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居民 客家土著的世外桃源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涠洲岛上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水产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定居生活。
  岛上居住着200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16000多,其中75%以上是客家人。
  涠洲岛已成为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旅游让岛民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打登上涠洲岛开始,我就惊喜的发现:公路上一些年轻男女骑着一种样式老旧的电动摩托,欢天喜地的环岛骑行。我想起来了,那电动摩托好似在经典影片《罗马假日》里乔与安妮骑着兜风的“小绵羊”。我非常兴奋地租了一辆,便沿着环岛公路一路向北,去探访涠洲岛上居民们的民风民俗。
  涠洲岛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岛上四周烟波浩渺,海水碧蓝见底,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据史籍记载,涠洲岛汉朝属于合浦郡;自晋代起,涠洲岛就是著名的珍珠产地;到明代涠洲岛已是海防要隘,岛上有三个采珠池;清朝时,涠洲岛上的居民多次撤离、迁徙。
  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政府两广总督因涠洲岛“孤悬大海,最易藏奸”,发出“永远封禁”令,岛上居民全部迁回大陆;清同治六年(1867年),粤总督张树清和法籍神父上书清政府“重开岛禁”获准,合浦、遂溪等地约6000人迁至岛上定居,成为如今岛民的主体。
  大约170多年前,北海出海捕鱼的渔民在躲避台风时,将渔船驶进了南海湾避风;150年前,南流江商船从合浦出发远洋南亚各国时,涠洲岛天然形成的避风良港自然成为船队停歇的驿站;后来迁徙而来的客家人,也在此安居乐业。
  涠洲岛现归北海市管辖,设涠洲镇,岛上居住着200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16000多,其中75%以上是客家人。在海岛生存,最重要的就是淡水。涠洲岛淡水储存量很丰富,一百多年前命名的村庄就有叫滴水和水湖口的。就连岛上海拔最高的山顶上的古海蚀洞里,也有一个叫泉水洞的地方,岛上的居民曾在此打淡水饮用。后来岛上安装了自来水管,居民才不再辛苦到洞里提水。
  和游客赏美景不同,智慧的岛民把大自然的恩赐融入了生活。岛上的古民居以单层石屋为主,古朴、雅致,韵味独具。最有特色的是墙体,用的是涠洲岛上的特殊材料——珊瑚石,这些在海底成形了上万年的珊瑚石,经过火山熔岩的堆砌,变得坚固无比。由于珊瑚石有着密集的小孔,用它们建起的房子冬冷夏凉。古民居藏在郁郁葱葱的林子里,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
  走进村庄,家家庭院里都种着芒果、柚子、龙眼、香蕉等果树,每个季节总有一两种树上挂着果实。香蕉是岛上的主要经济作物,80%的土地上都种植香蕉。由于岛上的土壤是火山岩逐渐风化形成的,土壤中富含钾等微量元素,使香蕉这种南方的普通水果,摇身一变成了营养丰富的“火山香蕉”,远销到岛外。
  渔业是岛上的另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今年63岁的陈伯正忙着从渔网上摘下的虾蟹装到木桶里,等着鱼贩子来上门收购。陈伯下海张网捕鱼的地方叫马拉港,这是他的私人领地,并不对游客开放,我借口找水喝与老伯聊了起来。
  马拉港是个U形的港湾,陈伯年轻时出海捕鱼回来,直接可以将船开进港湾里停泊。那时候陈伯在渔业生产队当小队长,全岛有30多个自然村,一个集镇。陈伯祖上是合浦客家人,清朝末年爷爷驾着木帆船带上全家来涠洲岛捕鱼维生。
  陈伯拿起木桶里的花蟹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开始允许渔民自己捕鱼的时候,海里的野生花蟹1毛4分钱一斤;广西运进岛的大米1毛3分钱一斤;现在野生花蟹最高卖70元一斤,大米3块钱一斤。涠洲岛的变化连我这个老爷子都不认得了。”
  我的向导刘大兵,今年35岁,祖上也是从北海迁到涠洲岛的渔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初中毕业的大兵跟着父亲在南湾港码头做海鲜烧烤生意;20岁那年与几个朋友去北海侨港开海鲜烧烤店;2014年初回到涠洲岛继续做海鲜烧烤生意。谁想一场强台风让岛上的旅游业受损,他也改行做起了导游。
  现在,涠洲岛的旅游业开始恢复生机,游客渐渐多起来。大兵说等8月登岛游客多起来后,他再重操旧业。“旅游旺季,每天有1000名游客乘船而来,消费还是很可观的。”大兵说,岛上大约有2万多人口,其中40%是岛外来做生意的。
  现在,岛上的原住民都热衷建房子。他们在宅基地上盖起四五层高的楼房,出租给岛外的人来此做生意。那些来自台湾、东北、南宁、上海的老板揣着大把钞票来岛上投资,经营着各种时尚的宾馆客栈。旅游,给涠洲岛上的传统文化吹来一股清风,也让岛上原住民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  黑龙江一路奔腾不息,滋养了沿江的万物生灵,是中国北方各民族的生命之河。  黑龙江是中俄的界河,见证了两个大国的历史,也见证了互利共赢的贸易往来。  2015年6月的一天,飞机用不到90分钟的时间,将我从哈尔滨送到了位于黑龙江中下游的中国东极之城——抚远。  从飞机上鸟瞰,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黑龙江银龙起舞东流而去,蜿蜒画出中俄的边境线。如
期刊
乌苏镇,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被称为“东方第一镇”。  乌苏镇与卡扎克维茨沃小镇隔江相望,开创了最早的中俄民间贸易双城记。  今天,乌苏镇已纳入东极旅游项目规划中,将成为抚远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抚远的乌苏镇与俄罗斯远东边城卡扎克维茨沃隔江相望,相隔仅3公里,它开创了最早的中俄民间贸易双城记。  乌苏镇,距离抚远县城东南70公里,位于黑龙江抚远水道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上游2公里,东望俄罗斯卡扎
