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瓷器 中和为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它所烧造的白瓷与釉色品种,带给人自然之美,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宁静之美。
  北宋时期的定窑瓷器,开始向着含蓄、素洁、秀美、典雅的风格演进,不论是造型、胎质、釉色,也不论是工艺、装饰、图案,均自擅其美,恰到好处,既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之道,又传达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中和之美,从而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三大工艺平和曼妙
  北宋定窑的白瓷,晶莹光润,精雕细琢,恰如有学者所分析的:风格体现为精致含蓄,富有寂静、安宁的空灵韵味,长于悠远含蓄的意境的表现(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从定窑遗址出土的大量瓷器标本看,北宋时期的定窑白瓷,除了素白釉外,还有许多在素洁胎体上装饰以刻花、划花或印花图案的,这些刻、划、印花纹饰,衬以清澈透明的釉色,呈现出耐人寻味、无以言表的平和含蓄之美。
  从北宋早期开始,定窑的工匠就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刻花技术,这可从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和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的定窑刻花白瓷得到佐证。两塔基中出土的刻花白瓷,数量多,质量好,足以代表这一时期定窑刻花白瓷的最高艺术水平。从其中一些器物上的纪年题款可知,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刻花白瓷的时代不晚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而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刻花白瓷的时代则不晚于“至道元年”(即公元995年)。因此,这些器物也就成为了我们今天识别北宋早期定窑刻花白瓷非常重要的标准器。
  此时的定窑白瓷刻花,布局严谨,以莲瓣纹为主要装饰内容。装饰的部位一般在碗的外壁或瓶、罐的肩、腹部。碗的外壁多为三层仰莲瓣,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北宋早期白釉“官”字款刻花莲纹碗。
  而瓶、罐类,一般肩部为二层覆莲瓣,腹部为三层或四层的仰莲瓣,其中以三层者多见。瓶、罐的肩、腹间隔以一道凸起的弦纹为界,使肩部的覆莲瓣与腹部的仰莲瓣上下对称,彼此呼应,形成一体图案。如上页图中所示1969年12月10日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的一件龙首流大净瓶,它是目前所知最高、最大的一件定窑白瓷净瓶,也是刻花最为繁缛、精美、华丽的一件作品。该净瓶腹径19.5厘米,足径10.7厘米,高60.5厘米。胎质细白坚硬,釉色莹润。瓶颈细长,长圆腹,卧足,龙首形短流。龙首高昂,前额突耸,双目怒视,张口露齿,下颌龙须漂浮,塑造得十分生动有趣。通体刻花装饰,以弦纹为界,共分七组:颈上部为单层的仰莲瓣与覆莲瓣,中部相轮圆盘上为双层覆莲瓣,下部为竹节纹;肩部为三层覆莲瓣;腹上部为缠枝花卉,下部为四层仰莲瓣。刻工流畅,纹饰精美,既代表了定窑北宋早期刻花装饰技法的突出艺术特色与高超的制作工艺,又开创了白瓷胎体装饰的技术美。
  同样,定窑的划花工艺在北宋早期一经出现便已十分娴熟。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北宋早期白釉“官”字款划花蝉纹盘,内底心划花装饰两只相对的蝉纹,蝉翼上以尖状工具浅划出一道道长短不一的细线,表现正在飞翔的姿态,动感十足,栩栩如生。蝉纹呈中轴对称的构成形式,衬以温润如玉的白釉质感,表现出一种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
  当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细纹尽管流畅,划花技法也很熟练,但由于是一根一根地划出,因此表现出长短不一、间距有别的随意特性,与北宋中期以后整齐划一的平行线纹迥然不同。
  北宋时期的定窑还发明了器物成型与胎体装饰合二为一的整体模印方法。从定窑遗址出土的瓷片堆积看,这种印花白瓷出现于北宋中期,在北宋晚期达到成熟。印花图案常见牡丹、莲花、菊花、鹿、鸟、鱼、鸭等,多装饰于盘、碗的内部,既简化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使产品规格统一、质量一致。如右图中所示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北宋白釉印花斗笠碗残片,口径17厘米,足径3.2厘米,高4.7厘米,内壁满印花卉图案,纹饰清晰。
  此外,北宋的定窑印花白瓷中也有仿青铜礼器的造型与纹饰。如右图中所示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一件北宋白釉印花兽面纹炉残片,残长15.2厘米。方唇折沿,直口,内素面,外部整体印花装饰,回纹地上再饰夔龙纹,两个一组,左右及上下以扉棱相隔,腹部印兽面纹,完全模仿商周青铜器炉,纹饰严整、对称,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多种色釉蕴藉典雅
  定窑承袭唐代邢窑发展而来,因此在色釉烧造工艺方面深受其影响,乍看起来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仔细比对后就会发现二者的风格还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北宋定窑色釉瓷器造型规整,线条严谨,形态舒展,色釉莹润,一改唐代华贵富丽之气,呈现出蕴藉典雅之美。
