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学。因此,成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基础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课堂,活动
由于地理在高考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小,一些学校与学生轻视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偏低,严重的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改变此种状况的关键方法之一是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每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课堂导入事关重要。好的导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使学生进入最佳求知状态。首先,导入形式要多样。导入形式的多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可用故事、漫画、设置悬念、视频、图片等等。例如,学习《多变天气》一节可用一段视频“天气预报”引入;用漫画“就地取‘材’”引入《水资源》一节的教学等。
12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课型。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象推理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一样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2)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况。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变地逐一讲授,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3)专题讨论课。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这样,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
13 提倡教学形式多样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不定时的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加以变化,不要老是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教学,没有新鲜感。例如,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等。同时要提高教师语言的幽默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
21 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活动。
在校内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制作地理教具,举办地理讲座,编辑地理墙报等。如定期出地理专栏,让学生增加地理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地理信息及我国建设的最新成就;组织学生举行“识星讲座”,指导学生制作活动星图并用以认识星空,等等。当学生拿有自己亲手制作的星图登上屋顶,仰望星空时会高兴地叫起来:“我找到了!这是大熊星座,那是北极星?”总之,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学习兴趣。
22 组织社会调查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社会实践活动和乡土地理知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学生直接感知,易于接受。教学中广泛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能由近及远,由此及彼,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进行教学。同时,也能检验课本知识的科学性,把已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以深化理解,强化记忆,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亲切、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也可使学生认识地理课的价值,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利用野外考察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对春游、野餐等活动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兴奋状态,如能抓住最佳时机,进行地理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好机会。例如,我们每次带学生到野外考察,都指导学生采集地理标本,如矿物、植物等,并用于课堂教学。另外,在考察过程中,注意给学生讲解地形、地貌的知识。由于野外考察能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沉闷,使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手脑并用,培养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升华。地理学科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它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去领会,去感悟,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把学生带入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境界。从而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课堂,活动
由于地理在高考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小,一些学校与学生轻视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偏低,严重的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改变此种状况的关键方法之一是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每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课堂导入事关重要。好的导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使学生进入最佳求知状态。首先,导入形式要多样。导入形式的多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可用故事、漫画、设置悬念、视频、图片等等。例如,学习《多变天气》一节可用一段视频“天气预报”引入;用漫画“就地取‘材’”引入《水资源》一节的教学等。
12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课型。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象推理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一样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2)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况。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变地逐一讲授,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3)专题讨论课。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这样,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
13 提倡教学形式多样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不定时的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加以变化,不要老是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教学,没有新鲜感。例如,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等。同时要提高教师语言的幽默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
21 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活动。
在校内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制作地理教具,举办地理讲座,编辑地理墙报等。如定期出地理专栏,让学生增加地理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地理信息及我国建设的最新成就;组织学生举行“识星讲座”,指导学生制作活动星图并用以认识星空,等等。当学生拿有自己亲手制作的星图登上屋顶,仰望星空时会高兴地叫起来:“我找到了!这是大熊星座,那是北极星?”总之,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学习兴趣。
22 组织社会调查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社会实践活动和乡土地理知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学生直接感知,易于接受。教学中广泛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能由近及远,由此及彼,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进行教学。同时,也能检验课本知识的科学性,把已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以深化理解,强化记忆,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亲切、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也可使学生认识地理课的价值,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利用野外考察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对春游、野餐等活动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兴奋状态,如能抓住最佳时机,进行地理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好机会。例如,我们每次带学生到野外考察,都指导学生采集地理标本,如矿物、植物等,并用于课堂教学。另外,在考察过程中,注意给学生讲解地形、地貌的知识。由于野外考察能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沉闷,使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手脑并用,培养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升华。地理学科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它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去领会,去感悟,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把学生带入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境界。从而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