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黑衣的人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雨不只是下那么简单,简直是有人故意在泼一样,一盆盆地兜头倒下来。
  除了天上的雨声,就是地上走街串巷猛兽一样的洪水。它们咆哮着向前,倔强而任性,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此时,项青躲藏在屋檐下,仍然躲不过雨水没有规则、覆盖式地从各个方位给他的打击。好在他没有时间考虑水的问题,抬头一看,竟然发现上面晾着几件衣服。虽然那些衣服和刚洗完的差不多,正在往下淌着水。项青没有过多考虑,一把扯下上面看不清颜色的衣服。换好了以后,整个人仍然像水中浸泡已久的海参一样,浑身上下都是水分。抚摩一下狂跳的心脏,赶紧把换下来的衣服,往黑暗中一扔。街道上的水同样看不清颜色,翻滚的浪头欢呼着跳跃起来,一下子就把衣服给吞没了。
  终于放下心来,项青踏着浑水,正想顺着屋檐下台阶继续往前走,不料,一道强烈的手电筒光线,突然诡异地出现在黑暗中,一下照射在他脸上。他想纵身跳进水里,手电筒却稳定地射准他的身体:“别动!”一声断喝,声音在雨中飞跃着,迅速传送到他耳朵里。随后,一条小皮筏很快驶到他跟前。
  “上来……”
  小皮筏上就一个人,一个水一样的人。上了皮筏后,项青看到那人手臂上有个红袖章,红得有点耀眼。借助手电筒的光线,项青看清红袖章上的内容:“志愿者。”
  “这条街上不是没人了吗,你是从哪冒出来的?”
  “我,我想回家看看,水太大了,过不去。”
  “这时候出来,不要命了?”
  来人没再说话,划着小皮筏,迅速离开街道,朝着前方驶去。
  项青心中一阵嘀咕,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他不知道这个好心人要把他送到何方。但他知道,这是个中年人,从他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来。这点项青很有把握,他阅人无数,声音里隐藏不了人的禀性特征。
  小皮筏继续向前,中年人让项青帮着划船,手电筒强劲的光线,继续照射在汪洋一般的街道上。
  雨水像个顽皮的少年,噼噼啪啪在身上制造出令人厌烦的声音来,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中年人正想脱下身上的雨衣给项青,突然,手电筒的光线照到一个水中起伏的黑影。项青仔细一看,是人,一个人的头颅,在水中上下起伏着,像个黑色的浮球。
  “靠过去,快点。”中年人大声命令着,一边脱下身上的雨衣。可是,街道中间水流湍急,浪涛翻滚,小皮筏如果强行上前,必定会被洪水淹没。努力了几次,项青出了一身恶汗,小皮筏一次次被洪水挤到旁边来。而水中那个漂浮的人头,还在不时冒出水面来。这么跟你说吧,这人还活着。
  “水太大了,靠不过去。”项青大声对中年人说着。
  前面是条走廊,一根柱子明显地出现在眼前。
  “把船靠在柱子上等我,我下去救人……”中年人说着,脱得只剩下裤衩,一个纵身,迅速跳进水里,朝着那个沉浮不定的脑袋游过去。
  项青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也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只能紧握着中年人留下来的手电筒,用光线指引中年人。好在中年人水性特好,几下漂亮的扑腾,就游到了黑影身边。项青看得浑身发麻,别说自己没那么好的水性,就算有,他也没有勇气下去。
  在手電筒摇晃的灯光下,中年人死死地抓住黑影的衣领,赶快往小皮筏的方向游来。
  街道上的洪水,像有意跟中年人较劲似的。每当中年人接近了小皮筏,一个浪头打来,又把中年人和黑影一起推向街道中央。如此几次,项青看得惊心动魄,却无力改变中年人的命运。怎么办呢?
