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2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徕卡相机成为了一匹“黑马”:香港邦瀚斯首次于香港举行的徕卡相机珍藏拍卖会取得了佳绩,一架1930年LUXUS I 相机以746万港元夺魁,创下徕卡LUXUS相机的世界拍卖记录;而在随后的北京保利2012年秋季拍卖会上,徕卡相机专场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机中的“奢侈品”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在德国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诞生。作为用于风光摄影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相机。它把电影底片从18毫米×24毫米的画幅扩展到24毫米×36毫米,纵横比也从4:3变为3:2。从此,徕卡不仅成为一个相机品牌,还开创了135相机的发展史。
在摄影界,徕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外形不变,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徕卡已凝聚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据称,徕卡从半个世纪前推出M3机型至今,就没有改变过外观设计式样,而这正是徕卡的过人之处。历经百年的市场验证,徕卡的设计充满前瞻性,具备成为经典的全部元素。
徕卡相机的制造充分显示了德国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每一个平面、按钮和接缝都做得无可挑剔。像此次拍卖的徕卡Luxus系列相机于1929年至1930年制造,产量稀少,总数只有95部,机身编号介乎28692至68834,全部都是按客人需要而特别订制,现在尚存的Luxus相机数目寥寥可数。此次拍卖的这部相机一直收藏在英国伯明翰一家私人博物馆内,曾在英国巴斯的大英皇家摄影会中展览。而目前相机拍卖的最高价也是由徕卡相机创造的,这就是在2011年奥地利维也纳加莱里·韦斯特利希特拍卖会上,一台徕卡0系列相机原型机估价60万至80万欧元,成交价达到了216万欧元(约合279万美元)。而在2012年11月的拍卖会上,一架镀金版徕卡I Luxus的拍卖成交价达到了102万欧元。
文化历久弥新
英国女王手持徕卡相机的照片被印在了邮票上;德国陷落前,远在北非的隆美尔匆忙写信给妻子,嘱咐把徕卡埋到森林里;罗伯特·卡帕凭借徕卡拍摄了《诺曼底登陆》……徕卡的传奇远不止这些。法国人曾拍摄过这样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妙龄少女走过,盲人嗅了嗅说:“香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喇叭一响,他随口道:“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只听清脆柔滑的一声,他不假思索地喊出:“徕卡!”
如果以价格来论徕卡的好坏确实有些太庸俗了,只有通过了解这些相机背后的故事才能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在徕卡公司的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台古旧的相机,重量不到400克,但标价却高达5000万欧元。原来,这款由铜制齿轮、连杆、扳手、弹簧组装的相机,正是135相机的鼻祖——徕卡原型机。在2012年11月奥地利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台传奇般的徕卡M3D以168万欧元高价成交,其曾属于《Life》杂志的前任摄影师大卫·道格拉斯·邓肯。这位96岁高龄的摄影记者是毕加索的密友,曾发表了上百张毕加索独家照片。
在去年1月的一场网上拍卖会上,一套徕卡MP-36以10.4万美元成交,它曾跟随着它的主人、瑞典著名新闻摄影师Leif Engberg经受了无数的战火洗礼。
市场行情水涨船高
徕卡相机的出厂价几乎是不追求利润的,240美元的M3是上世纪50年代的价格。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出现的收购潮中,M3的价格被炒至1000美元。而新旧程度也是影响产品价格的最大因素,成色上升0.1个百分点价格便会翻几倍的事例比比皆是。
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推出了中国内地首个“科技古董”拍卖,拍品以徕卡相机为主,总成交额为550余万元。其中,“M6机身编号1757500 R6机身编号1750000 徕卡M6和R6两架”原藏于徕卡公司博物馆,均为试制品,极为罕有,成交价为97.75万元。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香港以及内地举行的徕卡相机珍藏拍卖会,准确估量到新兴的中国市场对古董相机的需求高速增长,并确定了这个市场的潜力已超越了纽约和伦敦。”
徕卡经典相机的价格并不能单纯看机身或镜头,还得和零件配在一起,一个战时生产的过片器现在要卖到1万多元人民币,这比一台3C红布帘机身加镜头的总价还要高。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消费大国,对于徕卡相机的需求开始显现。电子工业之后涉足世界舞台的中国人对徕卡等电子数码化产品并没有多大多深的感情,相反经典徕卡却成为了追求品位生活的首选,于是水涨船高,徕卡经典相机的价格涨幅也因此非常可观。
