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小说——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人们对爱情小说出现担忧,担忧再也看不到类似于琼瑶的作品,担心言情小说天后再也不会出现了,担心新媒体出现,爱情文学作品会没有市场,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爱情是人类社会的天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爱心就不可能消失,爱情文学就不可能熄灭,爱情小说这种表达人们情感的创作就不会停止。言情小说、爱情小说等天后,就一定会把脍炙人口的爱情小说佳作,源源不断地奉献给人们。
  互联网的出现,把爱情小说创作者一网打尽,各路英雄尽收眼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博客的开通,使爱情小说创作的爱好者,老的、少的,新手、老道、高手都呈现在一个平台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虽说这里大多数是初出茅庐,但高手、老道、天后都不乏其人,这种人才辈出的场面是过去那种封闭的社会看不到的,所以现在许多的出版单位都派人专门守候博客、网站,网罗佳作,静候各高人。这种网络海选,高人佳作时代,必然带来爱情小说创作的春天。
  新媒体的多样化,为爱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市场,过去小说创作都是借纸媒传播,由于科技进步,新媒体层出不穷,特别是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的出现,使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经济地看到爱情小说作品,这种由于媒体挖掘出来的阅读群,是过去单一纸媒体阅读群无法比拟的。当然它们创造的商业价值也是过去单一纸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会冲击纸媒体阅读,纸媒体所占阅读比例会逐步下降,但从阅读人员绝对数上看,却会增加,至少近十年,会增加。因为新媒体既是最好的阅读器,又是最好的宣传广告。
  通过新媒体的阅读,将唤醒更多人对纸媒体的关注,所以未来看爱情小说作品的人,会更多。爱情小说读者群的不断壮大,必然带来爱情小说创作的辉煌。
  爱情小说前景看好,还在于文学创作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曾几何时,爱情小说被视为低俗文学,甚至被视为禁忌,不要说创作,就是看一眼都是违规。那个被扭曲的社会,爱情小说自然无法发展。现在不一样,只要是健康的,能唤醒人们爱心的作品,作者都可以大胆创作。当然对那些污秽的,有害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低俗作品则必须予以禁止,但这样做只会更加繁荣爱情小说创作。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作者进入了一个梦想的春天,创作平台更加完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更加充裕。读者坠入爱河,选择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受爱的洗礼越来越阳光。
  爱情小说承载者爱的责任,是播种爱的重要途径,随着爱情小说创作的不断繁荣,品味爱情小说作品的人群不断增长,爱的暖流将会温暖每个人的心灵,人人充满爱,社会将多美好!
其他文献
Text+Photo(大陆) Design_Phil Mattson白先勇的作品里有很多悲天悯人的情怀,不管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甚至他近年来推广的昆曲艺术,都透露出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关注人本身,人最本质的情感和特质是白先勇给我的最深印象。白先勇在《不信青春唤不回》中回忆自己大学时代上郑百因的诗词课,提到郑百因非常欣赏晏几道的词句:“绿鬓旧人皆老大,红梁新燕又归来。尽须珍重掌中杯。”当初白先勇不
期刊
1990年前后,我在“远流出版公司”曾和同事罗丽芳制作了《构想备忘》小册子,把我们想到、听到的任何奇奇怪怪的点子搜罗起来,做参考之用。  现在回想起来,册子上有些想法的确荒诞可笑。这里简单罗列一些点子与读者分享:比如家庭相薄、家谱、贵客留言薄、恋爱手册、礼物书等等。  从传统编辑的角度来看,这些构想确已逸出常轨,我用来自我解嘲的形容词是:想赚钱想疯了。时至今日,退离职场之后,反而可以平心静气说说当
