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拯救你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有心理阴影的女孩儿,同学歧视,老师不信任,备受冷落。拯救女孩儿,摆脱信任危机,重新走进友情的阳光中。这个案例启示教育工作者: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回归正常的人生轨道。
  【关键词】教育;学生;心理需求
  教育案例: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耳畔回荡着孙楠那充满激情的乐曲:“我拿什么拯救……”顿时,一丝惆怅涌上我的心头,是啊,我拿什么拯救你啊,被集体孤立的女孩。
  事情是这样的:这学期我接了一个新班,开学第一周,班中一个皮肤白皙、戴着近视眼镜的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此前,我和她曾有过一面之缘,也算熟人吧。因此,上课时,我提问她的机会自然比较多一些,她也显得和我格外亲近。
  一天下午放学,女孩找到我,悄声问:“李老师,我想和你单独谈谈,可以吗?”我爽快地答应了。她领着我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深色突然黯然地说:“老师,你知道我妈妈是谁吗?”我有些奇怪地摇摇头。于是,女孩便向我讲述起有关她妈妈的事。原来,这个女孩的妈妈是当地一所有名的幼儿园的园长,因涉嫌贪污被判刑,后保外就医。班里的同学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鄙视她,没有人愿意和她玩,更有一些同学借机欺负她,她感到特别孤独和痛苦。女孩说着,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的心一下被刺痛了,没想到外表文静美丽的女孩,竟然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天,她把这个“包袱”抖出来,说明她是信任我的,并寄希望于我改善她的处境。我暗暗下定决心,不辜负女孩的期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情况正如女孩所说的那样:课上同学们分组讨论问题时,她孤零零一人找不到伴儿;她回答问题时,同学们都神色不耐烦地发出“唏嘘”的声音;竞选小组长,她参加了竞职演讲,演讲完毕,竟没有一个同学鼓掌,她显得十分尴尬,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课间,同学们都在三五成群地做游戏,她却孤单地走来晃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苦于暂时找不到帮她的办法。当我满怀同情地向同办公室的老师讲述她的情况时,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们都非常熟悉她,并且这样评价她:“这个孩子烦人着呢,光说好听话,就是不干实事,还爱撒谎,学习成绩也不好。她让前任老师烦透了。慢慢你就会发现的。”这无疑于给我当头浇了一瓢凉水,使我有点急躁的心情稍稍冷静了下来。但是,我想到女孩的处境:老师不信任,同学不理睬,女孩“腹背受敌”。如果,我不帮她的话,也许她就彻底绝望了。想到女孩含泪的眼睛,我感到拯救她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必须先弄清情况再说。
  一连几个星期过去了,老师们说的没错,女孩的一些毛病开始暴露出来:作业写得不认真,有时没写,却说忘带了。小测验成绩在全班女生中是最差的。虽然她总想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但自制力比较差,不管什么事,总是说得好,却做不到,给人一种受骗的感觉。看来,老师们也正是因为这点烦她。同学们看不起她,也不全是大家的错。于是,我同女孩进行了真诚而深入的交谈,告诉她我非常想帮她,但她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掉坏毛病,老师帮她说话才更有说服力。经过这次谈话后,我看得出女孩已经努力了,我也在寻找着合适的机会帮她。
  一个偶然的机会,因我及时处理了一件与女孩有关的纠纷,使女孩在班上的尴尬处境得以扭转。那是一天上午课间操后,女孩委屈地告诉我,班中一位姓张的女生昨天在放学的路上,狠狠踢了她小肚一脚,现在还疼呢。我听了,有些生气,当即把那个女孩叫过来,询问怎么回事,没想到,班里的其她女生都围上来,七嘴八舌地为姓张的女生辩护,指责这个女孩的不是,使她有口难辩。看到这种情况,我把俩女孩儿叫到办公室,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结果,不出我所料,矛盾果然是姓张的女生挑起的。于是,我借机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怎样做人的教育:“大家都希望做一个坚持正义的人,可是今天这件事,有的同学没弄清真相,就盲目下结论。为了朋友间的私情,却丧失了可贵的正义感。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在面对友情、甚至亲情的时候,绝不会丧失公道。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有一颗宽容友善的心,团结和帮助每一个同学,哪怕有的同学学习再差,毛病再多,你都不能鄙视她,因为她在人格上和你是平等的……”
  通过这件事,全班学生深受教育,大家对女孩的态度开始转变。女孩也深受感动,学习劲头高涨。上课发言积极,踊跃参加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不时地给以鼓励和表扬。期中测试,女孩居然甩掉了落后的帽子,一跃成为班里的中等生,这令全班同学对她刮目相看,女孩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自信与幸福的微笑。课下,看到她和同学玩得其乐融融的情景,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她终于融入了集体的怀抱。
  反思: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引起了我的深思。新一轮课程改革用两句话概括其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切实负起责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需关注并尊重学生心理方面的需求。著名特级教师、学生心理研究专家毛蓓蓓老师在她的专著《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的自序中很郑重地指出;“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骄傲、执拗、自私、任性;有的孤独、冷漠、不合群;有的懦弱……而且这些心理原因已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孩子们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当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只注重智育,忽视或弱化了学生心理成长和心理需求方面的满足。我们知道,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一方面,在成长过程中,可塑性非常强,具有诸多发展的潜能;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人,情感脆弱,心理敏感。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也许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渴望得到友情,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可是,大人们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有的孩子受了委屈或思想上有解不开的疙瘩,找老师或家长倾诉,寻求心理安慰时,却被大人视为幼稚可笑或心眼儿小的表现,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或是简单地安慰几句,却并没有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地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孩子的心理症结。