易于解决。阅读时,对书上提出的概念、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掌握它,还要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问题解决方法的发现过程。所以,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应该进行多向交流,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感知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联想,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了障碍,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同化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系统。
总之,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发展,知识在阅读中建构,学生思维在阅读中被点化、被激活、被升华,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知的生长点,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有效性
自主探究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会阅读教科书,就是通过阅读,在有关名词、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和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数据和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掌握常用的名词和概念,要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的相互关系和交融。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吧。
一、“数学故事”低段起,养成独立阅读好习惯
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有限,学生做作业、测试时,基本上依赖教师或家长帮忙读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在第一学期,老师们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到了第二学期,老师们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学生不会独立审题,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很强。造成这个问题有两原因:一是老师带得多,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二是数学教材上出现的文字,有时候语文书上还未开始学,学生不认识,加上数学书的教学内容从直观图表示题意,慢慢地过度到直接用文字表达题意,文字越来越多了,孩子们就无法单干了。低年级的老师还发现,学生自己读题是很难正确解答的,如果大人帮着读题目,孩子的算式、方法就出来了。显然,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较差,前面是否老师帮着他们读题,搀扶着他们走的,老师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而后面学生自个儿做题,便只管赶路不看路了。因此,就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了。
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数学小故事”的方法。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都是比较多图的,就多让孩子看图找出数学信息,说成数学小故事。除了让孩子解决题目里提出的数学问题,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信息,自己提问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2. 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放手,利用拼音这一拐棍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是不理解一些词语,从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缺少、或、有次序、接近、一副、终点”,下册的“体、大得多、大约、估计、配套、对折、完全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不妨多学学语文老师,借助情境、举例、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为学生数学的学习铺平大道,让学生养成自己独立阅读审题的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边读边思”中段抓,加深印象好方法
有的学生之所以数学差,其原因多数是因为阅读能力差,在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没有关注名词、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和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的信息,那么阅读数学课本就变成了“走马观花”,一无所获了。而这些概念又是组成数学问题的“细胞”,也是解决问题的阶梯。在阅读中,如果只读不思,那么其效等于零;如果只读不回忆,那么将糊涂一片。在数学阅读中,不仅要掌握相关概念,还要掌握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探得明。例如四年级试卷里有一道题:“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客车往返甲乙两地一次需要多少小时?”老师们都觉得这道题是试卷上最简单的一道应用题了,学生的理解与解答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是批改下来才发现,竟然有一半学生没有理解“往返”这个词的含议,所以,我们老师要从中年段开始,要孩子在读题的时候动动笔,对重点词句进行圈圈划划,划出关键的字词,这些适当的勾划,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进而思考这些关键词的作用,再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
三、“个性化阅读”高段强,抽象概念易于想
数学阅读素养主要表现为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较扎实的数学阅读基本功,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到了高年级,教科书里的文字应用题越来越多,文字概念也相应增加,这时候,数学阅读更重在理解和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或把抽象的语言通过动作化阅读来帮助理解。
1. 可以利用标注,对阅读内容进行咬文嚼字。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它更需要细致耐心的扶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数学教科书的时候试写眉批,把自己的一些灵感、心得及时整理在笔记本上,或用提纲式标题摘出概括性的要义,或用小段文字注明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或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解释教材中抽象的表述,反复推敲、分析,举例子,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斟酌,不但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做到手脑并用,提高阅读效果。
2. 可以梳理归纳,理清思路。在阅读教学中将所谓分散、凌乱的各个知识点集合成一个问题板块,使之思路清晰,易于解决。阅读时,对书上提出的概念、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掌握它,还要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问题解决方法的发现过程。所以,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应该进行多向交流,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感知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联想,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了障碍,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同化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系统。
总之,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发展,知识在阅读中建构,学生思维在阅读中被点化、被激活、被升华,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知的生长点,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