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见过照片上面镶嵌宝石吗?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没有见过,甚至连想都想不到。因为现在早已进入数码、网络、信息时代,照片的拍摄、制作几乎全部由电脑和机械来完成,手工已经完全退出了这个领域,甚至连照片最后的装潢如相册、镜框、海报等等,也都是通过电脑在画面上叠加些异国风景、卡通动物和英文美术字母等,尽管也可以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款式供选择,但最能体现人的技艺个性的、别人无法模仿的纯手工制作则完全退出,甚至完全被人们遗忘了。所有照片看上去只有镜头前那个人和那个景的不同,其余几乎千篇一律。然而在一百多年前,传统摄影术则完全依靠熟练的手工和丰富的经验来制作,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当数码摄影铺天盖地袭来,传统摄影术则犹如经历了一场沙尘暴一样统统被埋葬在了地下。当时几乎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回首,但智者终究不会被完全埋没,在这片浩瀚的传统摄影的墓地上,终于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淘宝人,毫无疑问,他们有着别人并不具备的对传统摄影的认知和情感。
2005年我赴西欧进行文化考察,在罗马我一位朋友的带领下逛了一个很大的星期日跳蚤市场。我被一个摆满银器的摊位深深吸引了,我从未如此近距离观赏过如此精美的银制品。意大利手工业的精湛是世界闻名的,但这里的银制品更精湛。主人是一位金发老太太,从她那白稚的皮肤看得出她出身贵族。她很会做生意,在我买下她一个装金币的银丝网状钱袋、一对铭刻着银匠名字的香水瓶(价格不菲,而且不允许还价)后,我付了钱。她又拿出一只更精制的银瓶给我看,那玻璃上雕刻的图案已经让我爱不释手,而那硬是用手工敲打出来堆满炫丽花纹的银瓶盖则让我毫不犹豫地又掏出了一笔钱。临走前,她见我提起一个装满刚买的老照片的手提袋时,忙招手让我停下,她从她那很大很旧的手袋里翻了半天,终于翻出了这张明信片大小的照片,我一看是一张并不起眼的古典美人便摆摆手示意不要。可她走出摊位将照片举到我眼皮底下,用手指轻轻摸着照片,并示意让我也摸摸,我一摸还真有感觉,好像有细微的米粒状的装饰物品附着在照片表面上。我很好奇,因为从来没见过,于是在她伸出的那几根干枯的手指前,我又掏出一叠欧元。她脸上终于堆起了笑容。
回来后往箱子里一扔也就忘记了,忙忙碌碌7年过后才翻出了它。拿到阳光下用放大镜仔细一看大吃一惊,这老照片上镶嵌的竟是红绿宝石。这张古董照片拍摄制作于1900年左右,银盐纸基、手工着色,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就是镶嵌在照片上那几串错落有致的宝石项链和桂冠,它们不是涂抹胶水后撒上去粘住那么简单,而是经过精心筛选、精心设计、一粒一粒、有粗有细、有凸有平,用特殊胶水精心镶嵌上去的,历经100多年居然一粒都没有脱落。
这种复杂的特殊手工艺居然也传到了中国,后来我在上海老城隍庙古玩市场上也买到过类似的一张,是贴脸戏剧照,也就是照片的戏装、道具、造型都是事先拍摄、放大、洗印、制作好的照片,任何顾客要拍摄这样的款式无需再化妆、着装、造型,只要拍一张脸,洗印后剪下来粘贴上去就行。不但简便易行、价格便宜,更重要的是省时省力省工。感谢这位贴脸的被摄者记下了拍摄年代1943年,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古典的精华到中国变成了简便的贴脸,那宝石在阳光和放大镜下原形毕露,没有任何颜色和光泽,完全就是玻璃渣子平面粘贴而已。
