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创新表达的历史,终极目标是“润物于无声”并“寓教于乐”。这点,十年前的《百家讲坛》已做出探索,如今的《汉字英雄》亦如是。后者不仅以“有人物、有赛制、有互动、有共鸣、有乐趣”的真人秀表现方式让长期陷入表达困境的文化节目找到新的样态坐标,还以其“汉字”的题材拓展了电视可以呈现的文化内容范畴。还是通过这档节目,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合作也有了质的突破。
《汉字英雄》戳痛了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键盘时代提笔忘字,对传统文化危机的新一轮反思由此生发;在官方,中宣部领导多次批示学习“汉字”节目的文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去年岁末下文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包括《汉字英雄》在内的文化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在行业内部,《汉字英雄》再次点燃了电视从业者对文化类节目的信心,“扎堆”不再是音乐、舞蹈等节目的“专利”。
作为电视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之一,河南卫视“名利双收”。在竞争激烈的2013年暑期,“后进”的河南卫视收获了骄人的收视率,《汉字英雄》多次进入同时段综艺节目前三。但在河南卫视副总监郭昕晖看来,收视只是阶段性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河南卫视坚定不移走‘文化卫视’路线始自《汉字英雄》,而且频道的品牌价值借此节目被大众认可。”
与传统的制播分离或者制播一体不同,《汉字英雄》的制作方出现了视频网站的名字。作为网络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之一,爱奇艺与河南电视台以“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同制作、共同营销、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方式开创了网台联动新格局。爱奇艺首席内容官、《汉字英雄》第一季总制片人、主持人马东表示:“《汉字英雄》的制作标准代表了目前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最高水平。”
郭昕晖则认为河南卫视与爱奇艺的“开放与合作”促就这档节目不同于其他节目的基因,“之所以开创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其实与制作团队的‘杂交优势’有关系,大家的思路不一样,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汉字英雄》第一季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价值主张,采用马东独创的“汉字十三宫”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多轮淘汰,通过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节目环节选拔优秀选手。在节目中,马东担任主持人,于丹、张颐武、高晓松作为节目嘉宾(“汉字先生”),主持人和三位“汉字先生”亦师亦友,还能从选手中找到自己的“一字之师”,以类真人秀方式塑造的“字典姐”“猫女”“全能小辩手”等“汉字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在此之前,国内尚无人想到用演播室真人秀或类达人秀的方式呈现一档文化节目。《汉字英雄》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使长久以来高高在上的“文化”有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亲民化表达,就像某互联网媒体人士所说:“能够将汉字用来做一档综艺节目,这样的创意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2013年8月31日晚,随着“字典姐”陈怡羲的夺冠,《汉字英雄》第一季落幕。同名手机APP总下载量高达146.8万次,高分玩家直接参与决赛的环节设置,更成功开创多屏时代电视、网络、移动端全新联动模式。
今年1月份开播的第二季在节目理念和形式上进行了再创新。《汉字英雄》第二季以“用好汉字才是真英雄”为口号,将“考察”重点由第一季的“会不会写”升级为“会不会用”。因为专注于“用”,第二季的大多数题目变成了开放式的,比如“用一个字表现面部表情或者手的动作、或者食物的口感,甚至让两个选手相互形容对方”。趣味升级的同时更加激活了现场,三位“汉字先生”不得不经常为选手的一个答案翻字典甚至“打嘴仗”。马东表示:“严格来说这个节目并不需要一个汉字的权威,我们需要的是让大家共同讨论对汉字应用的一些兴趣,而非提供答案。”
对于“汉字先生”也吃不准的答案,第二季设置了观众投票环节。观众投票有不科学的成分,但节目组有自己的理念。郭昕晖认为,任何汉字在传承延续使用的过程中都会有演化、演进,这个演进可能学术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大家都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如果观众认为这个答案说得通、可以交流,你只能认可。“语言学不像数学,它的范畴有时候就是有过渡或者模糊的边界,你得认可它,让大家有争论不是坏事。电视节目不一定扮演权威,让大家有些思考也是好的。”赛制方面,第二季更注重选手的养成。10场初赛每场推出一个选手进入复赛,接下来的五场复赛和一场总决赛全都是在这10人中展开。马东表示:“希望6场复赛让大家能更加聚焦、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些选手的水平。”针对第一季观众强烈呼吁的笔顺问题,《汉字英雄》第二季通过广告植入的方式进行了弥补。当选手的笔顺写错时,主持人会提示大家通过步步高家教机查看笔顺是否正确,节目会把正确的笔顺演示一遍。第二季APP也增添了趣味性与便利性,创新增设了场景设置与人物设置,融合古代传统科举制度,用户要以书生、秀才、举人等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乡试、会试、殿试等关卡。“文化类节目虽然是国家所倡导的,但是也要符合传播规律。现在看诚意出品的文化类节目不是特别多,而且从题材、样式来看,创新度还不是太高。我们会尽量能走多远走多远。”郭昕晖表示。
