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本教育”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是继素质教育理念之后提出的,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延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并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总结板书学生照抄背诵;教师设计实验学生按部就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逐个回答。这种模式应付高考确实有成效。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一线教师追捧。然而从中学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目标来看,这样的教育是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学生顺利考上大学,最主要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探索出一条更好的教学思路。
通过采集信息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助于实现高考和素质教学双赢的局面。
一、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激发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热情
实践表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创造宽松、相互信赖的氛围,能使学生处于积极进取力争向上的心态,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其中学会提问。那种一本正经、滔滔不绝的时代应一去不复返。实践证明。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融洽的教学氛围。
二、改变课堂问答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挖掘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提出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提问。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通氢气”,不“先通氢气”不行吗?我给出提示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爆炸,同学们经过一阵讨论,发现“先通氢气”是为了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我又提出还原氧化铜时导管要伸入到试管底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让氢气彻底排尽空气”,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问不断。用这种方法,学生既懂得了发现和思考的重要,也学会了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强化了实验意识,防止了错误操作的发生。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使他们整节课沉浸在探索发现的愉悦中。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使学生充满探索的欲望。
三、创造情境,以引导方式教学
平常上课老师怕影响进度不让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有时缺乏兴趣或回答不上,教师等不及就包办解决。长期下去教师越讲越费劲学生越学越枯燥。为此我们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耐心指导。鼓励学生提问遵循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原则。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引导性。学生初次提问不够系统,教师要帮他们疏理。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钻研能力和提问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四、教师以“无为”来满足学生的“有为”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状态。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过程。从实验完成到概念建立,从一种现象分析到一个知识点掌握,从一个计算到一套方法掌握等,都要注重独立完成、自主探索的培养。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和纯粹不讲、放任自流。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于精讲多练要把握好尺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表面上看教师的作用好像不大,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中扮演指路的角色,要求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备课和精心设计上。
五、重视实验,挖掘潜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要放手让学生实验,坚决不能“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要做到以生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实验摆在化学教学的重要位置。方法如下:
1、做好演示实验。许多知识如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大都从先辈那学来的,所以演示实验非常重要。一定要课前周密准备,课堂严格操作,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操作规范,过程清楚,要求明确,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2、做好实验预习。分组实验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熟悉规程。或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并做出各种假设分析,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放手让学生实验。实验中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结合演示实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做好实验记录填好实验报告。
4、鼓励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5、强调实验安全。
6、帮助撰写化学小论文。在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独立完成的能力和意识。
六、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质培养
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质培养。首先,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其次,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的事迹鼓励他们大胆实验。
化学反应会产生有用物,也会产生有害物。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注意安全,还要注意收集好药品和废料,不要到处丢弃。该进行无毒化处理的要进行无毒化处理。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识,改变以往的本本主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尊重生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启蒙和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高考是检验学生的综合水平,所以,素质教育、生本教育与高考教育本身并不冲突。两者在某些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生本教育的理念提高素质教育,最终实现高考教育的目的,可是说这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通过采集信息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助于实现高考和素质教学双赢的局面。
一、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激发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热情
实践表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创造宽松、相互信赖的氛围,能使学生处于积极进取力争向上的心态,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其中学会提问。那种一本正经、滔滔不绝的时代应一去不复返。实践证明。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融洽的教学氛围。
二、改变课堂问答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挖掘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提出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提问。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通氢气”,不“先通氢气”不行吗?我给出提示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爆炸,同学们经过一阵讨论,发现“先通氢气”是为了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我又提出还原氧化铜时导管要伸入到试管底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让氢气彻底排尽空气”,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问不断。用这种方法,学生既懂得了发现和思考的重要,也学会了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强化了实验意识,防止了错误操作的发生。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使他们整节课沉浸在探索发现的愉悦中。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使学生充满探索的欲望。
三、创造情境,以引导方式教学
平常上课老师怕影响进度不让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有时缺乏兴趣或回答不上,教师等不及就包办解决。长期下去教师越讲越费劲学生越学越枯燥。为此我们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耐心指导。鼓励学生提问遵循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原则。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引导性。学生初次提问不够系统,教师要帮他们疏理。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钻研能力和提问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四、教师以“无为”来满足学生的“有为”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状态。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过程。从实验完成到概念建立,从一种现象分析到一个知识点掌握,从一个计算到一套方法掌握等,都要注重独立完成、自主探索的培养。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和纯粹不讲、放任自流。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于精讲多练要把握好尺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表面上看教师的作用好像不大,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中扮演指路的角色,要求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备课和精心设计上。
五、重视实验,挖掘潜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要放手让学生实验,坚决不能“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要做到以生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实验摆在化学教学的重要位置。方法如下:
1、做好演示实验。许多知识如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大都从先辈那学来的,所以演示实验非常重要。一定要课前周密准备,课堂严格操作,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操作规范,过程清楚,要求明确,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2、做好实验预习。分组实验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熟悉规程。或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并做出各种假设分析,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放手让学生实验。实验中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结合演示实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做好实验记录填好实验报告。
4、鼓励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5、强调实验安全。
6、帮助撰写化学小论文。在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独立完成的能力和意识。
六、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质培养
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质培养。首先,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其次,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的事迹鼓励他们大胆实验。
化学反应会产生有用物,也会产生有害物。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注意安全,还要注意收集好药品和废料,不要到处丢弃。该进行无毒化处理的要进行无毒化处理。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识,改变以往的本本主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尊重生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启蒙和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高考是检验学生的综合水平,所以,素质教育、生本教育与高考教育本身并不冲突。两者在某些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生本教育的理念提高素质教育,最终实现高考教育的目的,可是说这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