  绿釉,有些学者称之为“绿定”,是北宋定窑瓷器的珍稀品种,目前发现的数量不多。它虽然也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低温铅釉,但由于施在了以胎薄体轻、洁白细腻而著称于世的定瓷胎体上,便产生了绿色匀润、色调沉稳的艺术效果。
  目前发现的北宋时期的定窑绿釉瓷器,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盘外,还出现了佛教用器,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佛教活动中所使用的净瓶与桃形器。前者以划花波浪纹为饰,后者采用堆塑、划花和模印等技法,使单调的绿釉增添了许多典雅之韵。这两件绿釉瓷器均是当地佛教信徒在重建静志寺时捐给寺庙的。绿釉桃形器的底部还带有“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墨书题款,因此成为了鉴别北宋早期定窑绿釉瓷器的标准器。它们无论从造型、釉色、功能还是特殊的出土环境上,均能给人以一种平和、静雅之美。
  酱釉,在古籍中被称为“紫定”,应是指此类瓷器中釉色偏紫的一种。此外,也有色调偏红者,可能就是文献中提到的“红定”。据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记载:“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帝怪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辰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遗,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所谓“定州红瓷”的说法盖由此而来吧。
  定窑遗址中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酱釉瓷器,既有普遍意义上的酱色,也有偏紫或偏红的,色调较为丰富。造型除了碗、盘外,还有瓶、盒、罐等。如左图中所示1985年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定窑遗址涧磁村发掘出土的北宋酱釉瓶,高20.7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5厘米,腹径18厘米,小口外折,短径,广肩,腹部丰满,下腹收分不显著,平底较大。整器显得稳重敦实,整体施酱釉,釉色均匀。   此外,近年来在安徽、江苏等地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宋代墓葬中还出土有酱釉梅瓶,如2002江苏省金坛市茅麓镇石马坟北宋砖室墓出土的北宋酱釉梅瓶。此瓶小浅盘口,短直颈,圆肩,鼓腹,曲线优美。胎体洁白细腻,柿色的酱釉,施釉均匀,釉面光洁莹亮。这些堪称宋代标准式样的酱釉瓶,胎体洁白坚薄,造型秀美,釉色光亮莹润,开创了中国陶瓷陈设瓷的美学新意境。
  黑釉,在古籍中被称为“墨定”。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有“墨定色黑如漆”的记载。定窑遗址中出土的黑釉瓷器,以碗、盘类圆器为主,其中又以斗笠碗质量最精、数量最多。与唐代邢窑黑釉瓷器胎质较粗、胎体厚重的特点不同,定窑黑釉瓷器胎体洁白如雪,釉面漆黑光亮,如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北宋黑釉斗笠碗残片,尖唇敞口,斗笠形,斜腹,圈足较高,内底小圆刻,修足较规整,挖足到肩。深黑釉,施釉均匀,釉面光洁莹亮,正如文献记载的那样——“色黑如漆”。
  有的黑釉瓷器的釉面还带有黄褐色或银白色斑点,如图中所示2009年定窑遗址出土的北宋黑釉酱斑碗残片,釉面光洁,釉上散布大小不同的铁斑纹,其艺术效果可与禅风浓郁的南方黑釉盏相媲美。
  还有棕黄釉,它是以铁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低温铅釉。唐代邢窑就有生产,但多为素面,很少有花纹装饰,仅以造型取胜。定窑的棕黄釉瓷器,胎白质细,造型规整,釉面光洁,显示出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如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的棕黄釉盖罐与鹦鹉形壶。前者采用划刻技法,盖面及肩部饰凹弦纹、圈点纹,腹部饰篦划的波浪纹;后者则采用雕塑和划花技法,造型写实,形象生动逼真。这两件瓷器也是当地佛教信徒在重建静志寺时捐给寺庙的。其中,盖罐的盖、罐内及罐底均有墨书题记,因此它不仅成为了北宋早期定窑棕黄釉瓷器的代表,也传达出了定窑色釉瓷器在传统宗教活动中的特殊功用及意义。
  从上述北宋定窑瓷器看,无论是它那工整严谨的刻花、划花与印花白瓷,还是蕴藉典雅的绿釉、酱釉、黑釉与棕黄釉,似乎都能让人联想到《中庸》中所提到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它所烧造的白瓷与釉色品种,带给人自然之美,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宁静之美。而它所创立的种种造型与器类,也均能给人以和谐、平衡、中正及质朴之感,也许这就是北宋定窑瓷器的“中和”之美吧。(注:本文作者系北京艺术博物馆研究员)
其他文献
你见过照片上面镶嵌宝石吗?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没有见过,甚至连想都想不到。因为现在早已进入数码、网络、信息时代,照片的拍摄、制作几乎全部由电脑和机械来完成,手工已经完全退出了这个领域,甚至连照片最后的装潢如相册、镜框、海报等等,也都是通过电脑在画面上叠加些异国风景、卡通动物和英文美术字母等,尽管也可以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款式供选择,但最能体现人的技艺个性的、别人无法模仿的纯手工制作则完全退出,甚至完全被人
期刊
