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小学生的写作困境,很多教师作出了探索,也给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笔者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角度,对写作教学作出了探究,希望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效率。
关键词:习作;阅读;以读促写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写作,对写作尚不了解,总认为写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即使完成,也缺乏感情,犹如记流水账。因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都对写作教学感到头疼。笔者认为,习作的精彩源于阅读,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的感触与体验,稍作引导,他们便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打好基础,写好作文。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听说能力相伴而生,读写能力更是无法独立存在,阅读和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了解和接受更多的信息,不仅是内容,更包括写作技巧、名词佳句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学生的整合,逐渐形成一种能力,促使学生有写作的欲望,从而进行信息的输出,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而写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又促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和需求,他们就会寻求更广泛的阅读。
二、如何引导小学生以读促写
1.要求学生博览群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读促写的前提就是“读”,是博览群书,大量地阅读。如果学生的阅读面窄,积累的知识则会少而浅,无法反馈到头脑中形成写作的欲望,在写作时也没有材料和灵感,就无法通过阅读促进写作。所以一定要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多推荐一些适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儿童文学读本,如童话、寓言故事等,也可以推荐高年级学生阅读一些少儿版的名著,或者课内学完一些文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补充和延伸课内知识。如上完了《丑小鸭》,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总之要多读、勤读,这不仅仅对写作有益,而且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更是十分有益。
2.引导学生读中有思。单纯的阅读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思,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文章情节为何如此设置,思考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比如: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铁罐会如此傲慢,而陶罐如此谦逊?如果情节反转,傲慢的是陶罐,谦逊的是铁罐,你会如何设计结局?这些问题都启发了学生,使他们在阅读中能够获取认识,升华情感。
3.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学生博览群书,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会逐渐忘记书中有价值的内容,忘记自己当时读书的感触。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主要有四种。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当然,这些读书笔记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而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在文章旁边写写画画,不会写的字可以标注拼音。
4.利用仿写和读后感。(1)仿写。仿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仿,就是整体按照所阅读的文章模仿写作。比如,在学生阅读了《三味书屋》之后,可以要求他们以《我的书房》为题写一篇文章,按照《三味书屋》的写作技巧和顺序仿写,达到读写迁移。二是点仿,就是根据所阅读文章的局部(如一句话、一段话、开头或结尾等)进行模仿写作,这样的仿写比较简单,训练的针对性又比较强,可以使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2)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思考,深化阅读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动笔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在读后感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有些学生看到的是她的乐观豁达,有些学生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态度……我们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触,并鼓励他们创新,让他们抒发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也会有所借鉴。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写,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合二为一,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出优秀的习作。
参考文献:
[1]谢淑茗.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2]高庆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1(9).
关键词:习作;阅读;以读促写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写作,对写作尚不了解,总认为写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即使完成,也缺乏感情,犹如记流水账。因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都对写作教学感到头疼。笔者认为,习作的精彩源于阅读,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的感触与体验,稍作引导,他们便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打好基础,写好作文。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听说能力相伴而生,读写能力更是无法独立存在,阅读和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了解和接受更多的信息,不仅是内容,更包括写作技巧、名词佳句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学生的整合,逐渐形成一种能力,促使学生有写作的欲望,从而进行信息的输出,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而写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又促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和需求,他们就会寻求更广泛的阅读。
二、如何引导小学生以读促写
1.要求学生博览群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读促写的前提就是“读”,是博览群书,大量地阅读。如果学生的阅读面窄,积累的知识则会少而浅,无法反馈到头脑中形成写作的欲望,在写作时也没有材料和灵感,就无法通过阅读促进写作。所以一定要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多推荐一些适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儿童文学读本,如童话、寓言故事等,也可以推荐高年级学生阅读一些少儿版的名著,或者课内学完一些文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补充和延伸课内知识。如上完了《丑小鸭》,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总之要多读、勤读,这不仅仅对写作有益,而且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更是十分有益。
2.引导学生读中有思。单纯的阅读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思,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文章情节为何如此设置,思考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比如: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铁罐会如此傲慢,而陶罐如此谦逊?如果情节反转,傲慢的是陶罐,谦逊的是铁罐,你会如何设计结局?这些问题都启发了学生,使他们在阅读中能够获取认识,升华情感。
3.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学生博览群书,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会逐渐忘记书中有价值的内容,忘记自己当时读书的感触。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主要有四种。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当然,这些读书笔记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而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在文章旁边写写画画,不会写的字可以标注拼音。
4.利用仿写和读后感。(1)仿写。仿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仿,就是整体按照所阅读的文章模仿写作。比如,在学生阅读了《三味书屋》之后,可以要求他们以《我的书房》为题写一篇文章,按照《三味书屋》的写作技巧和顺序仿写,达到读写迁移。二是点仿,就是根据所阅读文章的局部(如一句话、一段话、开头或结尾等)进行模仿写作,这样的仿写比较简单,训练的针对性又比较强,可以使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2)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思考,深化阅读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动笔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在读后感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有些学生看到的是她的乐观豁达,有些学生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态度……我们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触,并鼓励他们创新,让他们抒发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也会有所借鉴。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写,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合二为一,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出优秀的习作。
参考文献:
[1]谢淑茗.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2]高庆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