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定义与区分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与使用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文针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定义与区分进行了梳理,有助于同学们对二者进行正确识别和准确使用,避免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误用。
  【关键词】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 群体
  现行逻辑教材在讲概念的种类时,多数是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概念分为不同的种类。大致有三种划分:第一,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对象的大小,即概念所指称对象数量的不同,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第二,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第三,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其中,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与使用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文章针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定义与不同进行了梳理,有助于同学们对二者进行正确识别及准确使用,避免把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混为一谈,制造诡辩。
  一、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这个集合概念反映的特有属性是由若干同类个体组成的群体的属性。
  群体(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个体有机组成的,表达的是集合体与个体的联系。例如:森林、丛书、人类、民族、工人阶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等概念,都是由若干同类个体有机组成在一起的群体,强调的是整体性,表达的是集合体与个体的联系,是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指称任何个体的概念,不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这类概念反映的特有属性是某类或某个个体的属性,因此它所指称的对象是个体,表达的是类和分子的联系。 例如: 树、书、人、汉族人、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等概念可以指称任何一个个体,并且它们作为概念所具有的属性,其个体也具有,因此都是非集合概念。
  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属性不一定为组成它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例如:我们说“工人阶级有力量”并不是说每一个工人都有力量;我们说“森林很大”也不意味着森林中的所有树都是大树,因此,有必要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加以区分。否则,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也容易制造诡辩。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
  有些时候,一个概念是否是集合概念,是由它所出现的语境决定的。因为,有的语词在一般情况下指称的是某类个体,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这时它是非集合概念;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又可以指称某一群体,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这时它是集合概念。
  因此,我们判定一个概念是否是集合概念,就是看它是否指称一个集合体。例如:在下列两个语句中:
  A、“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B、“《祝福》是鲁迅的著作”
  概念“鲁迅的著作”哪个是集合概念?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中的“鲁迅的著作”是集合概念;《祝福》是鲁迅的著作”中的“鲁迅的著作”是非集合概念。
  又如:
  ①青年人应该尊敬老人。
  ②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
  例①中的“青年人”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因为它指称的是每一个青年人个体。
  例②中的“青年人”表达的是集合概念,因为它指称的是所有青年人组成的群体,意义相当于“青年一代”。
  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由①加上“小张是青年人”能推出“小张应该尊敬老人”,而由②加上“小张是青年人”不能推出“小张是祖国的希望”,原因是“小张是青年人”中的“青年人”是一个非集合概念,它与例①中的“青年人”等义,而与例②中的“青年人”不等义。
  那么,如何具体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呢?
  一般地讲,对于一个概念,只要好好想一想:它作为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否为它的个体所具有,即可确定它是一个集合概念,还是一个非集合概念。如果一个概念作为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为它的个体所具有,那么它就是一个非集合概念;如果一个概念作为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它的个体所具有,那么它就是一个集合概念。
  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一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一是类和分子的联系。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个体有机组成的统一整体,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集合体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整体性,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构成它的任一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概念是类和分子的联系,非集合概念的个体必须具有类的属性。 例如:
  “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中国人要遵纪守法。”
  “张三是中国人。”
  这三句话中的“中国人”在意义上有区别吗?
  作为集合体的“中国人”所具有的“勤劳勇敢”的本质属性,不一定为它的分子个体所
  具有,例如“张三”就不一定具有如此的品质; 而“要遵纪守法”是对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要求,遵纪守法的只能是一个具体的人,“张三”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就应该具有如此的品质。因此,“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中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中国人要遵纪守法”和“张三是中国人”中的“中国人”是非集合概念。
  【参考文献】
  [1]何向东. 逻辑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2]吴龙. 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再认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3]原所修.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及依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5)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服务于学生当前与终身发展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将课程基本理念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改变,与过去相比,更具深远的意义,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要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需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一、依托教学内容,唱响发展的主
<正>"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框架,占据着小学阶段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运算能力"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笔者认为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应从培养思维
小夏同学,外号“夏虫子”(同班好友赠之)。外号不雅,带点损人味道,却是学生“有感而发”:他上课插嘴、开小差,无风也起浪;下课冲冲跑跑,捉弄同学,无“恶”不作。总之,没有一刻安生。尽管批评方式多管齐下,似乎不见其效,他依然知错认错又重犯,小错不断,我行我素。  大清早,小夏未像平常那样手舞足蹈、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而是小碎步前进,手里抓个黑色袋子藏着掖着,生怕老师识破他的“阴谋诡计”。我早已得到了密报
【摘要】数学是一门综合性与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把握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这就要求小学学校及数学教师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实际知识,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运用,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内化。本文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
【摘 要】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普遍问题,笔者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进行了“生活化英语教学”探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生活融入英语教学,让英语教学进入生活,让生活提升英语教学。最终让学生“学生活中的英语,在英语中学生活”,使得学生能获取富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理论 实践  一、教师课堂话语
向量教学是近年来高中数学教改的新亮点。向量进入中学课本后,便于学生对抽象立体几何的理解,同时向量在现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空间物质结构中有着广泛应用。根据笔者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现就向量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向量教学的三点建议。  一、向量教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学生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向量既是几何的对象,又是代数的对象。作为几何对象,向量有方向,可以刻画直线、平面、切线等几何对象
网格的目标是整合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工作。网格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资源的共享和自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本文提出了二级协商模型,一级面向市场的协商和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