本刊于2012年第12期推出“上博专家带你看珍品”系列文章,邀请上海博物馆专家在展览现场为读者讲述遗存精华,获得了读者的好评。不少读者表示收获颇丰,但仍觉意犹未尽。其中“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呈现的瓷器珍品,不仅拓宽了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更有益于对这一品类的研究,希望本刊能再多介绍一些瓷器精品。为了满足大家的心愿,本刊再次邀请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从此次大展中精选出9件元青花,它
期刊
2012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19周年纪念日。这使我们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那些歌颂毛主席诞生地——韶山的老唱片。再次聆听这些老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上世纪70年代初期,词作家瞿、曲作家曹俊山创作了歌曲《颂歌一曲唱韶山》。歌词恢弘大气,曲调优美动听、催人奋进。1973年,中国唱片社出版发行了由郑湘娟演唱的《颂歌一曲唱韶山》、编号为M-985(M-33/73035)、转速为33转的密纹唱
期刊
2012年,阳历新年的第一天,我于美国洛杉矶开始了“2012年奥林匹克环球行”的第一站。也许是上天眷顾我的原因,在第一站的访问中,我就获得了一件“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瑰宝”—— 一本1936年的奥运代表团签名册。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当时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34名赴欧考察团以及官员组成的110多人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奥运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正式派代表团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期刊
这枚小小的虎钮铜印(安徽桐城市博物馆藏),单从外表看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黄铜材质,由印身和印钮两个部分组成。印身长5.8厘米,宽3厘米,高1.5厘米。四角截圆,呈椭圆形,四周用单线凸边。将铜印置于手上,就会发现印底部横镌着“御赐”二字,其下竖刻“调梅良弼”四字,皆为朱文小篆。镌文两侧雕刻有两条螭虎,蜿蜒向上,相对拱卫。印钮为虎形。虎呈跽踞状,尾巴向右卷曲,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从印上的“御赐”二
期刊
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辑》末录《秦光玉〈明季滇南遗民录〉自序》,其中有云:  三迤英贤,服官各省,闻甲申北京之变,乙酉南都之陷,悲愤填膺,弃官高蹈,其派一也;在籍缙绅,或予告家居,或丁艰旋里,一闻国变,遂不做出山之想,膏盲泉石,耻事新朝,其派二也;虽非迟官,而或为孝廉、或为明经,或为诸生,或为布衣,蒿目沧桑,时怀故国河山之感,其派三也;滇中循良,闻风解印,流连诗酒,啸傲林泉,作南荒之寓公,步西
期刊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隔上一两日便会在灯下欣赏藏品,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找一片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任由思想恣意地飞驰,伏在书案前欣赏藏品,此时此刻的人生该是多么得惬意!  法兰西的圣女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我的目光渐渐地停留在一枚纪念章上。它在暖暖的灯光下,泛着漂亮的金属光芒,散发出久远的历史信息。小小的币面满是精雕细刻的图案,巧妙的构图透着雕刻师的灵光。今生能与它相遇,难道不是冥冥之中的约
期刊
在2012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徕卡相机成为了一匹“黑马”:香港邦瀚斯首次于香港举行的徕卡相机珍藏拍卖会取得了佳绩,一架1930年LUXUS I 相机以746万港元夺魁,创下徕卡LUXUS相机的世界拍卖记录;而在随后的北京保利2012年秋季拍卖会上,徕卡相机专场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机中的“奢侈品”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在德国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诞生。作为用于
期刊
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日前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此次统计年报首次由拍卖行业主管部门、文物拍卖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三方共同发布,客观反映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据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全年共成交553.53亿元,规模继续扩大,但与2010年相比,增速放缓。  市场
期刊
据说,2012年冬天是北京近3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几场大雪和肆虐的北风将京城的气温直接拉低到零下十几度。不过,即便窗外天寒地冻,但临近岁末,热闹的气氛仍然一点不减。就像接近尾声的2012年秋拍,虽然寒冬还没有过去,但拍场仍然熙熙攘攘地挤满了藏家、买家,大家依旧看的看,买的买,并且时不时地带给我们一些惊喜。  缩水、缩水、再缩水,从2011年秋到2012年春再到2012年秋,“降温”、“下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