期刊
哈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心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  有七八万中国“淘金者”来这里做生意、开工厂,年交易额达60亿人民币。  一条界河连着对家的思念,而在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里,异乡早已成故乡。  初夏的清晨,黑龙江上弥漫着飘渺的薄雾,我们从抚远码头登上游轮,顺江而下,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  抚远与哈巴罗夫斯克的空间距离很近,现代化国际快船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对中国
期刊
抚远县,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和“东方第一县”的美誉。  抚远拥有275公里的中俄界江黄金水道,是黑龙江五大对俄口岸之一,与俄罗斯远东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航道距离仅65公里;抚远港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多边国际经济合作的窗口和桥梁,距出海口仅960公里,是中国通往俄罗斯和北美最便捷的一条江海联运大通道。  2011年,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黑瞎子岛
期刊
抚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界线长275公里,是经济开放的桥头堡。  抚远口岸江海联运,是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循环,走向世界的一条贸易大通道。  中俄互利共赢的贸易,既繁荣了两座城市的经济,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早上8点,抚远正阳街上的中俄贸易大市场准时拉开大门,经营商户们纷纷打开商店的大门,准备迎接从哈巴罗夫斯克过来的第一批客商。  正阳中俄贸易大市场开门的时间,正是黑龙江上国际客运快船进港靠岸的
期刊
耶稣与妈祖共处一岛,中西混搭的独特风情在岛上一直延续至今。  天主教堂的建筑材料全取自岛上的珊瑚礁、火山岩,以糯米浆黏合建造。  天主教堂为岛上居民构建了丰富的精神殿堂,为他们点亮人生的长明灯。  我们来到盛塘村,远远望见香蕉林掩映的天主堂气势恢弘地矗立着。教堂的庭院里种植了几棵芒果树,历经百年沧桑,在芒果成熟的季节里,整个庭院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据当地人介绍,涠洲岛现有天主教信徒2000多人,每逢
期刊
蛾子眼部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反光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最近,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工程师团队发明了一款新型的增透膜。这款透明薄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移动设备在烈日下的可读性,而且可以适用于柔性屏幕,除此之外,还能起到抗污抗指纹的作用。  然而,这样一项神奇发明的灵感,竟来源于蛾子——其眼部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反光从而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光线穿透蛾眼的曲面上时会发生折射,当它再次从眼部反射的时候会因为散射而
期刊
玉峰盘古蟾,圣地仙士缘  海南岛北部的文笔峰与中部的五指山遥相呼应,它虽然没有五指山的壮美,却因其是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的归隐地和弘法道场,而声名远播。  文笔峰的高度只有180多米,南丽湖的一弯绿水环绕脚下,使其灵气顿生。依山而建的仿古宫殿错落在山道两旁,丛林隐映,肃穆傲然;盘古蟾和玉蟾宫那些道不尽的传奇,都镶嵌在文笔峰伟岸的身躯里。  关于文笔峰的来历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他的身
期刊
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抚远和哈巴罗夫斯克的人民同饮一江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城人民正在黑龙江畔谱写中俄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交流活动,已成为两城民众沟通心灵的纽带与桥梁。  提起抚远这个中国邻居,哈巴罗夫斯克的市长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都会说起抚远人民在两个夏天送给自己的感动。  2014年8月的一个早晨,俄罗斯远东时间7点钟,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准时赶到码头,与等候
期刊
印度的西高止山脉有雄伟的瀑布、古老的沼泽和星罗棋布的丛林,  在它的中央,是一座数百万年前由剧烈的火山运动形成的山脉。  以白蚁为食的熊,比恐龙更长命的巨型紫蛙以及在亚洲模样最怪异的一种鸟……  西高止山脉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动物伊甸园之一。  西高止山脉形成了一道密林走廊,在印度西海岸绵延至斯里兰卡。夏季季风为它带来大量降水,这里为印度标志性的野生动物以及一系列奇特变种提供了庇护。低海拔山地栖息着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