  项青一着急,就想把小皮筏往中年人身边靠拢,中年人看出他的意图,在水中大声呼叫着:“别过来……”
  好在中年人有着惊人的耐力,继续拖着黑影,往小皮筏游过来。几番挣扎,中年人终于靠近了小皮筏,他用双手撑着黑影的屁股,把他托上了小皮筏。黑影死猪一般,扑通一声,一下子占满了小小的皮筏。小皮筏激烈地颤动了一下,项青手中的手电筒,也掉在皮筏上了。
  项青很快举起手中的桨,伸向中年人,突然一波浪头打来,瞬间就把中年人卷走了。待项青捡起手电筒,往水里一照,中年人早就不见了影子。
  “大哥……”
  项青一声惊呼,声音一下子就让雨声和涛声给吞没了。
  2
  有那么几分钟时间,项青整个人都处于昏蒙的状态,思维也停止了运转,好像落水的人是他一般。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脚底下传来几声激烈的咳嗽,让他一下子清醒过来了,小皮筏里还有个人。
  但是,这咳嗽的声音有点轻飘,虽然雨声也在凑热闹,但项青还是听出了大概,这是个女人的声音。
  脚下这团黑影随着咳嗽声的发出,也清醒过来了。她整个人蛇身一样蠕动着,扒在小皮筏边,一阵呕吐,项青赶紧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柱子,一手轻轻拍打她的后背。
  手电筒的灯光一照,果然是个女人,一个20多岁的女孩。此时,经过雨水的浸泡,女孩像一团发面,浑身凸出的部位,正蓬勃地张扬着。项青看得两眼发呆,竟然忘记关闭手电。
  “别,别照了。”女孩发出抗议。
  天上的雨,丝毫没有减弱。正当项青要关闭手电筒的时候,手电筒却自己熄灭了。
  “叫什么叫,人家为了救你,让水冲走了,你还不知足。”项青一时来了脾气,“再叫,我把你扔进水里。”声音响亮,也发狠。
  女孩不敢吭声了,龟缩在小皮筏里。项青弯下腰,想拉女孩。现在,只要他想做什么,谁也不会发现。夜色像一张巨大的黑色幕布,把所有的一切,都遮掩起来了。加上雨水的掩护,天地间一片混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当他的右手接触到女孩的手臂时,他能感受到女孩的手在微微战栗着。
  “对不起,你不该……”项青话音未落,前面的街道上,一艘小快艇迅速向他驶来。
  小快艇上一束强光,一时照射在皮筏上,如黑夜中的小太阳一样,让项青睁不开眼睛。项青赶快松开了右手,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呆愣地等待小快艇的到来。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熊志彪,1996年生于江西南昌。诗作发表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刊物。曾參加《星星》诗刊第十二届大学生诗歌夏令营。  两 地 书  釜山的雨季略显优雅,并没有  风雨摧折树木的构图  食堂的落地玻璃上,挂着好看的水珠  窗外水雾苍茫,圈出生活的留白  安静地用餐,寡淡的肚肠  空出雨打芭蕉的余味  落在窗外的雨一次次移步室内  穿过一张水帘的滤网,降落在  我的南方小城。灰暗的
作家简介   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法教学、创作、研究之余以散文写作遣兴。  居住的空间大了,身心都开张起来——所谓的改善,很大的程度是落实在空间上的,譬如有人心绪不好,就会离开此地,到其他地方调节一下。如果此处是伤心地,那最好不要再一次踏进。至于居住,最好客厅大点,书房大