期刊
在广州,有一家从事复印机等办公用品销售的小公司,在采用网络营销后,人工成本减少了一半,业绩提高了一倍。现在,他们的业绩有60%以上都是网络上来的,而在10个月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0%。不仅如此,这家企业的同行现在都开始抛弃传统的营销方式,纷纷使用低成本的网络营销来拓展业务。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广州的一家知名的搬家公司,也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巨大价值。可惜的,这家公司却因为在网络上遭遇到了“李鬼”的围
期刊
麦克鲁汉说过,媒体不是传播工具,而是“中介”,以此提醒人们注意媒体的意义。而在廿一世纪,没有比电视更称得上“中介”的媒体,它成为普罗大众接触世界最直接的渠道,而在香港,新闻报道是首先吸引家庭观众的电视节目。然而在殖民地制度下,香港电视新闻并不“早熟”。成长于八十年代香港的我,犹记得童年时在电视看着新闻主播字正腔圆地读稿。但随着中英双方就香港前途进行会谈,香港人的政治意识开始提高,令香港电视新闻的制
期刊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编注:大陆译为彼得·德鲁克)曾对企业家说过两句名言:“何谓你的经营模式?为何你可以生存下去?”杜拉克讲这两句的意思是希望每个手中握有社会资源的管理者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何?若经营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经营模式需要做哪些调整?在新的经营条件下,我们为何能够存活?这样的思考对于出版产业面对2010年电子书产业兴起的阶段,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图1说明传统出版产业的产业链结
期刊
在安静、偌大空旷的房子,高高的书架堆摆满了书,带着眼镜的女孩儿,有时,低着头看书,沉醉在书中构建的世界不理会他人的存在;有时,她穿梭于书架中,寻找自己或者别人想看的书。  这是许春宇少女时代对于理想工作的想象。  2007年1月,在结束了八年的清华同方工作后,许春宇用积蓄将少年时代的梦想变成现实。于是,清华大学南校门附近有了一家看似不起眼却很受瞩目的“雨枫书馆”。“人的一生总要为你热爱的东西奋斗一
期刊
蜜蜂消失后的世界:蜜蜂神秘失踪的全球危机大调查  作者:艾莉森·班杰明、布莱恩·麦考伦   译者:何采嫔   出版社:漫游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这是谁杀的?”  “凶手如何犯案?”  “尸体到哪里去了?”  就像是美国热门影集CIS或是推理小说的侦探办案一般,《蜜蜂消失后的世界》这本书带着读者一步一步去追查被害者的身世,从蜘丝马迹中去探索到底是谁杀了蜜蜂?  在作者抽丝剥茧
期刊
全球正兴起绿色风潮,“地球暖化”、“节能减碳”、“绿色生活”成为当红的关键词,书市低迷,如何把这些硬道理做软营销?身为出版人该做什么事?谁说绿色议题不是个好生意呢?有了!这本新书就以“爱与温柔”来做营销诉求。    电影《阿凡达》为何在全球热卖?正如导演詹姆斯·科麦隆所说,《阿凡达》最令人激赏的一点,就是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优秀的科幻电影会促使我们追寻并反省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同样的,一本书,
期刊
提起中国书籍装帧,人们自然会想到陶元庆1925年创作的,被鲁迅选定并称之为“大红袍”的《故乡》封面。许多涉及现代书籍装帧的书籍和文章,无不提及它,这一封面画已经成为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   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陶堰镇人,美术家、装帧艺术家。 他一生究竟创作多少作品已无人知晓。身后作品,据许钦文1929年8月10日写的《整理陶元庆氏遗作告一段落以后》一文得知:“
期刊
近几年为黄斑部病变所苦,加上白内障、角膜炎,景象越来越朦胧;人面模糊,视野灰黯,仿佛掉进水里。不知别人如何看我,我自己觉得有双水汪汪的眼。  戴老花眼镜,不只要放大字体,还要再加放大镜,还是认不清字句。四处求医,一天天陷入月朦胧、鸟朦胧的水世界。手头有本书至少要加工四年,才能脱稿,已经对她尽瘁二十几寒暑,一瞎罢手,很不甘愿。只求返回一线分明,鼓勇续完,其它就顾不得了。其实,水中世界也有它的好处,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