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政治的德育作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可见,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这一点,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因未经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被很快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优势作用,因为它本身是以德育为根本目的。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过程,也就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所以,这种优势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具备的。那么如何才能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用呢?
  
  一、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到:不识字的人是文盲,不懂科学的人是科盲,文盲和科盲已严重阻碍祖国的社会义主建设。不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从小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废品和危险品。北京外语学院某大学生从学习尖子到校院死囚就是很好的例证。以事实教育学生思想课不学不行了。从第一节课就激发学生懂得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自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师绝不采用学校既然设了这门课,又要进行考试,你就非学不可的强制态度,更不能认为第一节进行了学习意义的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学习意义的教育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并逐步深化,有意识的揭示的教师的社会意义无和实用价值,要善于解答学生学一有什么用的疑问,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向往。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学生对我闪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最多的要求就是名胜古迹懈们在教学过中一定要多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多给他们提出问题和讨论的机会,以澄清他们在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人生和社会的模糊认识,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总是教师不能回避。教师不能回避。比如,我们讲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吸学生就表示怀疑,就会提出不少问题:资本主义在一段时期经济发燕尾服较快,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都在经济上存在一些总是两种制度到底哪种优越难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七十多年,到最后还是转向资本主义,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务淌有转变为社会主义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我们应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事实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教育。
  再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社会学科,应在以课堂教学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基础上,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把思想政治课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利用并整合存在学生周围、课堂内外丰富的德育资源,更好地发挥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比如把活生生的社会事件、大众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和政治基本理论相结合,利用它来进行道德教育,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学生获得的道德认知是肤浅的、被动的,很难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自己的思想道德认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因此,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开展主题班会、举行升旗仪式、募捐活动、禁毒宣誓、社会调查、在工厂、农村建立劳动教育基地等,创设情景,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三、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 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当前,随着改革开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和政文化教育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和灵魂之所在。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特点和德育要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本来就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体现为培养学生
期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
期刊
数学是一门思维学科。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思想方法,就能触类旁通。而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这一基本思想方法。    一、挖掘实现渗透转化思想的教材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
期刊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
期刊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养成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    一、小学生识字的特点    由于识字教学面对的是低年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及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英语中含结果谓语的句子的事件结构分析。接着形式化的分析了致役类动结式的两类基本句式,最后试图描写解释动结式中一类典型的歧义句。  关键词:亚原子语义学 动结式 结构    一 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    事件语义学是形式语义学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理论,它经过了从戴维森分析法到新戴维森分析法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引入了事件论元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感受。    一、运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阅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带入阅读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掌握写作手法,而是或获得知识,或增加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或被感动或哭或笑产生情感的愉悦.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没有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够的,而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都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只注重对文章的浅层次理解,而忽略了阅读的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