春 风 醉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寒气尚在,在玉屏山公园,见到一簇粉红色的小花开得特别灿烂,弥漫着阵阵芬芳,煞是好闻,近前一看,上面挂着一个牌子:掐丝海棠。  从此,海棠便刷新了我的记忆。海棠花红,掐丝海棠粉色。之前是梨花开,梨花太白,有点天堂之花的味道,本不喜欢。而桃花又太艳,有点落俗。海棠花正好,不妖不素,正合时宜。正是“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叶剑英认为,共产党员应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做学习的榜样。这既是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他指出:“從整个人类发展的观点说,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是,一个人的头脑是有限的。一个人无论他的水平有多高,总有他的局限性。因此,任何一个人都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吸取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思考问题不周的地方,打破自己头脑中的局限性。”  叶剑英常讲,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实践。“我们的
临近夏至,天气逐日炎热了起来,白日里随处蒸腾着暑气。正午与同事饭后散步,也只得在门口枝叶交柯的栾树白蜡浓荫下溜达,不再往更远的地方去。这时节的林荫道,正是极富夏日情调的时候,白蜡与秋日的满目金黄不同,此时是丰沛油亮的绿。栾树则开满了繁密细碎的黄色小花,远远望去,树杪黄绿相间,是大自然最自然的调色。道上时常落了薄薄一层从栾树上飘下的细碎黄花,如同下了一场黄花急雨。所幸有这条不算长的林荫道,仿佛在炎气
一  我总觉得,“宵夜”和“夜宵”是两回事。虽然这两个词似乎没什么不同,尤其是从我们这些习惯使用倒装句的南方人口中念出,相当顺口。出于编辑的职业习惯,我还是较真地去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这才发现有点不对。“夜宵”,指的是夜里吃的酒食或者点心,属于名词;而“宵夜”的正确写法应该是“消夜”,可名可动,既可以当“夜宵”用,也可以说“吃夜宵”。只不过现在“宵夜”用得多了,渐渐也就约定俗成了。“消夜”和“
父亲虽然只上过几年学,并且一直生活在馬良镇鸡冠河村,朝夕相处的都是乡村百姓,但在我眼里,却是一个文化人,一个真正的、纯粹的、高尚的文化人。  听奶奶说,父亲小时候聪慧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可惜的是,他生于20世纪50年代,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加上家境贫苦,作为家中长子,没读完初中就不得不辍学了,回家帮爷爷奶奶养家糊口。其实,父亲心里是极不情愿辍学的。离开学校后,他一边劳动,一边找人借书自学,学习非
1  在中国乡间,讲故事一直被赋予各种质朴的称呼,例如说书、摆龙门阵、唠嗑,而在我的老家,故事被称之为“古”,讲故事叫讲古,听故事自然就是听古。这也没错,几乎每个讲古人都愿意带听众走进历史,就算讲的不是历史故事,他们也会神秘莫测地以“从前”或者“很久以前”作为开场。当一个人开始讲古,他的人生可能正步入暮年,当人类开始讲古,历史势必就此拉开帷幕——既然都在追寻历史的所谓“真实”,那么其背后自然就隐藏
章镇的牌楼、戏台、祠堂、大队部、榨油坊、砖瓦厂、水泥厂、煤矿、石灰窑,到后来的电子厂、制药公司、包装厂和板材公司,还有穿梭在这里南来北往的人,他们被井字形的道路分割,被平行的铁路隔开,被自然的山川阻断,他们成为我虚构在小说的人物:刘医生、六尺叔、李木、刘伟不、曹菊花、小西、苞苞、阿强、鱼姐、裘细花、小美、阿童、毛细等。更多的是没有名字的车夫、服务员、警察、司机、路人甲以及某男或某女,他们和那些消失
一  父亲的眼前是苍茫的老河滩,他握着镐,身边是一副柳条筐,新掘出的沙冒着潮气。这是村西的老沧河,河床的大半拉都干涸着,只在一侧还有一股细细的流水。沙子丰沛时父亲也在河滩上掘过沙,那时候的沙是从水里淘出来的,清冽冽的像一粒粒珍珠。几十年了,父亲没有离开过这条河,一直没有脱离和一条河的关系。  父亲遇到一个对手。也不算对手,就是村里的哑巴,哑巴其实是放羊的。哑巴那天把羊赶到了沧河边,随羊在河坡上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