中国人拿来主义其实只满足于拿来一个华丽的外表,内在精华不去研究全都扔掉。我不知道今天的那么多豆腐渣工程是否就从这张贴脸照片开始的,反正我知道中国的照相工业和摄影事业早已经成了豆腐渣工程,则是不争的事实了。
旅行笔记
同是镶嵌宝石的照片,却有着不同的际遇。一个在西欧,历经百年仍完好如初,一个在中国,完全是玻璃渣子平面粘贴。小小的照片,也足以警示国人,拿来主义,不能只是拿来一个华丽的外表,汲取内在精华才是正道。同类的收藏品,两相比较,却能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数码摄影铺天盖地袭来,传统摄影术则犹如经历了一场沙尘暴一样统统被埋葬在了地下。当时几乎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回首,但智者终究不会被完全埋没,在这片浩瀚的传统摄影的墓地上,终于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淘宝人,毫无疑问,他们有着别人并不具备的对传统摄影的认知和情感。
2005年我赴西欧进行文化考察,在罗马我一位朋友的带领下逛了一个很大的星期日跳蚤市场。我被一个摆满银器的摊位深深吸引了,我从未如此近距离观赏过如此精美的银制品。意大利手工业的精湛是世界闻名的,但这里的银制品更精湛。主人是一位金发老太太,从她那白稚的皮肤看得出她出身贵族。她很会做生意,在我买下她一个装金币的银丝网状钱袋、一对铭刻着银匠名字的香水瓶(价格不菲,而且不允许还价)后,我付了钱。她又拿出一只更精制的银瓶给我看,那玻璃上雕刻的图案已经让我爱不释手,而那硬是用手工敲打出来堆满炫丽花纹的银瓶盖则让我毫不犹豫地又掏出了一笔钱。临走前,她见我提起一个装满刚买的老照片的手提袋时,忙招手让我停下,她从她那很大很旧的手袋里翻了半天,终于翻出了这张明信片大小的照片,我一看是一张并不起眼的古典美人便摆摆手示意不要。可她走出摊位将照片举到我眼皮底下,用手指轻轻摸着照片,并示意让我也摸摸,我一摸还真有感觉,好像有细微的米粒状的装饰物品附着在照片表面上。我很好奇,因为从来没见过,于是在她伸出的那几根干枯的手指前,我又掏出一叠欧元。她脸上终于堆起了笑容。
回来后往箱子里一扔也就忘记了,忙忙碌碌7年过后才翻出了它。拿到阳光下用放大镜仔细一看大吃一惊,这老照片上镶嵌的竟是红绿宝石。这张古董照片拍摄制作于1900年左右,银盐纸基、手工着色,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就是镶嵌在照片上那几串错落有致的宝石项链和桂冠,它们不是涂抹胶水后撒上去粘住那么简单,而是经过精心筛选、精心设计、一粒一粒、有粗有细、有凸有平,用特殊胶水精心镶嵌上去的,历经100多年居然一粒都没有脱落。
这种复杂的特殊手工艺居然也传到了中国,后来我在上海老城隍庙古玩市场上也买到过类似的一张,是贴脸戏剧照,也就是照片的戏装、道具、造型都是事先拍摄、放大、洗印、制作好的照片,任何顾客要拍摄这样的款式无需再化妆、着装、造型,只要拍一张脸,洗印后剪下来粘贴上去就行。不但简便易行、价格便宜,更重要的是省时省力省工。感谢这位贴脸的被摄者记下了拍摄年代1943年,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古典的精华到中国变成了简便的贴脸,那宝石在阳光和放大镜下原形毕露,没有任何颜色和光泽,完全就是玻璃渣子平面粘贴而已。
中国人拿来主义其实只满足于拿来一个华丽的外表,内在精华不去研究全都扔掉。我不知道今天的那么多豆腐渣工程是否就从这张贴脸照片开始的,反正我知道中国的照相工业和摄影事业早已经成了豆腐渣工程,则是不争的事实了。
旅行笔记
同是镶嵌宝石的照片,却有着不同的际遇。一个在西欧,历经百年仍完好如初,一个在中国,完全是玻璃渣子平面粘贴。小小的照片,也足以警示国人,拿来主义,不能只是拿来一个华丽的外表,汲取内在精华才是正道。同类的收藏品,两相比较,却能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