相机中的“奢侈品”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在德国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诞生。作为用于风光摄影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相机。它把电影底片从18毫米×24毫米的画幅扩展到24毫米×36毫米,纵横比也从4:3变为3:2。从此,徕卡不仅成为一个相机品牌,还开创了135相机的发展史。
在摄影界,徕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外形不变,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徕卡已凝聚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据称,徕卡从半个世纪前推出M3机型至今,就没有改变过外观设计式样,而这正是徕卡的过人之处。历经百年的市场验证,徕卡的设计充满前瞻性,具备成为经典的全部元素。
徕卡相机的制造充分显示了德国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每一个平面、按钮和接缝都做得无可挑剔。像此次拍卖的徕卡Luxus系列相机于1929年至1930年制造,产量稀少,总数只有95部,机身编号介乎28692至68834,全部都是按客人需要而特别订制,现在尚存的Luxus相机数目寥寥可数。此次拍卖的这部相机一直收藏在英国伯明翰一家私人博物馆内,曾在英国巴斯的大英皇家摄影会中展览。而目前相机拍卖的最高价也是由徕卡相机创造的,这就是在2011年奥地利维也纳加莱里·韦斯特利希特拍卖会上,一台徕卡0系列相机原型机估价60万至80万欧元,成交价达到了216万欧元(约合279万美元)。而在2012年11月的拍卖会上,一架镀金版徕卡I Luxus的拍卖成交价达到了102万欧元。
文化历久弥新
英国女王手持徕卡相机的照片被印在了邮票上;德国陷落前,远在北非的隆美尔匆忙写信给妻子,嘱咐把徕卡埋到森林里;罗伯特·卡帕凭借徕卡拍摄了《诺曼底登陆》……徕卡的传奇远不止这些。法国人曾拍摄过这样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妙龄少女走过,盲人嗅了嗅说:“香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喇叭一响,他随口道:“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只听清脆柔滑的一声,他不假思索地喊出:“徕卡!”
如果以价格来论徕卡的好坏确实有些太庸俗了,只有通过了解这些相机背后的故事才能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在徕卡公司的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台古旧的相机,重量不到400克,但标价却高达5000万欧元。原来,这款由铜制齿轮、连杆、扳手、弹簧组装的相机,正是135相机的鼻祖——徕卡原型机。在2012年11月奥地利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台传奇般的徕卡M3D以168万欧元高价成交,其曾属于《Life》杂志的前任摄影师大卫·道格拉斯·邓肯。这位96岁高龄的摄影记者是毕加索的密友,曾发表了上百张毕加索独家照片。
在去年1月的一场网上拍卖会上,一套徕卡MP-36以10.4万美元成交,它曾跟随着它的主人、瑞典著名新闻摄影师Leif Engberg经受了无数的战火洗礼。
市场行情水涨船高
徕卡相机的出厂价几乎是不追求利润的,240美元的M3是上世纪50年代的价格。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出现的收购潮中,M3的价格被炒至1000美元。而新旧程度也是影响产品价格的最大因素,成色上升0.1个百分点价格便会翻几倍的事例比比皆是。
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推出了中国内地首个“科技古董”拍卖,拍品以徕卡相机为主,总成交额为550余万元。其中,“M6机身编号1757500 R6机身编号1750000 徕卡M6和R6两架”原藏于徕卡公司博物馆,均为试制品,极为罕有,成交价为97.75万元。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香港以及内地举行的徕卡相机珍藏拍卖会,准确估量到新兴的中国市场对古董相机的需求高速增长,并确定了这个市场的潜力已超越了纽约和伦敦。”
徕卡经典相机的价格并不能单纯看机身或镜头,还得和零件配在一起,一个战时生产的过片器现在要卖到1万多元人民币,这比一台3C红布帘机身加镜头的总价还要高。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消费大国,对于徕卡相机的需求开始显现。电子工业之后涉足世界舞台的中国人对徕卡等电子数码化产品并没有多大多深的感情,相反经典徕卡却成为了追求品位生活的首选,于是水涨船高,徕卡经典相机的价格涨幅也因此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