特别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很少坐下来冷静地和孩子沟通,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心理原因,而是大惊小怪,不问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或者像案例中的女孩一样,受到大人的讨厌和否定。大人们这种居高临下的漠视态度,往往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当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便会陷入心理失衡和无助,感到压抑和痛苦。这种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首先对老师、家长不信任,进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逃避学习。如果不注意改善这种心态的话,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大学生马家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他心里严重失衡和郁闷的时候,如果能及时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宽慰,他绝不会向自己的同学举起屠刀。许多上网的孩子之所以终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交友无助,又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和悦纳,而在网吧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通过枪战游戏、聊天等方式,使心理冲突得以缓解。在这里,他们似乎找到了心理安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为什么在一个人进行自我肯定的时候,学校并没有给他有关自己的任何知识,其中,也包括有关人的知识,特别是没有给他关于人之所以能高于一切动物的一种特殊的知识——有关人的心理、思维和意识以及人的精神生活的感情、美德、意志和创造方面的知识。人对自己实质上一无所知,这一事实常常是造成巨大不幸的根源,社会往往不得不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对解析当今上网青少年的心态也许更为贴切。
  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焕发出新的生命,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出色的心理医生,关注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够通过学生外在的反常言行,及时洞察其心理活动,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弯下腰来”,“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视角,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
  收稿日期:2012-11-10
其他文献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5年,我指导学生写的作文发表在全国各地各级刊物上已有57篇了。总结自己这方面的经验,我认为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有“九多”,即多爱学生,多看书报,多听讲,多说话,多想象,多活动,多写作文,多改作文,多投稿。  多爱学生。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爱护学生,爱护学生才觉得学生可爱,才觉得学生聪明,才觉得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才有信心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多看书报。要求学生多看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批评,代之而起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参与式学习”。 在近几年课改实验的具体实践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把“探索性学习”这一新的 教育 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 总结 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性思维;探索性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创新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
期刊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以“探究式”教学同时也完全符合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当代教学原则。此教学内容的选材依托于课本中的内容:“由祖暅原理和圆柱、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可得球体积公式 ”。尽管教材中未给出该公式的严格推导过程
期刊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译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孙幼军。课文讲的是鸟儿历尽千难万险寻找朋友树的故事。读后让人痛惜之余是深深的感动,感动于鸟儿的执着,感动于友情的可贵!  文章语言清新浅显,故事简单易懂,但文字中流淌的情感却深切而动人。如何使学生受到感染、体味情感,朗读成为本课中达成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有效地指导学生读出感悟,我在教学本课中做了如下尝试: 
期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1.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教师应当时时处处为学生着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儿童开设的,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一、二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好一、二年
期刊
【摘 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好奇;宽松;大胆;质疑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
期刊
我国“为了使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世界教育接轨,适应当代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在进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素质教育改革方案。在当前新课改环境小,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素质教育呢?这将是一场挑战,又是一次机遇。总结我几年来历史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点去做:  1.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下,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废止现在通行的逐步讲解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我们说,教师就是教“学”之师,古时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定如此,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这样说。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如果学生天生就会学,又何必用教师来教?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教,又哪有学生自主的学?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