《汉字英雄》戳痛了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键盘时代提笔忘字,对传统文化危机的新一轮反思由此生发;在官方,中宣部领导多次批示学习“汉字”节目的文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去年岁末下文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包括《汉字英雄》在内的文化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在行业内部,《汉字英雄》再次点燃了电视从业者对文化类节目的信心,“扎堆”不再是音乐、舞蹈等节目的“专利”。
作为电视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之一,河南卫视“名利双收”。在竞争激烈的2013年暑期,“后进”的河南卫视收获了骄人的收视率,《汉字英雄》多次进入同时段综艺节目前三。但在河南卫视副总监郭昕晖看来,收视只是阶段性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河南卫视坚定不移走‘文化卫视’路线始自《汉字英雄》,而且频道的品牌价值借此节目被大众认可。”
与传统的制播分离或者制播一体不同,《汉字英雄》的制作方出现了视频网站的名字。作为网络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之一,爱奇艺与河南电视台以“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同制作、共同营销、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方式开创了网台联动新格局。爱奇艺首席内容官、《汉字英雄》第一季总制片人、主持人马东表示:“《汉字英雄》的制作标准代表了目前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最高水平。”
郭昕晖则认为河南卫视与爱奇艺的“开放与合作”促就这档节目不同于其他节目的基因,“之所以开创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其实与制作团队的‘杂交优势’有关系,大家的思路不一样,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汉字英雄》第一季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价值主张,采用马东独创的“汉字十三宫”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多轮淘汰,通过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节目环节选拔优秀选手。在节目中,马东担任主持人,于丹、张颐武、高晓松作为节目嘉宾(“汉字先生”),主持人和三位“汉字先生”亦师亦友,还能从选手中找到自己的“一字之师”,以类真人秀方式塑造的“字典姐”“猫女”“全能小辩手”等“汉字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在此之前,国内尚无人想到用演播室真人秀或类达人秀的方式呈现一档文化节目。《汉字英雄》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使长久以来高高在上的“文化”有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亲民化表达,就像某互联网媒体人士所说:“能够将汉字用来做一档综艺节目,这样的创意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2013年8月31日晚,随着“字典姐”陈怡羲的夺冠,《汉字英雄》第一季落幕。同名手机APP总下载量高达146.8万次,高分玩家直接参与决赛的环节设置,更成功开创多屏时代电视、网络、移动端全新联动模式。
今年1月份开播的第二季在节目理念和形式上进行了再创新。《汉字英雄》第二季以“用好汉字才是真英雄”为口号,将“考察”重点由第一季的“会不会写”升级为“会不会用”。因为专注于“用”,第二季的大多数题目变成了开放式的,比如“用一个字表现面部表情或者手的动作、或者食物的口感,甚至让两个选手相互形容对方”。趣味升级的同时更加激活了现场,三位“汉字先生”不得不经常为选手的一个答案翻字典甚至“打嘴仗”。马东表示:“严格来说这个节目并不需要一个汉字的权威,我们需要的是让大家共同讨论对汉字应用的一些兴趣,而非提供答案。”
对于“汉字先生”也吃不准的答案,第二季设置了观众投票环节。观众投票有不科学的成分,但节目组有自己的理念。郭昕晖认为,任何汉字在传承延续使用的过程中都会有演化、演进,这个演进可能学术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大家都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如果观众认为这个答案说得通、可以交流,你只能认可。“语言学不像数学,它的范畴有时候就是有过渡或者模糊的边界,你得认可它,让大家有争论不是坏事。电视节目不一定扮演权威,让大家有些思考也是好的。”赛制方面,第二季更注重选手的养成。10场初赛每场推出一个选手进入复赛,接下来的五场复赛和一场总决赛全都是在这10人中展开。马东表示:“希望6场复赛让大家能更加聚焦、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些选手的水平。”针对第一季观众强烈呼吁的笔顺问题,《汉字英雄》第二季通过广告植入的方式进行了弥补。当选手的笔顺写错时,主持人会提示大家通过步步高家教机查看笔顺是否正确,节目会把正确的笔顺演示一遍。第二季APP也增添了趣味性与便利性,创新增设了场景设置与人物设置,融合古代传统科举制度,用户要以书生、秀才、举人等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乡试、会试、殿试等关卡。“文化类节目虽然是国家所倡导的,但是也要符合传播规律。现在看诚意出品的文化类节目不是特别多,而且从题材、样式来看,创新度还不是太高。我们会尽量能走多远走多远。”郭昕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