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寻古韵,以趣为学建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常常会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因此,如何增强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就显得更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主题型教学策略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主题型教学策略 主体地位
  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一种传承,有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吸收,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如果不了解古代的文化与特殊的词法、句法,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涵义,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值得引起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一、主题型教学策略概述
  所谓主题型教学策略,就是围绕某一个话题或主题进行的教学活动安排,以教学内容和目标为中心,围绕核心设计教学任务,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而主题的选取,则需关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主题型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转变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立体性地分析文言文,理解文言文,进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相关知识;教师更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主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为学生设计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对文言文内容、学习技巧的掌握,不断深入主题,培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题型教学策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深入挖掘文章主题,重视文学积淀。
  在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古文内涵的深入分析,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史为鉴,增强文言文的可读性。
  例如: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刘禹锡进行介绍时,就可以将其生平经历作为一个专项主题来欣赏,引导学生在赏析其社会背景、性格特点、思想状况时,穿插其不同阶段的不同诗文创作。如:《秋词》时期,他的积极、乐观;《陋室铭》时期,他的安贫乐道、高洁志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期,他对宦海沉浮的悲愤,但依旧豁达、坚定的信念。
  也可将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促使其主动探索与品味,感知作家的个性与情感,进而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2.创设主题情境,培养学生高贵品质。
  初中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当前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文言文作为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其中不乏对自然向往的情境描写与情怀抒发,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教学主题,促使学生置身于文言文的细致刻画之中,拓展其思维想象的空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其高贵的品质。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作者对战乱频发社会的不满、壮志难酬,进而寄情山水的一种情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门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字字淳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一种远离喧嚣社会、浮华名利,寻找一片净土的情怀。
  在这样情境创设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其审美理念的建立,培养其高洁的品质,引导其在自然、淳朴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3.有效选取主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中国古诗文中,思念故乡、家国情怀等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应善于这类文言文的总结与归纳,将其更具体、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表达的这种不忘报国的悲壮情怀,激励了无数的爱国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刻画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热切思念和热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以此为主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涤荡学生的精神与思想,促进学生净化心灵,在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的同时,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热爱祖国,关怀他人,认真学习,更好地为人类作贡献。
  总而言之,初中文言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应用主题型教学策略,着眼于学生求知欲的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对主题的确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其感悟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巨大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科学、人文、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寻找字里行间的古韵,打造趣味课堂,促使文言文教学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迈出更坚定的步伐,最终促进学生长远自主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医学院校具有课时多、实验学时多、同一门课程上课老师多、合班大班上课、实行学年学分制等特点,通过对医学院校教师及学生对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调查,了解医学院校教学整体结构与流程,为设计适合医学院校教学特点及习惯的教务管理系统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医学 教务管理系统 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招生专业的增多,许多医学院校由过去单一的医学专业逐步发展为多学科的综合
摘 要: 理解型物理教学是以“理解”为背景,以学生为本位的一种新型物理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情感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它通过理解型教学模型的构建,发展物理教学理解策略,促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情感教育 理解型教学  理解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来自于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思想,是以“理解”为背景,以学生为本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以物理教学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数学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既不应该是简单的数学游戏,又不应该是乏味的说教主义,而应该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学新课
一般而言,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一段话题材料,通常不假思索就从正面着手,结果大多数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乏新鲜感。其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思维固定、思域狭窄。因此,着力改变学生作文千文一面、千篇一律的状况,是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古往今来,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的成功之处就是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势,对那些司空见惯、已成定论
摘 要: 教学反思既是教师对教学事务的反思,又是教师对自我的反思,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在思考的经纬中沉淀出教学智慧,浇铸出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乐教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
摘 要: 本文以《机器维修工程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改革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施思路。着重阐述如何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强化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机器维修工程学 模块化教学 课程案例  一、引言  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是把培养学生的
摘 要: 兴趣在学习中相当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通过自己在美方德培训机构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培训的暑期社会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呢
摘 要: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小学语文更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须在正确的学生观、科学的语文教学本质观的指导下,努力追求真善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进而培养学生求真、趋善、向美宝可贵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课堂教学语言 真善美    语言是文化的条件和背景,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和思维的表达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经济与政治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在不断更新。面对新教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都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案例进行取舍,“舍远取近”、“舍旧取新”、“舍生取熟”、“舍表取里”,做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  关键词: 中职经济与政治教学 新教材案例 取舍  1.中职经济与政治教材的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在课改步伐的推动下,教材内
摘 要: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竞赛成绩是检验一个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是摆在参赛指导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制定新课程标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四个方面对计算机技能大赛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 技能大赛 新课程标准 实践教学 双师型  职业学校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职业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